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衛



摘 要:為了驗證推薦施肥和常規施肥2種不同施肥處理對皖南山區單季水稻的增產效果,以及不同肥料運籌下的肥料利用率,優化完善單季稻施肥技術指標體系,特開展了單季稻肥料利用率對比試驗。結果表明:推薦施肥氮、磷、鉀肥利用率分別為29.3%、16.5%、65.3%,高于常規施肥16.1%、8.4%、60.9%,推薦施肥處理的水稻單產顯著高于常規施肥處理。
關鍵詞:皖南山區;單季水稻;肥料利用率;對比試驗
中圖分類號 S5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08-0041-03
宣城市位于皖南山區腹地,水稻是當地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在16萬hm2左右,其中單季稻在12萬hm2左右。為了驗證不同肥料運籌模式下的水稻肥料利用率參數,完善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筆者于2016年在旌德縣俞村鎮楊墅村進行了單季稻肥料利用率對比試驗。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點為旌德縣俞村鎮楊墅村紀志群戶承包田。試驗田位于山沖下部,砂泥田,其耕層土壤有機質含量為42.4g/kg,全氮含量為2.17g/kg,有效磷含量為9.3mg/kg,速效鉀含量為45mg/kg,pH5.2;耕層厚度18~20cm。常年一季稻產量水平為7 500~8 250kg/hm2。試驗田前茬為空白田。
1.2 供試材料 供試肥料:尿素(含純N46%),安徽臨泉產;過磷酸鈣(含12%P2O5),銅陵銅官山產;氯化鉀(含60%K2O),俄羅斯產;司爾特復合肥(18-18-16,15-15-15)。供試單季水稻為當地主推品種兩優688。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推薦施肥區、推薦施肥無氮區、推薦施肥無磷區、推薦施肥無鉀區、常規施肥區、常規施肥無氮區、常規施肥無磷區、常規施肥無鉀區、無肥區9個處理,各處理3次重復,各小區按隨機區組排列。小區單灌單排,避免串灌串排,外圍1m設置保護行。小區與小區之間采取筑埂或隔離溝隔離措施保證肥水不相互滲透。小區規格:4m×5m,面積20m2。
1.4 肥料運籌 推薦施肥基肥為18-18-16復合肥450kg/hm2,分蘗肥尿素112.5kg/hm2,穗肥尿素67.5kg/hm2、氯化鉀60kg/hm2;常規施肥基肥為15-15-15復合肥375kg/hm2,分蘗肥尿素112.5kg/hm2,穗肥15-15-15復合肥150kg/hm2。各處理小區肥料運籌方案見表1。
1.5 田間管理 各小區除施肥措施外,實施的其他各項管理措施應一致,且符合生產要求,并由相同的人在同一天內完成。4月28日播種,軟盤育秧,大田用種量22.5kg/hm2;5月14日耖田;5月16、17日小區筑埂,施基肥;5月18日,小區移栽,移栽方式為人工點栽。水稻移栽密度為23.8cm×18.8cm,栽22.425萬穴/hm2。5月25日施分蘗肥。7月2日,實施化學防治,防治對象為二化螟、稻瘟病、稻飛虱及田間雜草節節草等;7月30日施穗肥;8月15日水稻進入始穗期,8月20日齊穗。水稻全生育期內,受二化螟、稻飛虱危害,對產量影響不大。9月15日考種,9月20日收獲。各處理小區取5株考種統計理論產量。收獲時去掉邊行,實收計產。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的生物學性狀比較 由表2可知,推薦施肥處理1較常規施肥處理5株高增3.3cm,增幅3.1%;有效穗增0.2穗,增幅2.1%;穗長增0.7cm,增幅2.8%;實粒數增5.7粒,增幅2.8%;結實率增4.9%;千粒重增0.4g,增幅1.6%;實產增81kg/667m2,增幅14.2%。試驗數據表明,推薦施肥單產顯著高于常規施肥,有效穗、每穗實粒數的增加能有效提高水稻單產。
由表2還可以看出:(1)推薦施肥處理1較缺氮處理2,株高增2.1cm,增幅1.9%;有效穗增1.7穗,增幅20.7%;穗長增1.2cm,增幅5%;實粒數增-11.8粒,增幅-5.5%;結實率增3.2%;千粒重增0.1g,增幅0.4%;實產增1 530kg/hm2,增幅18.6%。試驗數據表明,合理施用氮肥(處理1與處理2比)能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穗長、結實率,進而提高單產。(2)推薦施肥處理1較缺磷處理3,株高增-0.3cm,增幅-0.3%;有效穗增-0.2穗,增幅-0.2%;穗長增0.5cm,增幅2.0%;實粒數增7.5粒,增幅3.9%;結實率增-2.9%;千粒重增0.6g,增幅2.5%;實產增540kg/hm2,增幅5.9%。試驗數據表明,合理施用磷肥(處理1與處理3比)能提高水稻穗長、每穗實粒數、千粒重,進而提高單產。(3)推薦施肥處理1較缺鉀處理4,株高增9cm,增幅8.8%;有效穗增-1.8穗,增幅-15.4%;穗長增-0.1cm,增幅-0.4%;實粒數增39.7粒,增幅24.6%;結實率增2.2%;千粒重增0.8g,增幅3.3%;實產增1 020kg/hm2,增幅11.7%。試驗數據表明,合理施用鉀肥(處理1與處理4比)能提高水稻株高、實粒數、結實率,進而提高單產。
2.2 不同處理的肥料運籌學比較 水稻植株樣的檢測結果見表3,按照草谷比為1.1計算出各處理單位面積施肥量與吸收量結果見表4。由表3和表4可知,推薦施肥處理1的氮肥利用率為29.3%、磷肥利用率為16.5%、鉀肥利用率為65.3%;常規施肥氮肥利用率為16.1%、磷肥利用率為8.4%、鉀肥利用率為60.9%。試驗數據表明,推薦施肥氮肥、磷肥利用率遠高于常規施肥,鉀肥利用率略高于常規施肥。由表3和表4還可知,推薦施肥的單位氮肥貢獻率為9.36kg、單位磷肥貢獻率為6.67kg、單位鉀肥貢獻率為9.44kg;常規施肥單位氮肥貢獻率為4.94kg、單位磷肥貢獻率為6.86kg、單位鉀肥貢獻率為5.90kg。試驗數據表明,推薦施肥氮肥、鉀肥的貢獻率大于常規施肥,說明常規施肥氮素、鉀素肥料用量不足。
3 結論
本次試驗數據顯示推薦施肥單產顯著高于常規施肥,推薦施肥施肥模式優于常規施肥。合理施用氮肥(處理1與處理2比)能提高水稻株高、有效穗、穗長、結實率,進而提高單產;合理施用磷肥(處理1與處理3比)能提高水稻穗長、每穗實粒數、千粒重,進而提高單產;合理施用鉀肥(處理1與處理4比)能提高水稻株高、實粒數、高結實率,進而提高單產。推薦施肥氮、磷、鉀肥肥利用率高于常規施肥,說明常規施肥氮素、鉀素肥料用量不足。
參考文獻
[1]袁麗敏,吳息正,程雅梅.提高水稻肥料利用率的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7):108.
[2]張先政,韓曉君.水稻配方施肥效果及肥料利用率試驗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13,19(15):33-35.
[3]吳明波,陳秀德.施秉縣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5(8):19-20.
[4]汪森富,田洪剛.余慶縣中等肥力土壤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研究[J].耕作與栽培,2015(4):17-18.
[5]茍世新,張曉敏,左明玉,等.水稻肥料利用率田間試驗研究[J].農技服務,2015,32(12):96-97.
[6]張雷.水稻肥料利用率試驗總結[J].農民致富之友,2016(5):5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