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杰
(湖北理工學院體育部,湖北 黃石 435000)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應用研究
陳 杰
(湖北理工學院體育部,湖北 黃石 435000)
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理統計法等研究方法,探討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運動員不同運動能力的影響。結果顯示,運球繞桿上籃、二級蛙跳、坐姿胸前傳球及跳投命中率等方面存在顯著性差異,30m和1 500m成績無明顯差異。通過分析得出,核心力量訓練能通過彌補運動員弱鏈的核心區力量、提高上下肢肌肉力量的使用效率、完善專項技術動作來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運動能力。
籃球;核心力量訓練;青少年
籃球運動是一項具有高強度身體對抗、需要人體全身肌肉參與的運動項目。在運動中,人體經常處于非平衡或重心偏失的狀態中,要想在對抗中占據優勢,需要人體均衡地發展各項肌肉力量。核心區力量的發展,能更好地協調運動員上下肢力量之間的傳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受傳統力量訓練的影響,我國籃球運動員,特別是基層的青年運動員中,普遍存在重四肢輕核心,重下肢輕上肢的現象,導致上下肢力量不協調、動作的力量傳遞存在弱鏈,缺乏爆發力,穩定性不強,從而限制了技戰術的發揮。這種現象在近些年普遍得到重視,特別是核心力量訓練理念的引入,部分學者從理論上論述了核心力量的原理和作用,使我們認識到核心力量與傳統力量相結合的意義。本文以湖北理工學院新生籃球訓練隊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為期8周的分組訓練,探索適合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及手段,為提高青少年的體能訓練效果提供參考。
1.1 研究對象
青少年籃球運動員核心力量訓練的應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檢索中國期刊網、萬方網等,查閱相關研究成果,全面了解國內外相關研究現狀,為本文奠定理論基礎和構建研究框架。
1.2.2 實驗法 選取湖北理工學院新生籃球訓練隊16名學生為實驗對象,隨機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8人),進行訓練對比實驗。實驗前對16名實驗對象進行為期4周的傳統力量訓練(以單腿跳、跨跳等跳躍練習及啞鈴、杠鈴、俯臥撐等練習為主),以減小傳統力量訓練對實驗后成績的影響,保證2組隊員實驗中的主要差異體現在核心力量訓練部分。4周后對其身體素質指標(包括運球繞桿上籃、二級蛙跳、30m、1 500m、坐姿胸前傳球和跳投命中率)進行測試,經統計學驗證,保證各項指標在實驗前均無顯著性差異。隨后進行分組訓練: 對照組8人,繼續沿用實驗前傳統力量的訓練內容,訓練時間為8 周;實驗組8人,在沿用傳統力量訓練基礎上,加入專項核心力量訓練(以重力球、瑞士球、平衡氣墊和懸吊繩為主)。在分組訓練過程中,盡量使2組總的負荷量和負荷強度保持一致,保證技、戰術訓練內容一致。分組訓練結束后,再次對幾個項目進行測試,分析加入核心力量訓練后對其成績的影響。
1.2.3 數理統計法 運用SPSS19.0軟件完成對實驗后測試得到的相關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1 實驗前后各項指標測試結果
從表1可以看出,實驗前,2組隊員的各方面運動能力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所以實驗前后的數據變化能顯示不同訓練方法帶來的差異;從表2的各項測試數據可以看出,在經過8周訓練后,對照組和實驗組隊員的各項測試成績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實驗組隊員各項成績的提高幅度高于對照組。其中坐姿胸前傳球、二級蛙跳、運球繞桿上籃和跳投命中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30m和1 500m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2.2 對實驗前后各項指標的分析
運球繞桿上籃測試,是需要發揮運動員籃球基本技術、下肢爆發力、身體靈活性和協調性的項目,在實驗前后,表現出了顯著性差異。在實驗后的測試過程中發現,有些隊員表現出在變向過程中,重心明顯穩定,變向后起動加速增快的現象。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后,隊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身體軀干的穩定性,減少了由于重心不穩造成的能量損耗,從而提高了這項運動能力。坐姿胸前傳球與二級蛙跳在實驗前后也出現了顯著性差異。坐姿胸前傳球與二級蛙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它們成績的提高不僅需要提高上下肢肌肉的爆發力,對腰腹肌的力量提高及核心區肌肉與上下肢力量的協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力量訓練正是通過全面發展核心區肌肉力量和加強上下肢肌肉與核心區肌肉的協調來提高籃球運動員的這種能力。從表2 可以看出,30m和1 500m在實驗前后不存在明顯差異,說明核心力量的訓練對籃球運動員的30m(下肢爆發力)和1 500m(有氧耐力能力)的提高可能不存在促進作用。但是30m的測試多數運動員還是有些提高,只是不明顯,可能跟隊員的狀態和實驗中采用訓練的內容和方法不同有關系,需要進一步實驗。

表1 實驗前2組學生測試情況

表2 實驗后2組學生測試情況
訓練前后實驗組和對照組跳投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這說明了專項核心力量訓練對投籃命中率的提高效果顯著。這存在2方面的原因:(1)核心區力量的提高,加強了跳躍后在空中對身體的控制力,使投籃技術有一個更加穩定的平臺;同時,重力球的投籃練習,加強了手指、上肢及核心區肌肉力量的協調性,使力量的傳遞更加流暢。(2)重力球進行投籃練習不僅練習了手指、手腕及核心區肌肉的力量,而且糾正或改善了投籃的技術動作,因為錯誤的投籃技術動作不能適應重力球的投籃練習。同時新穎的練習手段和方法,提高了運動員練習的興趣和效率。
2.3 核心力量訓練對青少年籃球運動員運動能力影響的分析
通過觀察實驗組學生在進行專項核心力量訓練后訓練及教學比賽中的各項表現,并結合本次實驗結果數據的對比發現,經過專項核心力量訓練的學生在提高學生專項技術動作方面,協調性、爆發力、連續起跳等能力效果較好。通過分析發現,核心力量訓練對高校籃球運動員的運動水平產生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2.3.1 核心力量訓練通過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弱鏈肌肉力量來提高運動能力核心區肌肉的力量是傳統力量訓練下青少年肌肉力量發展的弱鏈,核心力量訓練能通過彌補傳統力量訓練忽視下的核心區力量來提高運動員的運動能力。首先,從訓練的主要肌肉群來講,傳統的籃球力量訓練普遍重視四肢大肌肉群的力量發展,而忽視身體的小肌肉群和核心區肌肉力量的發展。其次,核心力量訓練不僅要提高腰腹肌大肌肉群的力量,而且重視對于深層的小肌肉群的鍛煉及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協調。核心力量訓練與傳統力量訓練相結合,能全面發展青少年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從而提高運動能力。
2.3.2 核心力量訓練通過“動作訓練”促進青少年運動員的專項力量的發展 從核心力量訓練的方法手段上來講,核心力量訓練很多方法手段的設計與構思都是來自籃球技術動作,它是根據籃球競賽對技術動作的需要來進行設計的,具有很高的專項性。例如,在實驗中,我們需要提高運動員雙手傳球的距離,僅靠通過俯臥撐或增加手指手腕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因為雙手胸前傳球也一個多肌肉群參與的技術動作,需要上下肢與核心區力量的高效協作與配合,才能很好地提高雙手胸前傳球的距離。在實驗中,利用重力球做“跪姿的雙手傳球”練習和利用重力球做投籃練習,能很好地提高雙手胸前傳球的距離和投籃命中率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
2.3.3 核心力量訓練通過完善青少年運動員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傳遞和效率來提高運動能力 我國青少年運動員的核心區力量普遍偏弱,在對抗中,由于變向、躲閃和碰撞等因素,經常導致失去重心或重心不穩,所以核心區力量的提高對青少年運動員在籃球對抗中的作用尤為重要。首先,強大的核心區力量,能為運動員的快速移動和變向提供支點,能很好地穩定重心,甚至還能影響人體在空中的姿態,而穩定的身體狀態對籃球技術的發揮提供很好的身體平臺。其次,強大的核心區力量,能很好地連接上下肢力量的傳遞,減少力量在傳遞過程中的損耗,從而提高肌肉力量使用的效率。
3.1 通過8周的訓練,實驗組在運球繞桿上籃(反映下肢爆發力、靈活性和協調性)、二級蛙跳(反映下肢力量、腰腹力量及協調性)、坐姿胸前傳球(反映上肢力量及協調性)及跳投命中率等方面的成績有了明顯的提高;30m成績有所提高,但不明顯;1 500m成績無明顯提高。這說明,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靈活性、協調性及胸前傳球和投籃技術等方面能產生較好的效果。
3.2 籃球專項核心力量能通過提高青少年運動員的弱鏈肌肉力量(核心區肌肉力量)、通過“動作訓練”完善專項技術及通過加強青少年運動員上下肢肌肉力量的傳遞和效率等途徑來提高青少年籃球運動員的運動能力。核心力量訓練是對傳統力量訓練良好的補充,比單純的傳統的力量訓練具有更大的實效性。
[1]趙佳.核心區力量及其訓練研究進展[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3):218-220.
[2]黃繼珍,趙嗣慶.核心力量訓練的實質及在我國競技體育的實踐[J].體育學刊,2010(5):74-79.
[3]趙亮,葛春林,陳小平.核心穩定性訓練及其在競技體育中應用的熱點問題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159-163.
G841
A
1674-151X(2017)01-01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2.010
投稿日期:2016-12-15
基金課題:湖北理工學院科學研究項目:核心力量訓練在我市青少年體能訓練中的研究(編號:13xjr20Q)。
陳杰(1980—),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