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倩
試論意大利現代設計之路對中國的啟示
◎郭倩
本文通過剖析意大利的現代設計發展歷程,分析其形成獨特的設計文化及意識形態的原因,同時分析中國現代設計現狀,總結不足,提出在發展現代設計中應向意大利學習的對策和建議。
意大利 現代設計 中國 啟示
意大利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時尚王國之一,其各領域的設計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已經走在世界的前列。而同樣擁有悠久的歷史和優秀傳統文化的中國,現今仍在現代設計的路上摸索前進。意大利在現代設計發展進程中形成了不同于其他國家的設計風格,具有自己獨特的面貌和特點,特別是關于文化傳承與創新方面的做法,給中國現階段的現代設計發展帶來了許多的啟示。
意大利具有濃厚的藝術傳統,它在走向現代設計的過程中,經歷了幾個重要的階段。
(一)戰前的理性主義時期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意大利還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但手工業有著極富韌性的悠久傳統。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少數冒險的設計家做出反應,開始遵循“形式服從功能”這一原則。
(二)戰后重建——“新理性主義”和“反理性主義”時期
重建時期的意大利,在設計上提倡“有用的形式”,不僅僅滿足簡單的功能需求,設計界一片新鮮感,充滿活力。經濟的復蘇、政府支持和美國的扶持,使得當時的意大利設計形式更加豐富多樣,刺激了個人風格、傳統手工藝的發展,逐漸形成意大利特色。
(三)戰后20年——“激進設計”嶄露頭角
此時的意大利告別了手工制作傳統,轉向新型工業產品,設計上既有傳統的思考,也有前衛藝術的影子,出現了“反設計文化革命”。設計理論家、批評家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對意大利的設計發展產生很大的影響。
同意大利一樣擁有悠久文化歷史的中國,是有56個民族的優秀傳統藝術積淀的國家,但是,由于中國剛剛由之前的計劃經濟轉為市場經濟,僅僅有30多年的時間。現代設計在中國只能說是在剛剛萌芽的階段。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的設計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批的留學生和專家學者到國外學習、進修和交流,他們接受了西方國家最新的設計教育和最先進的設計思想,并把西方各國優秀的設計教育方法帶到我國的設計教育體系中。但從我國的設計教育現狀來看,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種差距不單是經濟上和技術上的,更重要的是思想認識和審美意識上的。
中國現階段來說,我們在設計領域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國內優秀的設計公司也在不斷涌現,各類設計比賽和活動也層出不窮。但總體來說,我們的藝術素養還很欠缺,設計土壤很薄弱,市場大部分都是拿來主義,人們只關注價格,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審視和評判設計的好壞,這是整個民族美學缺失的表現。
意大利的現代設計經歷了百余年的磨礪,成功地吸取了國際化的設計方法和思路,同時又保留了傳統的藝術風格,樹立了許多具有其民族特色的國際品牌形象。這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地方。
首先,我們要在專業領域樹立正確的設計理念。現階段,我們想要發展民族化風格,并不是說把中國民族傳統的圖案和紋樣搬到設計中,而是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設計。要學好國際設計基礎,也就是西方的設計系統,這是規律,是技法,只有學會運用這些規律和技法,才能把我們中國特有的民族元素巧妙地運用到設計中,才能把中國優秀的民族文化在國際的設計舞臺上表達出來。
其次,創造品質優良的民族品牌。意大利在戰后也曾接受美國的支持和贊助,設計風格也受到美國的影響,但他們沒有直接照搬美國的設計成果,而是拋棄了當時夸張的裝飾,發展簡潔、整體的流線型設計,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技術發展,意大利的手工藝傳統依然頑強、生動地保存了下來。雖然產品的形式外貌可能是和現代概念相結合的,但骨子里那種手工藝的精良、生動卻從未消失。這一直是意大利產品具有獨特競爭力的重要原因。
意大利哲學家翁貝托埃可說過,對于其他國家,設計是一種理論,對于意大利來說,設計更加是哲學,或者是一種意識形態。同時,意大利是文藝復興的起源地,藝術對于生活的影響比任何一個國家都更深刻、直接,所以意大利的民眾藝術涵養也高于許多國家,這一點也是意大利設計能夠發展得比較普遍、有強大的民族支持的原因。因此,中國發展現代設計之路,必須要提高民眾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發揮設計理論界的能量,把設計提升到精神層面,而不是為了設計而設計。
我國傳統藝術的遺產極其豐富并且輝煌,彰顯著五千年文明古國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也是全人類的寶貴財富。中國的現代設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還需要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學習和借鑒。
[1]王受之.世界現代設計史[M].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
[2]大衛·瑞茲曼.現代設計史[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3.
[3]喬納森·M.伍德姆.20世紀的設計[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責任編輯 劉月嬌)
郭倩,女,廣西藝術學院設計學院,研究方向:傳媒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