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伊犁州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伊犁州835000)
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方案分析與研究
袁偉
(新疆伊犁州水利電力勘測設計研究院伊犁州835000)
水利工程是國家建設的重點項目之一,其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傳統水利工程在建設時,基本都是以控制水流為主要目標,忽視了河流形態的多樣性以及水域生態系統的整體性。生態水利工程的提出,給上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途徑。鑒于此,文章對生態水利工程規劃的基本特征進行闡述,并在此基礎上,以河道作為研究對象,分析了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方案。
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河道
(1)安全性。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要以可持續發展觀為指導,在河流綜合治理的同時關注生態系統維護,避免給環境帶來破壞。在規劃中,要綜合運用水利工程學與生態學的知識,對工程建設進行合理安排,保證工程建設安全可靠。同時,規劃要遵循相關設計標準,結合河流特征、河勢變化、河流斷面等方面內容,對生態水利工程進行系統規劃,以保證施工安全,增強水利工程的耐久性。
(2)異質性。在水環境中擁有多種多樣的生物群落,受非生態環境本身自然空間異質性的直接影響,即自然空間與生物群落種類存在著依存與耦合關系。為此,要想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樣化性,就必須提高河流空間異質性,在水利工程規劃中必須充分考慮河流生態環境的多樣化條件,避免工程建設對自然空間中生態因子的異質性帶來重大影響,進而維護工程所在地的生態系統平衡。
(3)反饋調整性。生態水利規劃要根據生態系統的發展作出調整,從發展階段來看,生態系統需要利用幾年時間進行演替,而其結構的復雜性和穩定性需要經歷更長的時間才能形成。所以,在生態水利工程規劃中,要著眼于長遠發展,通過仿造功能完善的河流系統結構,形成穩定的河流水利生態系統,充分發揮生態水利工程的作用,加強河流修復與河道治理,促使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
河道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也是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的重點,鑒于此,本文著重對生態河道的規劃設計進行分析和研究。
2.1 生態河道規劃設計內容
2.1.1 生態河道的平面設計
生態河道的平面設計關系到生態系統的整體把握,在設計中要重點考慮河流的過流能力。從當前河道現狀來看,河道生態系統受人類頻繁活動的影響,使得河道地帶日漸狹窄,水域面積大幅度縮減,生物物種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所以,在規劃設計生態河道時,既要滿足排洪要求,對河道寬窄進行合理規劃,又要恢復河道的生態系統,拓寬河道水域面積。這樣一來,不僅能夠通過修復河道生態系統為微生物繁衍提供生存條件,而且還能夠減輕汛期河道的行洪壓力,增大滲水面積,起到補給地下水,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作用。生態河道規劃設計要綜合運用生態學和水利學的知識,通過規劃設計重點治理河道環境,使河道恢復抗洪防汛的功能,有效降低水流流速,避免水流對沿岸造成過大沖擊,有效改善局部環境。此外,若河道位于城鎮生活區域,則要在考慮生態功能的同時,兼顧審美功能和社會功能,如設計親水的活動場所,供居民休憩娛樂之用,使河道成為城鎮亮麗的風景線。
2.1.2 生態河道斷面設計
河道水位和水量是河道斷面設計必須考慮的兩方面因素,在設計中要重點整治河流邊坡,使河道斷面滿足水生物生存繁衍的需求,并且不會在汛期對周邊居住環境構成威脅。為此,河道斷面設計可對單級梯形、矩形斷面、多層階梯的常見設計結構進行創新,采用復式斷面設計,具體如下:以常水位為分界點,在其以上部位設置河道緩坡,在其以下部位設計成梯形斷面。在汛期,河道水流會漫過河道緩坡,雖然增大過水斷面,但不會對周邊環境造成洪水沖擊;在枯水期,水流在主河道內流動,可維持基本的河流生態需水。通過復式斷面設計,不僅能夠體現河道內水流在常水位時的親水性,而且還能夠有效減緩護岸高度,滿足泄洪要求,此外也能為濱水區設計優美景觀提供規劃空間。在治理河道生態環境中,要將斷面結構設計作為切入點,根據生物群落多樣化、水流形式、水流流速、水體溶氧量等方面的要求,對河道斷面進行優化設計,恢復或仿造河道多樣化的生態景觀環境。
2.1.3 河床及護岸類型
生態河道設計的最終目的是使河道具有自修復功能,為了達到這一目的,需深入研究河道護岸形式,制定可行性方案。在常見的設計方案中,通常采用建造堰壩或橡皮壩的方式,使河床與河堤成為一體,而很少考慮到河床的建設需求。所以,為了保證設計方案的有效性,應當將河床設計納入到生態河道設計中加以重點考慮。在河道護岸設計中,應進行生態護岸設計,如采用柵格邊坡加固技術、植物根系加固技術、生態砌塊加固技術等,對河道護岸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這些技術措施均能夠增強堤岸的穩固性,促使河水有效補給地下水,有助于維持整個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在護岸類型設計中,應充分考慮河道坡面形式,合理確定護岸結構形式,并選擇好建筑材料,以達到節約工程成本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目的。
2.2 生態河道的規劃設計方案
2.2.1 規劃設計的總體思路
在生態河道規劃設計中,要明確以下總體思路:
(1)工程確認。根據生態河道規劃區域和作業范圍,進行工程立項,對工程項目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明確工程的建設目標。
(2)調查研究。深入到工程所在區域進行實地勘察,勘察內容包括地形、地貌、地質、水文、生物等,適當擴大勘察區域面積,盡可能獲取更加全面的勘察信息。將勘察信息帶回到室內進行研究,如選取工程所在地的生物物種,結合所在地的水文地質情況,研究該物種的生活習性,分析影響物種棲息的環境因素,從而為保障工程區域范圍內的物種完整性提供可靠依據。
(3)工程設計。設計者要根據類似生態河道設計方案,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對本工程的生態河道進行規劃設計。同時,設計者還要結合河道的具體情況,對規劃方案進行創新和優化。
(4)實驗驗證。在實驗室內驗證工程設計方案是否具備技術可行性、經濟合理性以及建設安全性,要求規劃設計方案必須兼顧生態功能、美觀功能和社會功能,能夠妥善應對汛期和枯水期的水流變化,并有助于修復改善河道生態環境,形成優美的河道景觀。
2.2.2 規劃設計的具體方案
在生態河道規劃設計中,網格結構是護岸常用的一種方案,因為這種結構更能體現出河道的整體生態性,如籠石生態型護岸、生態混凝土護岸、土工網復合植被護岸等等,這些生態型護岸的基本原理均為在硬性結構中預留出一定的空間,并制成生態網格形式的護岸,其中間有孔,并與坡面底部的土壤相接,可在孔內種植綠色植物,從而形成生態型護岸,它的主要特點是抗沖蝕能力強,護岸的缺口部位適宜動植物生長,對河岸的生態環境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為擴大柵格結構的應用空間,下面提出幾種具體的規劃設計方案:
(1)在對河道立式駁岸的設計中,可將封閉式的隔水砌墻改為柵格結構,具體方法是變立式為斜式,坡面從原本的直角改成65°~75°之間,并在坡面上預留出以下小孔徑的柵格,同時結合地域的氣候特點種植一些常綠植物、花卉或是灌木等,由此可充分體現出河道駁岸的生態性。
(2)對河道斜式護岸的規劃設計中,較為常用的形式有兩種,即混凝土砌石和附圖中的網格結構,這兩種形式的護岸均可改為柵格結構。

附圖網格結構的護岸
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應確保柵格空間疏密有序,可以混凝土砌石生態護岸面為主,在其上分出若干個柵格,要保證其大小的均勻性及布局的合理性,實際規格尺寸可按河道的水文水情進行設定,在較大的柵格空間內,可以種植喬木,較小的柵格內則可種植各類花卉或是灌木,避免出現附圖中只有綠草的單一化局面。通過多種植物的交錯布置,可增強河道景觀的自然美感,并且還能為各類以水生生物為食的鳥類提供棲息的場所。
(3)直立式結構是水利工程建設中混凝土砌石的常見結構,這種河堤結構作業方便、適用性強,雖然可以有效保護農田和居民生活環境,但是卻因結構自身的局限性,易造成河道渠道化,隔斷河流生態系統與其周邊生態系統的聯系。所以,有必要對直立式結構河堤設計進行改進,根據河道水文的具體變化,可采取斜式堤岸與自然型堤岸相結合的設計方案。若該河段受水流沖蝕嚴重,則通過斜式堤岸設計有效減緩堤岸高度,自然型堤岸設計適用于水流沖蝕較輕的河段。在具體的規劃設計中,要充分考慮工程的實際情況,通過設計間隔型的堤岸,以及增加親水臺階或平臺,使其滿足保護生物物種多樣性的需求。
總而言之,生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是一項較為復雜且系統的工作,由于水利工程涵蓋的范圍較廣,為便于研究,本文以水利工程中較為重要的河道為對象,分析了生態河道的規劃設計內容,隨后提出規劃設計的具體方案,期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對促進我國水利工程向生態化方向發展有所幫助。
[1]任偉市.人工河道生態水系景觀規劃設計研究——以鄭州航空港區河劉溝河為例[D].鄭州:河南農業大學,2013.
[2]陳旭峰.水利工程項目的生態規劃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河南水利與南水北調,2016,(9):87-88.
[3]王永輝.水利工程的設計動因與生態環境的沖突化解探索[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4,(11):75-76.
[4]趙雯.西北干旱地區水利樞紐工程壩后河道景觀設計研究——以南溝門水利工程壩后河道景觀設計為例[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6.
[5]許映建,石磊.如皋城區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態水利設計理念的應用[J].水資源開發與管理,2016,(12):102-103.
[6]沈永華,黃從鵬.試論當前生態水利工程的設計中存在的問題與優化策略[J].科技與企業,2014,(6):73-74,
2017-02-10)
袁偉(1983-),男,四川資陽人,大學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水利規劃、水土保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