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莉
摘要:以連云港獨具特色的云臺山臘葉標本為資源,利用學校泛雅平臺對臘葉標本進行信息錄入,實現對植物標本的信息化儲存,查詢以及網絡資源共享。滿足實訓課堂對臘葉標本素材多樣化的需求,借助校泛雅平臺系統,教師、學生在線學習、下載相關標本的使用率有了精確的量化指標,為以后臘葉標本的物種、采集添加方面提供依據。推動云臺山藥用植物相關科普文化的發展。
Abstract: Taking the unique Yuntai Mountain exsiccate in Lianyungang as the resource, the information of the exsiccate is input in the Fanya platform, which realizes informationalized storage, query and network resource sharing of the herbarium,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training classroom o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he material. With the help of Fanya platform, there are accurate quantitative indicators of the unilization ratio of relevant specimens by teacher and students, which can provide data for the collection and addition of the exsiccate in the future,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popular science culture of medicinal plants in Yuntai Mountain.
關鍵詞:泛雅平臺;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數據庫
Key words: Fanya platform;medical plants;exsiccate;database
中圖分類號:R282.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15-0217-02
1 研究背景
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位于國家5A級風景區云臺山麓,為暖溫帶和北亞熱帶過渡區域,具有典型的季風氣候特征,云臺山脈地帶性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因濱海地理位置較為特殊,兼有部分亞熱帶植物,物種資源極為豐富。本校高職中藥、中藥制藥專業在每年的4-5月份和10-11月份都要進行為期一周的上山采藥實踐活動,在此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臘葉標本。
通過相關文獻檢索,在高職院校開展臘葉標本資源庫建設尚未有相關報道。連云港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因新校園的搬遷工作,使臘葉標本的存儲改變了格局,為了讓寶貴的資源更好的為廣大師生學習所用,現對臘葉標本進行重新整理。為了適應現代化教學,借助中醫藥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泛雅網絡教學平臺,對?,F有臘葉標本進行數字化資源庫建設。
2 研究現狀
2.1 通過文獻檢索,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數據庫在高校中已有相關報道,如廣州中醫藥大學臘葉植物標本數據庫系統[1],湖北中醫藥大學建設中藥標本數據庫[2]等。而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尚未有相關報道。
2.2 通過前期梳理工作現整理出臘葉標本2000余個,260余科。相關采集信息、鑒定信息、藥用信息錄入電子表格。
3 研究方法
3.1 文獻研究法
①查找《中國植物圖鑒》、《江蘇植物志》、《云臺山植物名錄》對現有標本植物進行鑒定、完善采集、鑒定、藥用信息。臘葉標本資源庫的建設在教學和科研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建立臘葉標本資源庫給教學和科研提供了諸多便利,此項工作的開展具有必要性。
②從CNKI等文獻平臺查閱藥用植物臘葉標本資源庫建設等方面的文獻,了解目前臘葉標本資源庫建設的現狀。此項工作在高等院校中已有開展,提供很好的借鑒作用。目前在高職院校中對此項工作的開展研究較少,針對臘葉標本的地區差異性,對云臺山藥用植物的資源庫建設研究尚未有報道。
3.2 行動研究法
通過前期工作的整理,學校現有自建校以來館藏臘葉標本2000余份,保存有眾多的珍惜物種,在此基礎上建立臘葉標本資源庫,對現有資源的保護和以后豐富臘葉標本擴大臘葉標本的館藏起到重要的參考依據。以連云港獨具特色的云臺山臘葉標本為資源,利用學校泛雅平臺對臘葉標本進行信息錄入,實現對植物標本的信息化儲存,查詢以及網絡資源共享。
3.3 經驗總結法
在實踐中發現臘葉標本在教學過程中容易相互摩擦從而殘損不整,不利于檢索和查閱,因此建立臘葉標本資源庫系統能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高效的技術支持。
4 技術路線以及實施步驟
4.1 技術路線[3]
4.2 實施步驟
①描述標本的屬性字段包括采集信息、鑒定信息及藥用信息[1]。
1)采集信息:原植物中文名、原植物拉丁名、采集地、采集人、采集時間、采集號、標本號、條形碼等。
2)鑒定信息:原植物中文科名、原植物拉丁科名、原植物中文屬名、原植物拉丁屬名、原植物中文種名、原植物拉丁種名、鑒定人、鑒定時間。
3)藥用信息:藥材名、藥用部位、功能主治等。
②通過高清數碼相機或實物掃描儀獲取臘葉標本圖片資料,并將標本原始信息錄入計軟件系統。
③在前兩項完成的基礎上,根據獲取的數據資源按科、屬、種進行分類、對所獲得數據進行分析。
④根據數據庫信息,對信息進行存儲、網絡共享,按科、屬、種對實物標本進行分類上架,建立臘葉標本儲藏室。
5 科學意義
5.1 臘葉標本作為一種保藏植物資源的方法,在提高對植物資源認識、進行植物資源普查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
5.2 本校中藥資源教研室歷經幾代人的努力至今已保存了上千份,為了讓寶貴的資源繼續為教學、科研工作所用,很有必要對現有標本進行重新整理,系統化管理。
5.3 在教學過程中實物標本容易相互摩擦從而殘損不整,造成珍稀物種的資源流失浪費,因此建立電子臘葉標本資源庫,為在校生的學習提供較好的課前課后自主學習的條件。
5.4 現代教育要求利用信息化、數字化的管理模式更加有利于滿足教學需要和科研的探討。為了充分利用好校泛雅平臺軟件系統,將實物臘葉標本數字化,實現資源的網絡共享。
6 學術價值
6.1 課堂教學
在校泛雅平臺上建立臘葉標本資源庫,圖像信息2000余份、數字化信息1500余份。滿足實訓課堂對臘葉標本素材多樣化的需求,滿足學生課后學習的需要,實現離開課堂也能在線學習、鞏固所學知識[4]。
6.2 科研交流
對學校現有標本資源進行整合,獲取數字、圖片采集信息,充分利用校泛雅平臺網絡學習軟件,為學生網絡學習提供平臺,為科研交流提供準確信息,為以后標本的采集、物種鑒定提供參考依據。
6.3 社會價值
將現有臘葉標本2000余份分類上架,建立臘葉標本儲藏室,爭取對外開放,促進交流,推動中醫藥科普文化的發展。
7 應用前景
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數據庫的開發,在今后的應用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7.1 教學應用
臘葉標本作為藥用植物學實訓課最為主要的教學用具,今后能夠實現實物標本和電子標本相結合,提高學生對植物認識的廣度,可以對某一植物反復識別、加深對植物的理解。省去了學生自行在課堂中拍照、占用課堂教學時間。
7.2 科研應用
借助校泛雅平臺系統,教師、學生在線學習、下載相關標本的使用率有了精確的量化指標,為以后臘葉標本的物種、采集添加方面提供依據。
7.3 社會應用
根據所得數據分析后,按科屬對現有2000余份臘葉標本進行分類上架,建立藥用植物臘葉標本儲藏室,爭取對外開放交流,推動云臺山藥用植物相關科普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潤美,黃仲羽,鄧素堅,等.藥用植物蠟葉標本數據庫建設[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05(11):138-139.
[2]孫揚波,張林碧,陳科力等.湖北藥用植物臘葉標本數字化資源庫的構建[J].藥學教育,2015,(3):28-32.
[3]杜欣穎,胡平,方清茂等.構建電子藥用植物標本信息化管理系統[J].資源開發與市場,2010,26(9):824-825.
[4]周觀海,唐加富.讓"電子標本"走進中學生物課堂[J].中學生物學,2008,24(9):2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