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軼
一、任務驅動型作文
1.界定
“任務驅動作文”源于西方國家日常語言教學和寫作教學的“任務型語言教學法”,其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而提出,核心是在明確任務的前提下,完成口語或書面語的表達。目前高考作文多采用其中的“解決問題式”和“做決定任務”兩類。
2.多元性特點
任務驅動作文屬于材料作文,但其在思維和寫作多元性角度,仍然存在較多不同。此處的多元性主要指價值取向多元性。與常規材料作文相比,任務驅動作文從命題具有爭議性,到審題、立意多向角度,再到思維、取材、寫作等多重環節,決定了學生在價值取向中存在多元化思維,這種多元性極大程度上發揮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因此也要求學生有較高的閱讀積累。
二、高中生寫作現狀與閱讀現狀
1.寫作空洞、缺乏思維
任務驅動作文寫作,要求學生能夠結合社會、生活,將其閱讀所得合理地表達并分布于作文當中。但高中學習壓力的阻礙和自身興趣愛好之所在等原因的束縛,使高中生在作文寫作中更多出現的是“套”,而非“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束縛于框架之內,教學生如何建構整體,但對理性思維、思辨能力的培養嚴重不足。當然,思維和思辨能力也并非憑教師一己之力可養成。但養成過程始終不變,就是要求學生要通過大量的、合理的閱讀積累來促進其自身知識與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升格。目前學生所陷入的缺乏思維、寫作空洞的現象,以及將寫作當做無厘頭的情感宣泄方式等問題,歸根結底是由缺乏閱讀而造成的。
2.閱讀形式單一、引導不利
由高中課程任務和進度等方面限制,諸多學校無法合理地安排閱讀課比例及,部分學校從未開設過閱讀課。即便部分教師有將閱讀課提到課程中的想法,但在實施過程中也無法得到支持,結果演變成為了隔三差五的活頁印刷。從學生的接受角度來思考,此形式完全無法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久而久之閱讀課荒廢了。學校與教師對閱讀重要性認知層面的單一和引導不利,決定了學生在閱讀中的盲目無知。另外,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無法將閱讀與寫作有機結合,或者說從思想層面便沒有認識到閱讀與寫作是語文學習的一體兩面,其大多將閱讀和寫作割裂開來。不論各種文體的教學,目的多為應對高考閱讀題目,而對于各種文體的思想、技巧、文字的把握,無法上升到用于寫作教學的認識中。
三、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教學的意義
1.以讀促思,以思饋讀
沃納丁.塞弗林的《傳播學的起源、研究與應用》認為“傳播就是使原為一個人或數人所獨有的化為兩個或更多人所共有的過程”,是“一個心靈影響另一個心靈的全部過程。”信息的傳播主要是涉及信息的雙向交流,而信息的傳播可以通過易于攜帶的媒介,或者易于閱讀的媒介等。所以說閱讀是傳播信息、培養思維的重要形式。閱讀者并不應該是消極地觀看,而是主動地尋求信息,通過對信息的辨別、思考,激發人們的想象力,促進人們抽象性和分析性的思考使閱讀而來的各種信息,進而影響閱讀者。當閱讀者在對閱讀而來的信息進行思考后,其自然地會閱讀得來的信息反饋于下面他將閱讀的信息中,從而更好地指導其閱讀。所以讀與思是一個雙向循環過程。
2.以思讀促寫,以寫饋思讀
人們的社會交際方式除口頭的和行為的方式之外,還有一種是極其重要的,那就是書面交際方式,它是現代社會人類交際的主體和主要方式。高中生的寫作,包括高考作文,都屬于此類方式。這種方式要求人們通過文字表達自己的情感過程,其不僅要求作者有一定的文字能力,同時還要求作者有較高的思維水平。寫作要達到表述清楚、中心明確、條理清晰,而任務驅動型作文又要求作者有極強的思維能力、材料處理能力等、還應言之有物,對于高中生來說,高中生的生活是受到局限的,這也決定了其觀察能力是有限的,那么要達到寫作的多層次要求,非讀、思不可。若高中生可通過大讀和思促進其寫作能力提升時,其自然會發現其寫作過程中的諸多問題,從而其便會以更好的態度來進行思讀。所以思讀與寫作仍是一個雙向循環過程。
3.讀寫一體,促可持續性發展
夸美紐斯曾構想過一種完美的學校:“學校是一個真正鍛煉人的地方,……使一切送進學校去吸取真正智慧的人都能受到教導。”從中國國情來看,此類學校就是能更好地實施可持續發展教育的學校,能使學生獲得智慧、德行得以提升、促使學生的和諧發展。但目前我國在高中教育領域,雖提及素質教育,但應試教育的目的始終存在。且不論兩種教育,作為教師的我們都希望學生能夠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那么,究竟何種方式可以更好地使目標達成?我認為閱讀與寫作的一體化能力,是達成這一目標的不可缺少因素。高中生可讀史、文、理、人,可寫史、人、看法、體悟……,當其真正地將讀與寫融匯于自我當中之時,其素養、能力便表于外而映于心。
四、任務驅動作文中閱讀寫作一體化實施策略
1.上升意識高度,認識閱讀與寫作一體化重要意義
閱讀與寫作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離開了哪一面,教學都會傾斜和失衡。所以作為教育管理部門、學校管理層以及一線教師,都應該提升意識高度,真正地認識到閱讀和寫作一體化的重要意義。這種意義體現在閱讀與寫作兩者的相互促進與提升與素質教育息息相關,閱讀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手段,寫作是精神創造的淵藪,將兩者合二為一,并在課程當中體現出來,是重要的。因此應從思想、理念、形態等各方面積極落實,不能因為未有類似課程,而產生忌憚心理、畏畏縮縮、躊躇不前,而應大膽創新改革,進行嘗試。
2.提升專業技能,積極參與教研教學當中
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將閱讀和寫作一體化理念提出之時,便得到了同行的認可,但到準備實施之時,便發現了困難重重。困難不僅體現在管理階層無法提供相應的配套設施或措施,更體現在于專業技能的參差不齊、遇到困難時教師的保守心理。所以我建議,教研部門應該組織有能力、有經驗、有決心的教師,對高中生任務驅動作文及語文教學進行研討,組織優秀教師上示范課、觀摩課,對一線教師進行培訓。使教師真正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一體化是可以促進教學、提升能力的,進而使一線教師能夠主動地參與到這項教研當中,使語文的教與學得以互相促進,協調發展。
3.加強思維訓練,將閱讀寫作融為一體
培養思維能力是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核心和關鍵,閱讀與寫作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都可以從思維方式上找到原因,所以思維能力的提高,是增強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前提。閱讀需要思維整合,文章是作者經過思維,再運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的,閱讀就是“再現”作者思維的過程,它關系眾多。所以將思維訓練放在閱讀與寫作訓練的首位,是極其重要的,也是能夠與寫作融合的關鍵步驟。寫作需要思維創造,當掌握了語言和邏輯的內在聯系后,學生不僅進行了語言訓練,還進行了思維訓練,從而把發展學生的語言與思維緊密聯系到了一起。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是相輔相成的,當學生能夠將閱讀而得到的思路有條理的通過文字表達出來,一般都合乎規律和邏輯。所以語言的學習和運用,必然有思維的積極參與,學生的思維發展直接影響著語文水平。
總之,隨著高考作文向任務驅動方向的發展,教師應該認識到閱讀與寫作一體化對語文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努力付諸實踐。
參考文獻:
[1](美)沃納丁.塞弗林.《傳播學的起源、研究與應用》,陳韻昭譯,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
[2]胡適.《為什么要讀書》,見《讀書美談》重慶出版社,1998.
[3]吳晨駿.《我為什么寫作及其他》,網上雜志《橄欖樹》,1998.
[4]金振邦.《閱讀與寫作》,中央廣播大學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