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建
新課改至今已有數年,小組合作學習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老師的青睞。如何在課堂45分鐘時間里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這是擺在每位教師面前的現實。筆者在信息技術實踐中以小組合作的有效性為切人點,談談自己粗淺的做法和看法。
一、科學組合學習小組,嚴抓課堂紀律,是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基本條件
(一)科學組建合作小組,保證組間水平相當
以學生自由組合為參考,以“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通過與班主任的交流,根據性別比例、學習情況、性格傾向等方面搭配,每小組設定為6人。每組中的每名成員根據不同的層次進行編號,比如:把兩個能力較強的都編為1號;兩個能力中等的都編為2號;能力稍差的兩人都編為3號?!敖M內異質”即是將有各種特長的學生放到一個組內,為小組成員內部取長補短、互相幫助和最佳組合提供了可能;而“組間同質”即是爭取小組間的距離為最小,保證每個小組的實力相差無幾,為全班各小組間的平等競爭打下基礎。
(二)有目的地培養小組長,保證課堂活力有序
選組長時可先讓學生自我推薦,在得到組員的同意后方可當選。當選的組長要求有一定的組織能力,樂于助人,有合作精神。活動的初始階段我注重培養組長的管理、組織能力,有效地發揮組長協調、分工、督促的作用,使每一個小組具有統一的管理模式。
1要求組長要積極組織本小組進行合作討論交流工作,督促組員養成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
2.指導組長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及時調控組內合作進程,確保任務的完成;
3.培養組長學會組織、引領小組的學習,根據組內成員的觀點做總結性的發言與評價。
(三)嚴抓課堂紀律,培養學生的傾聽意識和習慣
良好有序的課堂是保證教學任務順利完成的前提。信息技術課每個班級每周上一節,學生對信息技術教師不熟悉,對教師的敬畏程度也不深,再加上課堂讓學生上機動手操作的環節較多,課堂易失控。因此,教師必須在學生機和教師機中安裝電子教室,在進行小組合作任務布置、學生發言以及反饋評價時要控制住學生機,讓學生靜心傾聽。靜心傾聽是保證合作有效的前提條件。
二、注重教學內容設計,關注合作過程是小組合作學習有效的必要條件
(一)注重合作任務的設計,確定合作目標
新課程倡導“任務型”教學,合作內容的設計核心就是合作任務的設計。一個好的任務設計應該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要有一定的目標,要求不能過多、過高。有一定的目標才有合作的共同目標,才能開展合作活動。目標要求適度,過多,學生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任務;過高,學生達不到學習目標。
2.要以學生的興趣和生活經驗為出發點。有興趣學生才會積極參與,內容貼近實際生活,學生對內容才會不陌生,底氣足。
3.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技能,使其能利用信息技能解決實際問題。
(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關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
合作學習的成功與否,與教師的引導和參與是分不開的。在合作學習中,教師要將原先師生之間的“權威一聽從”的關系轉變為“指導一參與”的關系。此時,教師不再是袖手旁觀,而是承擔起了更大的管理和調控職能。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思維,善于鼓勵學生挖掘與學習相關的資源。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合作、交流,以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
在學生合作時,教師要適時環視課堂,了解合作情況,及時進行調控,避免合作的盲目和隨意性,要有目的地深入小組指導有效合作。除此之外,教師還應從不同角度發現各組優點,多一些激勵性的語言,讓每個成員感受到自身的價值,合作的興趣會越來越濃厚,進一步促進小組合作的有效性。
三、借助評價反饋小組合作成果,形成良好的合作循環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一般要體現“兩個結合,兩個側重”:
(一)學習過程評價與學習結果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過程的評價
對一個作品的評價不應僅僅是看最后的結果完成得如何,還應當關注小組是如何進行合作的。因為我們信息技術課就是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學生獲取、處理、加工信息的能力,而過程才是最重要的。給每一組配一本記錄本,記錄下小組成員好的方法,借助評價的舞臺,讓學生展示合作過程中的閃光點。
(二)對合作小組集體的評價與對小組成員個人的評價相結合,側重于對小組集體的評價
要使學習合作有效,必須將小組評價與個人責任相結合,即當合作小組達到目標時,要給予小組恰當的評價。這樣才能使小組成員感到有共同的目標,從而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率。保證小組合作學習取得理想效果的關鍵,是確立一種促進學生在小組集體中不僅個人努力上進并且樂于與同學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約機制。這就必須改變過去單純鼓勵個人競爭的做法和對應的評價方式,鼓勵小組成員之間互助合作,將整個評價的重心由激勵個人競爭轉變為激勵小組集體合作,確立全新的合作學習評價標準。
當然,要進一步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教師還要在其他很多方面努力,如:如何實現組合的最優化;能否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靈活組合小組;構建融洽的師生關系等??傊?,只要我們用心去實踐、去思考、去積累、去反思,真正地把握好教師指導與學生主體地位之間的關系,就能讓小組合作學習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