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基于市場機制的農產品生態敏感度識別與政策建議
——以云南西雙版納為例

2017-05-12 05:40:54李磊薛領翁瑾
中國環境管理 2017年2期
關鍵詞:消費者生態生產

李磊,薛領*,翁瑾

(1.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 100871;2. 復旦大學旅游學系,上海 200433)

基于市場機制的農產品生態敏感度識別與政策建議
——以云南西雙版納為例

李磊1,薛領1*,翁瑾2

(1.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北京 100871;2. 復旦大學旅游學系,上海 200433)

關于生態農業的研究,已經在農學、生物學、地理學等領域積累了豐碩的成果。但是,這些研究大都著眼于生態農業的生產過程,即更多關注供給的角度,而很少從需求的角度來分析。本文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構建了消費者偏好與生產者策略的“傳導模型”,依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生態敏感度的不同對其進行區分。對于“生態不敏感”的農產品,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敏感度低,這一偏好通過價格信號傳導到生產者,使生產者采取大規模標準化的生產策略,對生態環境造成損耗;對于“生態強敏感”的農產品,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敏感度高,這一偏好能夠通過價格信號傳導到生產者,并使生產者采取生態化生產的策略,是綠色可持續的;對于“生態弱敏感”的農產品,市場存在分層現象,使得上述兩種傳導機制同時并存。消費者的偏好與愿意支付的溢價,生產者采用生態化生產方式的成本,以及證明產品品質的交易費用,是決定農產品生產能否在市場環境下自發實現綠色可持續的三個關鍵環節。培育綠色消費觀念、提高生態農業的產出、健全產品質量監督體系是促進生態農業發展的三個著力點。

農產品;生態敏感度;市場機制;政策建議;西雙版納

引言

生態農業的發展不僅事關農業產出效率的提高,而且事關生態環境的可持續,越來越成為人類發展的重大議題。近年來,我國農業面臨兩個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是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國內大宗農產品價格普遍高于國際市場;二是農業生態環境嚴重受損,開發過度、污染加重問題突出。因此,發展生態農業顯得尤為緊迫。

1970年,Charles Walters[1]創造性地提出“ecoagriculture”一詞,意指“ecological”和“economical”的綜合。隨著生態農業的概念被引入中國,不同學者根據不同的研究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對生態農業展開了理論研究與實證探索[2]。在生物學、農學、地理學等研究領域,學者對生態農業的模式識別、生產組織、效果評估等進行了扎實的研究[3-9],提出了物種共生、循環再生、整體協調等生態農業的基本要素。也有少部分學者從經濟學的角度出發,討論了循環經濟與生態農業的結合[10,11]、生態農業產業化與產業集群的發展[12-14]等問題。但無論生物學、農學、地理學,還是大部分經濟學的研究,都是從生態農業的生產過程,即供給的角度來展開,很少從需求的角度來認識生態農業。

在由分工與貿易組成的市場秩序當中,生產本身并不是生產者的目的,通過交換得到收入與利潤才是生產者的目的。所以,市場需求對生產者的生產決策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農業這一議題上,農產品的需求必然也對農產品的生產產生重要的影響,進而對農業生產的生態與否,即生態農業的發展產生重要影響。本文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通過構建消費者偏好與生產者策略的“傳導模型”,依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生態敏感度的不同,將農產品分為生態不敏感、生態強敏感、生態弱敏感三種,并針對三種農產品類型提出了政策建議。

1 理論框架

正如“eco-agriculture”一詞所指出的,生態農業應當具有“生態性”和“經濟性”的雙重屬性。事實上,農業產業能否自發通過市場機制實現經濟與生態的雙重目標,最終取決于消費者的偏好與生產者的策略。而消費者的生態敏感度、生產者的產品細分度影響著產品的生態品質和差異化程度,并由價格作為媒介傳導到供需雙方。依據消費者對農產品生態敏感度的不同,可以區分出農產品的三種生態類型:

生態不敏感: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品質并不敏感,支付意愿低,價格信號將這一信息傳導到生產者,生產者采取大規模、標準化生產的策略,為消費者提供無差異的標準化產品,生產過程對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

生態強敏感: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品質非常敏感,支付意愿高,價格信號將這一信息傳導到生產者,生產者采取生態化、差異化生產的策略,為消費者提供細分的生態優質產品,生產過程能夠自發實現綠色可持續。

圖1 基于市場機制的“傳導模型”

生態弱敏感:市場傳導機制只能部分地發生作用,或上述兩種傳導機制同時并存。即部分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品質不敏感,生產者提供無差異的標準化產品,生產過程對生態環境帶來壓力;部分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品質非常敏感,生產者提供細分的生態優質產品,生產過程是綠色可持續的。

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生態敏感度不同,是市場環境下農業生產能否自發實現綠色可持續的動因,對生態農業的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下面以云南西雙版納為案例,對橡膠、古樹茶、香蕉三大代表性農產品進行具體分析。

2 生態不敏感:以橡膠為例

2.1 橡膠的生態性評估

西雙版納地處熱帶北緣,是云南省天然橡膠的主產區。近幾十年來,西雙版納以橡膠林為主導的經濟種植園發展迅速,橡膠種植面積快速擴張。據衛星遙感測算[15,16],西雙版納橡膠種植面積已經從1980年的約100萬畝增長到2010年的約750萬畝,已經占到西雙版納可播種面積的近三分之一。

表1 橡膠生態性評估

橡膠園規模不斷擴大,動輒達上千棵膠樹,而原有的熱帶雨林卻被大量砍伐;橡膠種植園主栽下幼苗之后,只需等待膠樹成林并定時割膠,橡膠的生產完全是粗放的規模擴張。土地覆被與產業結構的劇烈變化給當地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復雜深刻的影響,其生態負外部性較為明顯。

2.2 市場失靈:市場解決不了生態問題

從行業結構來看,橡膠種植業位于橡膠產業鏈的最上游,為下游產業的深加工提供標準化的原材料,產品細分度低、差異化程度小。同時,各國大宗商品供給競爭激烈,企業只能接受世界市場給定的價格,處于近似完全競爭的市場狀態。

從消費偏好來看,橡膠產業鏈的最終產品,無論是膠乳、生膠等初產品,還是膠鞋、手套、輪胎、涂料等橡膠制品,或是橡膠木、橡膠籽的制成品,都不是人體直接吸收的產品,終端消費者不關心橡膠本身的生態品質,對產品的生態敏感度低。

從生產策略來看,由于橡膠種植業的需求端是制造業企業,他們需求的是標準化的工業原料,追求成本最小化。因此,橡膠種植企業并不會主動考慮橡膠種植的環境成本,而是千方百計擴大生產規模,壓低橡膠價格,獲得競爭優勢。對于橡膠種植企業而言,采取大規模的標準化生產、不考慮環境成本是其占優策略。

可見,終端消費者的偏好與橡膠種植企業的生產策略形成一個“負效益”的傳導機制: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敏感度低,不要求產品具有較高的生態品質——消費者支付意愿低,產品價格不高——生產者接受價格信號,采取大規模生產標準化產品的策略——降低了產品價格,滿足了消費者偏好。對于“生態不敏感”的農產品,生產者不會考慮農業生產的生態成本,帶來很強的負外部性,是不可持續的。

3 生態強敏感:以古樹茶為例

3.1 古樹茶的生態性評估

古樹茶是普洱茶的一個細分市場,代表普洱茶的最高品質。西雙版納古茶園主要集中在海拔1400~1800米的山區地帶,以人工栽培居多,樹齡大多在200~500年。古茶園具有生態價值、文化價值等多重功能,其本身就是環境資本存量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雙版納班章、賀開、南糯、易武等古茶山的村寨山民,都自發地訂立村規民約,約定不使用化肥農藥,并且使用人工除草等生態友好的生產方式。

表2 古茶樹生態性評估

3.2 市場有效:市場能夠自發實現生態友好

就行業結構而言,古樹茶品種多樣,產品受茶樹品質、采摘時間、加工工藝、貯藏時間等多種因素影響,口味不一,產品細分度高、差異化程度大;古樹群落數量有限,僅在云南新老六大茶山等地有所分布,茶葉產量稀少,茶商之間具有一定的壟斷競爭性質。

就消費偏好而言,純料古樹茶會隨著年份增加而提升口感,具有很高的貯藏價值,成為名貴的飲品、藏品,因而消費者對古樹茶的生態品質要求非常苛刻,生態敏感度高。古樹茶地域品牌標識可以具體到某一座茶山、某一個村寨甚至某一棵知名古樹,消費者的生態敏感度與產品差異化程度的結合使得價格信號非常靈敏,激勵著生產者進行原生態的生產。

就生產策略而言,生態品質、口感體驗、貯藏價值、文化屬性是古樹茶最大的競爭優勢,也是服務高端需求、形成壟斷利潤的關鍵所在。因此,古樹茶農不遺余力地保護古茶樹的自然生長環境,并致力于改進制作工藝,維護品牌形象,以此增加古樹茶的市場需求,獲得更高的壟斷利潤。

在古樹茶市場中,消費者偏好與古樹茶農的生產策略形成一個“正效益”的傳導機制:消費者對產品的生態敏感度高,愿意為具有更高生態品質的產品付費——價格信號傳導到古樹茶農,古樹茶農提供具有差異化的生態優質產品——滿足了消費者偏好。對于“生態強敏感”的農產品,市場的無形之手把農業生產推向生態友好的軌道,能夠自發實現綠色可持續。

4 生態弱敏感:以香蕉為例

4.1 香蕉的生態性評估

西雙版納屬于熱帶亞熱帶氣候區,香蕉產業發展條件優越。有研究估算[27],香蕉園的生態服務價值雖然低于林地、草地、濕地等自然環境,但是已經接近于香蕉本身的經濟產值。然而,香蕉種植經常使用的農藥、套袋等,也為生態環境帶來威脅。

表3 香蕉生態性評估

可見,香蕉種植對于生態環境既有正外部性也有負外部性;負外部性雖然存在,但在一定程度上是可選擇的,關鍵在于市場機制能否有效地使負外部性向正向發展。

4.2 市場有限:市場只能解決部分生態問題

在行業結構上,香蕉行業具有明顯的市場分層現象。生態香蕉、品牌香蕉借助其差異化優勢與高附加值,能夠在小眾市場獲得較高利潤;非生態香蕉憑借成本優勢參與價格競爭,通過規模效益爭取利潤。

消費偏好同樣表現出分層的特點。一方面,生態香蕉、綠色香蕉、有機香蕉等綠色產品能夠滿足高層次消費需求,具有地域特色的臺灣香蕉、海南香蕉等也形成了品牌優勢;另一方面,在中美洲等部分地區,香蕉甚至被當作主要糧食作物的一種,需要滿足較低消費層次的大量需求。

因此,生產策略也出現分化。如果定位于中高端市場,企業將會借助生態品質提高產品附加值,致力于宣傳打造綠色品牌,精選最適宜的生產地,嚴格控制化肥農藥的使用,生產出差異化的優質產品。如果定位于中低端市場,通過規模化生產與低成本優勢提高銷售量,那么企業既不會顧及香蕉的生態品質,也不會仔細核算香蕉生產的環境資本投入,只會盡可能降低成本、提高產量。

在這里,消費者偏好的分層導致了生產者策略的分化。一方面,中高端消費者生態敏感度高——價格信號傳導到生產者——生產者采取提高產品的生態品質,進行差異化生產的策略;另一方面,中低端消費者偏好低價,生態敏感度低——價格信號傳導到生產者——生產者采取壓低成本、擴大規模的生產策略。對于“生態弱敏感”的農產品,這兩種回路同時并存,使得市場只能部分地解決生態問題。

5 類型討論與政策建議

可以看出,“生態不敏感”和“生態強敏感”在某種程度上是“生態弱敏感”的兩種特殊情況,這兩類農產品往往也是一些特殊的農產品,消費者的偏好明確、集中,而且消費者的支付意愿能夠顯著地將不同的供給區分開來。就古樹茶而言,消費者愿意支付數倍乃至數十倍的價格來購買高質量的生態產品;而就橡膠而言,消費者很難為“生態橡膠”支付溢價。對于大米、小麥、蔬菜、水果等絕大多數農產品來說,消費者的生態敏感度和愿意為生態產品支付的溢價將不那么明確、集中。這時,由文化、習慣、消費觀念等決定的不同消費偏好(體現為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生態敏感度)是關鍵的因素,由消費偏好強弱決定的支付意愿的大小,則成為直接的決定因素。另一方面,生產者改用生態的生產方式需要負擔額外的生產成本,通過品牌建設、產品細分等手段向合適的消費群體證明產品的生態品質,也需要支付額外的交易費用。如果增加的生產成本和交易費用高于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溢價,那么這樣的做法就“無利可圖”,即“生態弱敏感”類型無法自發地向“生態強敏感”類型發展。

總的來說,宣傳、培養綠色的消費觀念,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生態敏感度,使消費者愿意為生態產品支付更高的溢價,是發展生態農業的第一個關鍵;改進生態農業的生產過程,使生態化的生產方式能夠得到更多、更穩定的產出,降低生產的成本,是發展生態農業的第二個關鍵;建立良好的產品質量體系,降低對不同生態質量產品的考核成本,是發展生態農業的第三個關鍵。

具體而言,對于“生態不敏感”的農產品,市場本身無法形成有效的調節機制,需要“看得見的手”堅決遏制、有效干預。一是要嚴格管制。政府可以通過一定的政策手段使企業生產的負外部性內部化,將環境資本消耗納入企業的成本中,如拍賣種植許可證、征收自然資源使用稅等。此外,政府通過劃定生態底線的方式可以迫使生產者提高生態標準,降低生產的環境資本消耗。二是要改變產業結構。政府可以通過補貼、專項貸款等方式鼓勵農戶轉變經營方向,鼓勵技術創新,探索綠色環保的種植技術,促進產品細分,建設生態友好型種植園,逐步向弱生態類型過渡。

對于“生態強敏感”的農產品,市場可以自發實現生態友好,政府應加以扶持和推廣。從扶優的角度來說,一方面要加強品牌認定、檢測評級,幫助消費者辨識不同品質的農業產品;另一方面可以通過開展技術服務、補貼綠色農機等方式提高農戶的生態化生產能力,也可以通過政府投入來宣傳地方生態農業品牌。從懲劣的角度來說,要加大對假冒偽劣的打擊力度,嚴罰嚴懲,提高潛在違法者的違法成本。

“生態弱敏感”的農產品兼具上述兩種類型的部分特征,市場分層現象明顯,應綜合運用上述兩類應對策略。政府既要劃定生態底線,提高種植的生態標準,加強農藥殘留的檢測監督和執法力度,又要加強生態品牌的評級認定和營銷推廣,提高產品的差異化程度。另外,政府應建立起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通過向非生態生產的經營者征收環境污染稅,補貼生態生產的經營者,通過獎優罰劣引導農業生產向綠色可持續轉化。

表4列出了基于不同生態農業類型的政策建議。

表4 基于不同生態農業類型的政策建議

續表

當然,實現農業的生態現代化不能只就農業論農業,而應深入推進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進程,吸納更多農業勞動力到城市就業;要促進農業“接二連三”,實現農民多渠道增收;要加大農技研發與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全要素生產率等。

6 結論與展望

本文從市場機制的角度出發,構建了消費者偏好與生產者策略的“傳導模型”,據此將農產品分為生態不敏感、生態強敏感、生態弱敏感三種。本文說明,消費者的偏好與愿意支付的溢價,生產者采用生態化生產方式的成本,以及證明產品品質的交易費用,是決定農產品生產能否在市場環境下自發實現綠色可持續的三個關鍵環節,而消費者對農產品的生態敏感度則是這一傳導機制的動因。因此,培育綠色消費觀念、提高生態農業產出、健全產品質量體系是促進生態農業發展的三個關鍵。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針對性政策為引導,以具體的生態農業技術為手段,才有可能真正推廣生態農業,改變我國農業發展的困境。

受篇幅和能力所限,本文不能詳盡地舉出更多典例乃至特例、反例,也沒有對不同農產品生態類型的經濟成本、生態效益等做出定量的評估。筆者認為,未來關于生態農業與市場機制的討論,還可以從以下三個方向展開:其一,對市場機制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細分市場結構,重點關注實踐中出現的特例、反例;其二,對中國農業的生態性進行綜合評估,更好地把握中國生態農業發展的階段與特征;其三,關注“互聯網+農業”對傳統農業產銷類型的影響,并從生態農業的角度提出把握互聯網機遇的有效舉措。

[1] WALTERS C. Eco-Farm: An Acres U.S.A. Primer[M]. New York, NY: Halcyon House Publishers, 2009.

[2] 薛領, 胡孝楠, 陳羅燁. 新世紀以來國內外生態農業綜合評估研究進展[J]. 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 2016, 26(6): 1-10.

[3] 葉謙吉, 羅必良. 生態農業發展的戰略問題[J]. 西南農業大學學報, 1987, 9(1): 1-8.

[4] 盧永根, 駱世明. 中國農業發展的生態合理化方向[J]. 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 1999, 21(2): 1-4.

[5] 齊鑫山, 胡景安. 黃淮海地區生態農業模式分類[J]. 生態學雜志, 1995, 14(4): 41-47.

[6] 李新平, 黃進勇, 馬琨, 等. 生態農業模式研究及模式建設建議[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1, 9(3): 83-85.

[7] 李金才, 張士功, 邱建軍, 等. 我國生態農業模式分類研究[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8, 16(5): 1275-1278.

[8] 駱世明. 論生態農業模式的基本類型[J]. 中國生態農業學報, 2009, 17(3): 405-409.

[9] 章家恩, 駱世明. 現階段中國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實踐和理論問題探討[J]. 生態學雜志, 2005, 24(11): 1365-1370.

[10] 崔和瑞. 基于循環經濟理論的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模式研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04, 25(2): 94-98.

[11] 陳克亮, 朱曉東. 循環經濟在城市生態農業中的應用[J]. 生態經濟, 2005(6): 78-81.

[12] 周小萍, 陳百明, 盧燕霞, 等. 中國幾種生態農業產業化模式及其實施途徑探討[J]. 農業工程學報, 2004, 20(3): 296-300.

[13] 焦雯珺, 閔慶文. 我國生態農業產業化的主要類型和需要注意的問題[J]. 農業環境與發展, 2007, 24(1): 4-7.

[14] 張芬昀. 生態農業產業集群發展中的經濟效應與政府行為探究[J]. 農業現代化研究, 2013, 34(2): 172-175.

[15] 劉曉娜, 封志明, 姜魯光. 基于決策樹分類的橡膠林地遙感識別[J]. 農業工程學報, 2013, 29(24): 163-172.

[16] 劉曉娜, 封志明, 姜魯光, 等. 西雙版納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時空格局分析[J]. 資源科學, 2014, 36(2): 233-244.

[17] 吳兆錄, 楊正彬. 西雙版納橡膠種植的正負影響和改進途徑[J]. 曲靖師范學院學報, 2001, 20(6): 64-69.

[18] 張一平, 王馨, 王玉杰, 等. 西雙版納地區熱帶季節雨林與橡膠林林冠水文效應比較研究[J]. 生態學報, 2003, 23(12): 2653-2665.

[19] 鮑雅靜, 李政海, 馬云花, 等. 橡膠種植對納板河流域熱帶雨林生態系統的影響[J]. 生態環境, 2008, 17(2): 734-739. [20] 周宗, 胡紹云, 譚應中. 西雙版納大面積橡膠種植與生態環境影響[J]. 云南環境科學, 2006, 25(S): 67-69.

[21] 薛領, 翁瑾, 洪國政, 等. 西部地區現代服務業發展戰略研究: 以云南西雙版納為例[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3.

[22] 劉本英, 孫雪梅, 宋維希, 等. 云南西雙版納古茶樹的地理分布、多樣性及其利用[J]. 中國農學通報, 2010, 26(22): 344-349.

[23] 郭輝軍, PADOCH C, 付永能, 等. 農業生物多樣性評價與就地保護[J]. 云南植物研究, 2000(S1): 27-41.

[24] 齊丹卉, 郭輝軍, 崔景云, 等. 云南瀾滄縣景邁古茶園生態系統植物多樣性評價[J]. 生物多樣性, 2005, 13(3): 221-231.

[25] 虞富蓮. 論茶樹原產地和起源中心[J]. 茶業科學, 1986, 6(1): 1-8.

[26] 何露, 閔慶文, 袁正. 瀾滄江中下游古茶樹資源、價值及農業文化遺產特征[J]. 資源科學, 2011, 33(6): 1060-1065.

[27] 劉炳鉆, 魏遠竹. 香蕉果園的生態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估——以福建省為例[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09, 38(5): 491-494.

A Market-based Classifcation and Policy lmplication on Ecological Sensibiliti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The Case of Sibsongbanna

LI Lei1, XUE Ling1*, WENG Jin2
( 1. School of Government,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2. Tourism Department,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433 )

Research on eco-agriculture has got a lot of achievements in agronomy, biology, geography and other subjects. However, more attention were paid t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or the supply side, but seldom to the demande side. Based on the market mechanism, a conducting model of the consumers’ preference and producer’s strategy was constructed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ecological sensibilities that consumers hav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s, agricultural products were divided into 3 ecotypes. For products of non-ecologically-sensitive mode, the consumer is not ecologically-sensitive, and this preference is conducted to the supplier by price signals, which leads to a strategy of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s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has damage on environment. For products of strong-ecologically-sensitive mode, the consumer is highly ecologicallysensitive, and this preference is conducted to the supplier by price signals, which leads to a strategy of ecological production, so the production process is sustainable. For products of weak-ecologically-sensitive mode, there is a layered market and the two conducting ways exist simultaneously. The consumers’ preference and willingness to pay, the added cost of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the measurement cost of products quality are 3 core factors deciding whe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could be sustainable automatically under the market mechanism. Cultivating green consumption habit, increasing the output of ecological production and improving a product quality supervisory system are 3 key methods to develop eco-agriculture.

agricultural product; ecological sensibility; market mechanism; policy implication; Sibsongbanna

X321;F320

1674-6252(2017)02-0063-05

A

10.16868/j.cnki.1674-6252.2017.02.06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項目(2012CB9558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1071078)。

作者介紹: 李磊(1993—),男,白族,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本科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E-mail:lilei_pku@126.com。

*責任作者: 薛領(1969—),男,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與地理計算,E-mail: paulsnow@pku.edu.cn。

猜你喜歡
消費者生態生產
“生態養生”娛晚年
保健醫苑(2021年7期)2021-08-13 08:48:02
消費者網上購物六注意
今日農業(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用舊的生產新的!
住進呆萌生態房
學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 03:12:30
生態之旅
“三夏”生產 如火如荼
S-76D在華首架機實現生產交付
中國軍轉民(2017年6期)2018-01-31 02:22:28
知識付費消費者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意
悄悄偷走消費者的創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色图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色网站在线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综合一区二区| 四虎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高精品免费视频| 免费不卡在线观看av| 色有码无码视频| 好紧好深好大乳无码中文字幕| 女人一级毛片| 麻豆精品视频在线原创|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99久久精品无码专区免费|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国产白浆视频| 超碰91免费人妻| 日本久久久久久免费网络| 色国产视频|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va在线| 精品欧美视频| 91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版高清| 毛片在线播放a| JIZZ亚洲国产| 成人小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女人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日韩高清欧美| 亚洲男人天堂网址|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久久香蕉国产线| 国产精品第| 国产午夜小视频|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另类专区亚洲|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h视频在线| 一级片免费网站| 无码国产偷倩在线播放老年人|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 | 人妻精品全国免费视频| 成年人福利视频| 九九热精品视频在线| 日本午夜精品一本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婷婷久久综合九色综合88| 免费视频在线2021入口| 中文字幕中文字字幕码一二区| 欧美国产日韩一区二区三区精品影视|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毛片免费在线视频| 亚洲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a级毛片网| 97国产在线播放| 农村乱人伦一区二区| 人妻精品久久久无码区色视| 日韩人妻少妇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在线视频| 精品福利网| 国产aⅴ无码专区亚洲av综合网|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软件|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强乱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色爽网免费视频| 亚洲成人网在线观看| jizz在线免费播放|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60岁| 国产成人欧美| 丝袜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欧美成人免费| 综合色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2021精品国产自在现线看| 久久国产香蕉| 国产精品手机在线观看你懂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