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薇薇
摘 要 在臺網融合背景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已成為電視傳媒領域的大勢所趨。然而,在當前的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內容同質化嚴重、網絡元素泛濫、內容深度挖掘不夠等。文章試圖針對這些問題,探索新形勢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路徑。
關鍵詞 臺網融合;電視新聞節目;問題;創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107-02
隨著新媒體的崛起,新聞傳播的手段和渠道更加及時便捷、廣泛多樣,使得傳統的電視新聞節目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在此形勢下,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融合,已成為傳媒領域的大勢所趨。2016年7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見》,指出要以深度融合思維,推動廣播電視媒體與新興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臺網融合背景下,如何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值得深入思考。
1 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創新的必
然性
1.1 傳統電視新聞節目存在局限
傳統電視新聞節目的局限性主要表現在:傳播信息形式單一,只能以聲像的形式進行傳播;時效性比較滯后,有較長的采訪制作播出周期;傳播方式為單向,播出時間、播出形式都比較固定,與觀眾互動功能不強,觀眾自主性受限等。
1.2 新媒體新聞傳播具有優勢
從信息形態來看,新媒體能夠運用網絡優勢,為受眾提供文本、圖像、音頻、視頻等更加多樣化的信息;從時效性來看,新媒體能依托信息網絡,在第一時間將信息傳播出去;從互動性來看,新媒體能讓受眾自主選擇信息內容,并實現即時的信息反饋與互動。
1.3 臺網融合背景下的電視新聞節目創新是必然趨勢
傳統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節目占有很大的優勢。然而在臺網融合的新形勢下,不少電視新聞節目通過在報道方式、技術手段等方面的創新來滿足觀眾的需要。例如中央電視臺,早在2012年就開始不斷探索臺網融合的新模式,成立臺網聯動中心,在新聞中心等部門實行新媒體人員派駐等制度。其他各省市電視臺也緊隨其后,通過下載客戶端、掃描二維碼、發送短信等方式,在推進臺網融合方面進行嘗試。
2 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創新存在
問題
臺網融合背景下,許多電視新聞節目都通過發揮資源內容的優勢、運用先進技術手段、加強互動功能等實現創新,但與總局提出的“建成多個形態多樣、手段先進、具有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的“十三五”總體目標仍存在一定差距。
2.1 定位理念趨同
電視新聞節目在發布信息、引導輿論方面的作用不夠明顯,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迎合受眾,在民生類新聞上大做文章。如山西電視臺的《都市110》、河南電視臺的《都市報道》、天津電視臺的《都市報道60分》等,都是將民生新聞作為報道重點的電視新聞節目。此外,因當地新聞資源的有限,一些電視新聞節目跳出了地域限制,將網絡熱點作為重要的新聞信息來源,不同地區的電視新聞均會出現相同的報道題材和內容。
2.2 網絡元素影響
臺網融合背景下,網絡媒體是重要的信息來源。電視新聞節目在通過各種形式實現創新時,各種網絡元素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電視新聞節目。這些元素的介入,從積極方面來看,增強了電視新聞節目的通俗性、趣味性和娛樂性;然而與此同時,也影響了電視新聞節目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信力。
2.3 資源利用簡單
在利用網絡資源的時候,有的電視新聞節目并沒有在選題、表達、標題方面進行深加工,只是對內容進行簡單的搬運,缺乏跨平臺、跨媒體的重構。例如有些電視新聞節目只是對事件進行簡單陳述,然后選讀一些微博、微信平臺的觀眾、粉絲留言而代替了節目本身的評論和觀點,將節目本身應該正確引導輿論的責任主動地轉移交給了觀眾和粉絲。
2.4 從業者素養待提高
在電視新聞行業中,從業者隊伍還存在結構性矛盾,特別是擅長臺網融合傳播的全媒體復合型人才比例偏低。究其原因,與行業整體的思想觀念、組織結構、創新力度等方面不到位有一定的關系。
3 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路徑
3.1 規劃布局,完善運行體系
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實現創新,就要不斷創新臺網聯動、媒體融合的機制。從大的方面來講,要做好長期的規劃布局,推動電視新聞在策劃、制播、推廣、營銷、評估等方面的實現臺網深度融合,建立新型媒體運行體系。從小的方面講,要關注社交媒體、移動平臺、大數據等各種網絡的具體信息,根據觀眾喜好,調整欄目設置,優化內容制作,評估傳播效果,創新營銷策略,調動觀眾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打造有態度、有思想、有個性的電視新聞節目。
3.2 確立重點,提升節目影響
電視新聞節目的品牌化是其提高影響力和傳播力的重要途徑,應在綜合考慮后確定若干重點項目,以視頻為核心,以新聞為龍頭,以新媒體、多媒體思維進行運作,提升內容產品在多媒介終端的影響力。在此基礎上,要注重電視新聞節目品牌的維護,使節目有一定的穩定性,如改版及更改節目標識、調整播出時間、調換主持人等都要慎之又慎,維護觀眾對其的長期認同感。
3.3 技術創新,提供系統支持
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內容生產、技術運用等與傳統電視新聞有很大的區別,從內容采集制作、傳輸播放、接收反饋等整體而言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先進的技術加以支持,使得整個系統正常、高效、穩定地運行。當前,電視新聞節目的技術水平,如數字化、高清化、網絡化能力已經得到了顯著提升。根據《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5)》,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國80%以上的省級電視臺開設了網絡廣播電視、手機廣播電視等新媒體,中央電視臺和上海、江蘇、浙江、湖南等省級電視臺還開啟了全媒體制播平臺。然而,隨著臺網融合的不斷深入,必將對技術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不斷創新升級。
3.4 內容為王,筑牢創新基礎
內容至上、內容為王是電視新聞節目面對新媒體沖擊的殺手锏。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最重要的建設還是對內容進行正確決策和深度加工,充分利用電視媒體的優勢,讓內容更具公信力、權威性和影響力。基于此,關乎政治經濟、國計民生等大事的電視新聞節目也必須真實、嚴肅、客觀、理性,這也仍然是電視新聞節目最有價值、最有別于其他傳播媒體的內容。此外,民生新聞及娛樂新聞作為補充,但也不可過于側重,要把握好傳統硬新聞的度與量。
3.5 培養人才,加強隊伍建設
電視新聞節目要想實現創新,需要大批高素養的從業者作為支撐。這就要加強復合型人才隊伍建設,廣泛培養和吸納社會有識之士和專業人才,讓擁有業務知識、技術水平、管理能力、營銷能力的各種優秀人才的潛能和活力得到激發,共同推進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人才隊伍的培養,需要教育機構、電視臺從專業設置、學習機會提供、區域行業交流等方面共同努力,同時也需要從業者在實踐中不斷總結、不斷提高,才能真正提高從業者職業素養,為實現電視新聞節目創新提供人才優勢和智力支持。
總之,在臺網融合背景下,因傳統電視新聞的局限性和新媒體傳播的優勢,電視新聞節目實現創新是必然趨勢,很多電視臺也正在進行積極嘗試。然而,就目前情況來看,仍然存在內容同質化、網絡元素多、深度加工不足、從業者素養有待提高等問題。新形勢下,要想實現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就要從規劃布局、品牌打造、技術創新、內容加工、人才培養等多方面進行努力,不斷探索臺網融合背景下電視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對策。
參考文獻
[1]胡占凡.“臺網融合一體化運行”實踐及思考[J].中國記者,2013(8):22-24.
[2]譚穎.視網融合背景下電視節目的生存與創新發展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5(14):16.
[3]盛毅韜.從央視新聞客戶端看傳統電視的轉型[J].青年記者,2014(14):48-49.
[4]董振楠.新媒體時代電視媒體發展瓶頸與創新突破[J].新聞傳播,2016(6).
[5]王林.“互聯網+”背景下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融合發展[J].新聞傳播,2015(24).
[6]王丹.“互聯網+”引領傳統電視媒體融合轉型[J].科技傳播,2015(16):139-140.
[7]譚天,張冰冰.電視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新生態與新變局[J].新聞與寫作,2015(4):3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