錢曉娟+邊德志+于建成+劉艷梅
[摘要] 目的 探討瑞格列奈對2型糖尿病患者療效及安全性分析。 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該院進行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給予格列齊特進行治療,觀察組采用瑞格列奈進行治療,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結果 兩組患者治療前各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觀察組FPG(6.5±0.9)mmol/L、2 hPG(9.6±1.2)mmol/L、HbA1c(6.4±0.8)%均優于對照組(6.9±0.9)mmol/L、(10.2±1.1)mmol/L、(6.5±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總有效率(89.28%)稍高于對照組(83.93%),但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低血糖的發生率,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2型糖尿病;瑞格列奈;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 R45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1(a)-0095-02
近年來,人們飲食和生活習慣不斷發生變化,糖尿病的發病人數也逐年增長,目前已經成為重要的第三大慢性疾病[1]。在我國,超過60歲的老年人中,患有2型糖尿病(T2DM)的比例可達到20.4%[2]。T2DM的患者應當通過飲食習慣的調節以及其他輔助方式進行治療,如果僅僅通過飲食調整無法獲得滿意的效果,應當口服降糖藥物進行治療。該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間采用新型降糖藥瑞格列奈治療T2DM患者,獲得滿意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該院進行治療的2型糖尿病患者112例,均符合2010年中華醫學會制定T2DM的診斷標準,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男34例、女22例;對照組男33例、女2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體重及BMI指數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67,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常規基礎治療,包括健康教育,飲食調節,合理運動等等。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對照組給予格列齊特,80~160 mg/d,于餐前30 min服藥,可根據血糖情況對服藥記錄進行調整,最高劑量為240 mg/d。觀察組給予0.5~2 mg瑞格列奈,3次/d,于餐前30 min服藥,服藥劑量根據血糖測量值進行調整,最高劑量為16 mg。12周為1個療程,兩組患者均治療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與治療后 4、8、12 周檢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HbA1c,同時關注并記錄用藥期間出現的低血糖等副反應,當有低血糖癥狀或血糖≤3. 9 mmol/L定義為低血糖。
1.4 療效評價方法
治療12周后血糖與治療前對比下≥30%為顯效,下降程度在10%~29%之間為有效,無明顯改變或下降<10%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
1.5 統計方法
該研究所有數據均采取SPSS 18.0統計學軟件計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糖及HbA1c情況
兩組患者治療前FPG、2 hPG、HbAl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觀察組FPG(6.5±0.9)mmol/L、2 hPG(9.6±1.2)mmol/L、HbA1c(6.4±0.8)%均優于對照組(6.9±0.9)mmol/L、(10.2±1.1)mmol/L、(6.5±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89.28%)稍高于對照組(83.93%),但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在治療期間,觀察組共出現4例低血糖,不良反應發生率為7.14%(4/56);對照組共出現9例低血糖,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07%(9/56)。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糖尿病是最常見的慢性非感染性疾病之一。目前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逾 1 億[3],2 型糖尿病約占糖尿病總人群的 90% , 預計到2020年, 患病人數將增加到 2億以上[4]。糖尿病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且與其高病死率相關。英國前瞻性糖尿病研究證明, 高血糖是發生糖尿病血管并發癥的主要因素之一[5]。目前對 2 型糖尿病的治療力求將血糖控制在盡可能接近正常的水平, 這樣就可以防止或減少糖尿病在代謝和血管方面的并發癥。飲食控制和運動是 2 型糖尿病的一線治療手段; 但是對許多患者單用這些方法, 血糖仍難滿意控制, 因此需要應用降血糖藥物治療。
此外,T2DM的發病原因主要因胰島素促使葡萄糖獲取和利用的能力下降和胰島素產生不足所導致。T2DM常規治療方式是選取有效的口服降低血糖的藥物,同時調整以滿足科學的生活習慣,癥狀發生后,患者通常需要終生服用藥物,有些需用胰島素以控制高血糖癥[6]。因T2DM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隨著疾病發展,患者可能會加重從而需要同時服用多種類型的降糖藥物或出現耐藥性,長時間血糖無法較好的控制是誘使T2DM各類血管并發癥發生的重要危險原因。
早期,臨床將磺脲類藥物作為最常用的口服降糖藥, 其主要作用是刺激細胞的胰島素分泌,且降血糖作用為醫生和患者公認。其中格列齊特作為高效降糖藥物為良好的血糖控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但醫生面臨的困難是許多患者不能長期堅持醫生規定的多次服藥的治療方案, 患者服藥的順應性差已經成為人群血糖控制不佳的重要原因。如果每日僅服用1次藥就能控制全日的血糖, 則血糖控制不夠良好的現狀可能明顯改觀[7-8]。
瑞格列奈作為一新一代的非磺酰脲類胰島素分泌促進劑[9],其分子構造較為新穎,其主要特點是能夠模擬胰島素的產生,有效的使餐后血糖下降,其作用機理,主要通過作用于胰島β細胞膜上的受體,使膜上的鉀離子通道關閉;抑制鉀離子從β細胞流出,使跨膜電位更正,從而使鈣離子通道開啟,使細胞外鈣離子流入,使儲存的胰島素分泌[10]。該研究中,治療后,兩組患者各指標較治療前均明顯下降。觀察組總有效率(89.28%)稍高于對照組(83.93%),但兩組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低血糖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了瑞格列奈起效迅速,作用時間短的優點,其能夠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且不會在機體內部體蓄積,降低低血糖副反應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蔡曉凌,周靈麗,羅櫻櫻,等.瑞格列奈在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中療效及安全性的薈萃分析[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 12(10):907-912.
[2] 蔡曉凌,羅櫻櫻,韓學堯,等.那格列奈在亞洲2型糖尿病患者中療效及安全性的薈萃分析[J]. 中國糖尿病雜志,2013, 34(10):913-917.
[4] 李光偉,潘長玉,高妍,等.格列齊特緩釋劑治療2型糖尿病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評價[J]. 中華內科雜志,2014,25(7):34-38.
[5] 李義秀,徐睿來,章新晶,等.那格列奈對照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與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34(1):48-53.
[6] 衛晉菲,周亮,王心慧,等.瑞格列奈聯合二甲雙胍對比單用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國藥房,2015,25(9):1221-1224.
[7] 李莎,王芳,房秀梅,等.格列吡嗪對比瑞格列奈治療2型糖尿病療效和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國藥房,2015,34(18):2517-2520.
[8] 劉鳳娥,張懷東,鄭秀麗. 瑞格列奈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長期療效與安全性的觀察[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半月刊,2013,25(8):29.
[9] 孫幼糯. 瑞格列奈與格列齊特治療2型糖尿病的療效及安全性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14(12):58-59.
[10] 胡華斌. 胰島素聯合瑞格列奈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 華西醫學,2014,34(1):14-15.
(收稿日期:2016-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