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殿宇
摘 要 就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設計展開研究,以廣播電臺作為研究對象,希望這一研究內容能夠為相關軟件的開發與部署帶來一定的啟發。
關鍵詞 全媒體應用;混合云架構;技術平臺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022-02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智能手機已經在某種程度上成為我國民眾標配,而受此影響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設計也開始呈現互聯網化、云化以及專業化特性,這種特性的存在正使得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朝著媒體專業化的方向演進。
1 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設計
在就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設計展開的研究中,第一步需要確定這一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總體設計,而結合廣播電臺業務與發展需求,這一平臺被設計為基礎設施服務層、平臺服務層和軟件應用服務層三部分,為了能夠更直觀的展示這一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總體設計,表1對這一設計進行了直觀闡述。
2 平臺服務層設計
在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平臺服務層設計研究中,由于媒體應用技術平臺本身屬于該平臺的核心層,這就使得其由云服務引擎、運營服務系統、標準接口、中間件、基礎能力服務平臺等五部分組成。
1)云服務引擎。對于平臺服務層設計中的云服務引擎來說,云服務引擎主要負責基礎云資源池資源的管理與統一調度,云存儲管理、數據庫管理等都屬于云服務引擎的工作范疇。
2)運營服務系統。對于平臺服務層設計中的運營服務系統設計來說,運營服務系統主要負責計量、計費、控制、管理等工作,而整個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用戶管理、業務結算和收費等功能的實現同樣需要得到運營服務系統的支持[3]。
3)標準接口。而對于平臺服務層設計中的標準接口設計來說,其本身需要與軟件應用服務層的標準接口層進行對接。
4)中間件。對于平臺服務層設計中的中間件設計來說,中間件主要負責基礎云服務的統一封裝和協議轉換,而這種作用的發揮就將使得平臺服務層本身較為容易受到的不同技術、協議之間差別的影響實現較好消除,平臺服務層自然將更好服務于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
5)基礎能力服務平臺。對于平臺服務層設計中的基礎能力服務平臺設計來說,基礎能力服務平臺主要負責音視圖文的加工處理與管理發布、基礎服務能力的注冊管理等功能,這些功能同樣是平臺服務層較好服務于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關鍵[4]。
3 軟件應用服務層設計
在完成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平臺服務層設計后,還需要進行軟件應用服務層的設計,在這一設計將軟件應用服務層分為了融合媒體內容匯聚系統、全媒體文稿系統、全媒體媒資系統、全媒體發布系統等四部分。
1)融合媒體內容匯聚系統。對于軟件應用服務層的融合媒體內容匯聚系統來說,這一系統主要負責全媒體信息資源的統一獲取與平臺的基礎信息的生產,而為了支持這一功能的發揮,融合媒體內容匯聚系統就需要具備文件收錄、直播流收錄等功能,為此這一融合媒體內容匯聚系統被設計為內容匯聚、專題匯聚、個性化推薦、個人空間等四大業務板塊[5]。
對于融合媒體內容匯聚系統的內容匯聚板塊來說,這一板塊本身屬于該系統的核心板塊,為了能夠保證內容匯聚版塊較好服務于整個系統,該板塊的設計由內容列表區、內容檢索區、內容詳情區、熱點新聞區等四部分構成,其中內容檢索區便主要負責以時間、地點為標簽進行的二級檢索功能,這種檢索主要基于互聯網、素材回傳、文稿系統等匯聚展開;而對于專題匯聚這一板塊來說,該板塊主要基于關鍵詞進行專題內容的匯聚,用戶能夠通過搜索關鍵詞等方式較好享受專題匯聚帶來的大量相關內容提供服務;而對于個性化推薦板塊來說,這一板塊能夠通過檢索用戶關鍵詞判斷其關注點,這就使得個性化推薦板塊能夠較好彌補專題匯聚板塊存在的不足,用戶也將由此獲得更為優秀的信息服務;而對于個人空間業務板塊來說,這一板塊能夠為用戶提供上下載交互區,這就使得靈活的音頻精編工作流程將得以更好展開[6]。
2)全媒體文稿系統。對于軟件應用服務層的全媒體文稿系統來說,這一系統主要負責稿件生產的業務主線,相關工作流程也將實現較好簡化,在全媒體文稿系統設計展開的研究中,這一研究的重點將集中在“稿件”和“串聯單”兩條業務線上。
對于“稿件”業務線的設計來說,這一設計主要負責稿件的新建、管理等工作。在具體的“稿件”新建功能中,這一功能將為用戶提供支持音視圖文編輯的富媒體文本編輯區,而“稿件”的管理則能夠實現稿件狀態的查詢等工作。對于“稿件”業務線來說。其本身能夠實現前端頁面和后臺管理的耦合性較好降低;而對于“串聯單”業務線來說,這一業務線能夠較好實現“串聯單”的新建與管理。具體來說,在“串聯單”的新建中,全媒體文稿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設置各個欄目的標題、節目稿件添加、計算欄目時間長、提醒用戶補充或刪除修改節目等服務。而對于“串聯單”的管理來說,這一管理中全媒體文稿系統能夠為用戶提供模板修改、有效期修改、用戶審核與補充等服務,這些服務就使得“串聯單”能夠更好滿足全媒體節目串聯單使用需求,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實際效用也將大大
提升。
3)全媒體媒資系統。對于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全媒體媒資系統來說,這一全媒體媒資系統主要負責全媒體資源的存檔與再利用,可以說全媒體媒資系統等同于全媒體業務生產的內容倉庫。結合全媒體媒資系統的功能,在對全媒體媒資系統進行的具體設計中,該設計側重于實現快速、便捷、隨時隨地存檔與訪問的特性,這也使得全媒體媒資系統更好服務于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全媒體媒資系統來說,其還具備著統計報表、用戶權限管理、轉碼設置等功能。
在具體的全媒體媒資系統設計中,這一設計主要圍繞資源管理、系統配置、數據報表等功能實現。這其中的資源管理主要負責全媒體媒資系統的業務流程承載;而對于系統配置這一全媒體媒資系統設計的重要環節來說,這一環節主要負責字段配置、編目模板配置、流程配置和轉碼設置等功能需求;而對于數據報表這一功能需求來說,其主要負責媒資情況統計、工作量統計和媒資數據統計,這些統計也將使得全媒體媒資系統更好服務于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相關媒體也將因此得到更好的服務。
4)全媒體發布系統。除了上述幾方面外,全媒體發布系統同樣屬于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重要組成,這一系統本身屬于全媒體云平臺的信息輸出平臺,渠道及賬號配置、稿件發布、平臺接入和后臺管理是其具體功能組成。具體來說,渠道及賬號配置主要負責賬戶綁定、發布權限授予等內容;而稿件發布主要負責圖文類、短消息類、視頻類三種方式的發布,短微博、長微博、視頻等都屬于其管理范疇;而對于平臺接入主要負責CMS、App、社交媒體和視頻等業務渠道的接入。
4 結論
在就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設計展開的研究中,這一研究詳細論述了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設計、平臺服務層設計、軟件應用服務層設計等內容,結合這一系列內容,混合云架構基礎下的全媒體應用技術平臺的設計得到了較好體現,而這一平臺所實現的混合云+媒體專業平臺服務層+軟件應用軟件的架構實現也將更好地為各類媒體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孫涵.江蘇廣電總臺全媒體內容服務平臺設計與應用[J].視聽界(廣播電視技術),2013(3):15-19.
[2]周敏,蔣曉峰,丁小峰,等.融媒體技術平臺的設計和應用[J].現代電視技術,2016(5):136-138,126.
[3]徐儉.融媒體制播技術平臺安全體系設計考慮要點[J].電視工程,2016(2):9-11,20.
[4]智衛.融合媒體演播室互動技術平臺的設計與構建[J].現代電視技術,2016(11):104-107,125.
[5]張菊芳.基于流媒體技術的移動學習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9.
[6]崔華國.基于數字媒體技術的版式設計教學平臺的設計與實現[D].北京:北京工業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