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軍
虛擬工讀學校,就是不需要專門設置傳統的工讀學校,通過將有不良行為的青少年安置在市轄區或者縣轄區內適宜的義務教育學校或職業技術學校,通過分散辦學和集中辦班等具體方式,對行為不良青少年進行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以及法制、心理等教育,進行教育、矯治和挽救的特殊教育形式,是新常態下探索工讀教育辦學的一種全新模式。
虛擬工讀學校是針對傳統工讀學校存在的問題進行制度創新的產物,而傳統工讀學校存在以下弊端:一是傳統的工讀學校主要分布在省會等大城市,建設需要很大的場地和師資,總體運行成本較高,投入資金過大、周期性長等問題,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經濟壓力。二是在行為不良青少年教育轉化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因被貼上不良行為“標簽”而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心理傷害。
虛擬工讀學校具有明顯的優勢:一是符合國情,推廣性強。《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根據需要應設立“工讀學校”,我國市縣較多,很多市縣由于多種原因沒有能夠設置傳統意義上的工讀學校,缺乏創設傳統工讀學校的條件和能力。虛擬工讀學校是基于當前市、縣二級青少年犯罪情況日趨上升的趨勢,基于中國小城市和小縣城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創造性地探索出工讀教育辦學的一種新模式。二是優化資源,整合性強。虛擬工讀學校充分利用現有的社會資源和教育資源,加強資源的整合力度,來代替工讀學校的教育矯治功能,這種方式比較靈活,避免額外建校,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建立工讀學校需要耗資巨大的弊端,有利于緩解當地政府的經濟壓力,特別是市縣政府的后顧之憂。三是去污名化,接納性強。家長普遍擔心孩子進入工讀學校會導致“標簽效應”,虛擬工讀學校最大的辦學特色就是“去污名化”,避免了在教育矯正與轉化過程中,被貼上有行為不良的“標簽”而給孩子帶來的永久的心理傷害。
虛擬工讀學校,符合國情,作用不“虛擬”。建議在全國市縣范圍內,因地制宜,建立和推動“虛擬工讀學校”建設。虛擬工讀學校的廣泛設置,會有力地減少和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活動,推進青少年健康的健康成長,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
(作者系民進廣東省委會教育工委委員、廣州市新穗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