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修文

摘 要:白蟻的分布極廣,種類很多,我國發現的有80多種,多分布在南方各省。按白蟻的生活習性,大體上可分為土棲白蟻、木棲白蟻和土、木兩棲白蟻3種,其中土棲白蟻對堤壩有較大危害,而土棲白蟻中又以黑翅土白蟻和黃翅大白蟻對土壩的安全危害最大。
關鍵詞:土壩;白蟻;防治
中圖分類號:TV698.2+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0431007
白蟻在土壩中筑巢繁殖,一般有一個或數個主巢和許多副巢,主巢較大,副巢較少,湖北省天堂水庫1975年在土壩中挖出的白蟻主巢腔室達8.5m?。蟻巢和蟻巢之間都有蟻道相連,形成縱橫交錯的管路,如圖1所示。蟻巢多位于土壩浸潤線以上,并有吸水線(吸水通道)由背水坡穿過壩體到迎水坡,當水庫水位上升時,蟻路即成為通道,滲漏水流將通道四周土料捷出,使通道不斷擴大,從而引起壩體塌陷和滑坡。
1 白蟻的習性和分布
1.1 白蟻的習性
白蟻一般喜歡棲息在比較潮濕、陰暗、不通風和有適宜食物的地方,主要食物是植物纖維,如枯木、根莖、雜草、落葉、樹皮等。白蟻是一種群棲昆蟲,平時多在陰暗處生活,有避光的特性,遇有透光的地方立即修補堵塞。外出覓食和取水總是先用泥土和排泄物筑成有遮掩的泥路,稱為泥被或泥線,一切活動都在出現泥被上,4—5月間活動最頻繁,6月氣溫升高,活動減少,當地面以下20cm處地溫達30℃時即停止活動,到9月份氣溫下降后又開始活動,寒冬時節又停止外出活動,全部集中在主副巢內。白蟻還具有分群的特性,當一個蟻巢內繁殖蟻發育成熟后,即飛離原來的群體,一般是在每年4—6月間雷雨前后的傍晚、中午和夜晚。
1.2 白蟻在土壩中的分布
大多分布在土壩背水坡,特別是當下游坡雜草叢生的情況就更多,而迎水坡一般很少。
水庫常年水位組和浸潤線以上部分壩體較多,浸潤線以下部分壩體很少。
粘性土和砂壤土壩段較多,砂土壩段較少;早期修建的和荒野地區的土壩中較多,新建的和人煙稠密地區的土壩較少。
土壩兩岸山坡上有枯木、樹根、雜草、古墳的地段較多,下游有坑塘的壩段較少。
2 白蟻的查找
要消滅白蟻,要了解白蟻的活動規律,發現蟻路,找得蟻巢,然后才能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消滅。
2.1 根據表面跡象查找
根據土壩附近草木根莖受害情況來判斷,一般是主巢附近的樹木受害較輕,受害高度較低或不受害,離主巢較遠的樹木受害較重。在壩坡,位于主巢上方兩側的地方受害較重,主巢下方則受害較小。
白蟻一般不在排水不良的低洼處筑巢,而常在洼地的較高處,壩的背水坡,以及酸性土、粘性土中筑巢,筑巢的部位多在壩高的2/3處。
如發現泥被內有體呈翠白色,頭部呈嫩棕黃色,腹部細長,尾部半圓近方形的工蟻采食活動,說明蟻巢即在附近,因為這種工蟻僅在蟻巢附近活動,活動時間常在下午4:00到次日早晨9:00。巢頂周圍常有一些長10cm寬1cm,兩頭堵塞的氣孔泥被,呈不規則排列。
在初步判定蟻巢位置后,可鏟區表土4~5cm,仔細查找,如發現有米粒大小或結成小塊的菌圃狀顆粒,即為接近蟻巢。如鏟去表土10~20cm,發現乳白色條狀菌絲體,表明離巢不遠,如繼續查找發現火柴棍粗細的潔白條狀菌絲體,則表明蟻巢即在下面。
發現蟻道后,將蟻道切斷,比較蟻道兩端坡度,向下傾斜的一端是通向蟻巢的?;蛘咴谇袛嗟南伒纼啥烁鞑迦胍桓瑯拥男」?,將道口堵塞約10~20min,然后撥出小棍,比較2根小棍,哪根小棍上的兵蟻多,腥味大,則插該小棍的這一端就是通向蟻巢的方向。
2.2 誘餌探巢法
2.2.1 引誘樁
在有白蟻的地方打入一根長50cm的松、杉、刺槐、柏或桉樹的帶皮木樁,入土深約1/3,每天早晚定時檢查樁上有無白蟻筑的泥被,然后在周圍跟蹤查找主巢位置。
2.2.2 引誘坑
在懷疑有白蟻的地方,挖掘數個長40cm、寬40cm、
深50cm的坑,坑距5~15cm,在坑內堆放按樹皮、甘蔗渣、茅草根、新鮮玉米和高粱莖,上面蓋土松土,定期檢查是否有白蟻,并跟蹤查找主巢位置。
3 白蟻的預防和滅治
白蟻的防治應貫徹“防重于治,綜合治理”的原則,通??刹捎孟铝蟹乐畏椒?。
3.1 白蟻的預防
每年4—6月蟻群分飛季節,在土壩表面噴灑1%~2%的五氯酚鈉溶液、34%的白蟻粉溶液,或柴油,防止有翅白蟻打洞筑巢。
在蟻群分飛季節,在距壩15~30m外設置1~2排黑光燈(或汽油燈、煤油燈),燈距150m左右,燈上設盛水的盆,盆四周2m范圍內撒上六六六粉,燈距水面約40m,水面上滴上火油,以殺滅跌落盆內的有翅成蟲。
清除壩坡和兩岸山坡上的枯枝、雜草、艾蒿和茅草根等,杜絕白蟻繁殖的條件。并可放養雞群,保護青蛙、蝙蝠、螞蟻等白蟻的天敵。
3.2 白蟻的滅治
3.2.1 熏煙毒殺
用80%的敵敵畏乳劑10g、621煙霧劑250g和6%可濕性六六六粉,或再加入10%的五氯酚鈉,配置成藥劑,放入密封的煙劑燃燒筒內,燃燒筒的一端設有輸煙小鐵管,插入蟻路內,四周用泥封緊,燃燒筒的另一端接在鼓風機上,然后搖動鼓風機,將燃燒筒內的煙霧通過蟻路灌入蟻巢內,經過7~8min,燃燒完畢后拔出輸煙管,用泥封死洞口,再經過3~5d,白蟻即可全部殺死。
3.2.2 灌漿毒殺
在壩坡上鉆孔,孔深超過蟻巢和蟻路底,然后用加入藥物的泥漿借自重壓力或用手搖灌漿機將泥漿灌入蟻路和蟻巢,以毒殺白蟻,并將蟻路和蟻巢堵塞。灌漿用的藥物種類很多,如80%的敵敵畏乳劑稀釋2萬倍左右加入泥漿中;6%的丙體可濕性六六六粉按泥漿重量的1%加入混合;0.2%的五氯酚鈉溶液加入泥漿中,均可取得較好效果。灌漿時應一次灌成,中途不能停頓,否則泥漿中水份被四周土體吸收后會堵塞蟻路。灌漿毒殺法的優點是既可毒殺白蟻,又可將蟻路和蟻巢堵塞,避免了開挖和回填工作,而且又不受季節的影響,可以長年進行。
3.2.3 毒土滅殺
毒土滅殺白蟻一般分為表土毒殺和深土毒殺。表土毒殺是在壩坡表面噴灑1%的五氯酚鈉、六六六粉藥液或80%的敵敵畏乳劑稀釋液,或從洞眼灌入土中,施藥一星期后可將壩面15~20cm土層內和在表土活動的白蟻毒殺。深土毒殺是在壩坡上打深30cm的孔,孔距為30cm,然后在孔內灌上述藥液,可以毒殺20~30cm土層深度內的白蟻和幼齡蟻。
3.2.4 挖坑誘殺
在白蟻活動較多的壩坡附近,挖掘深30cm,面積為30cm×50cm的土坑,均內放置松木、杉木、甘蔗渣等引誘物,灑上淘米水,上面蓋上破草席或蘆葦,每隔10d檢查1次,如有誘集的白蟻,則可噴灑滴滴涕、五氯酚鈉(濃度1.5%)等藥物毒殺,然后更換新的引誘物,繼續誘殺。也可對誘集的白蟻回巢后通過與其他白蟻互相舐舔傳染中毒,來殺滅白蟻。
3.2.5 開挖滅殺
當探得蟻巢位置后,也可采用開挖的方法挖出蟻道和蟻巢,發現白蟻即噴藥毒殺,并將蟻巢分層填土夯實。此法工作量大,不易徹底,而且破壞了壩體的原有結構,因此只適用于小規模地滅殺白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