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杰
摘 要 隨著黨中央不斷對媒介融合做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中國傳媒業開始進入媒介融合迅猛發展的新時期。在此背景下,被業界稱為第三代即新生代客戶端典型代表的封面新聞App正式上線,并在發展定位、資源整合、模式創新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特征和經驗,為傳統媒體向移動媒體轉型進行了有益探索。
關鍵詞 媒介融合;客戶端;封面新聞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073-02
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在《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等文件中對媒介融合做出具體部署,提出明確要求,極大地促進了媒介融合理論研究和實踐進步,由此2014年被稱為媒介融合元年,中國傳媒業開始進入媒介融合迅猛發展的新時期。近年來,隨著報刊、廣電等傳統媒體向“兩微一端”等移動媒體轉型的快速推進,在以客戶端為代表的新媒體逐漸形成了“東澎湃、南并讀、西上游、北無界、中九派”區域布局。在此背景下,被業界稱為第三代即新生代客戶端典型代表的封面新聞App正式上線,向傳統的新聞客戶端區域格局發起挑戰,并在發展定位、資源整合、模式創新等方面形成了新的特征和經驗,為傳統媒體向移動媒體轉型進行了有益探索,促進了媒介融合的發展和進步。
1 高端+精準的發展定位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的發展和應用,新聞客戶端受先進技術的驅動,不斷變革和創新。因此,在新的客戶端生態成長場域環境下,作為傳統媒體向移動新媒體轉型的新聞客戶端,急需準確進行發展定位,理清發展方向,進行有效探索,進而促進傳統媒體與移動新媒體的媒介融合發展。
1.1 高端定位——成功榮獲原創采編權
隨著以“兩微一端”為典型代表的傳統媒體向移動媒體轉型實踐的深入推進,著眼球效應難以顯現,運行模式和機制不符合新媒體發展規律等不足和問題逐漸凸顯。在此背景下,封面新聞客戶端開創內容+技術的雙輪驅動模式,實施高端定位,并成功獲得國家一類新聞采編資質,有利于提高封面新聞的原創實力,提升封面新聞的品牌影響力。
1.2 市場定位——引領行業發展新格局
封面新聞客戶端定位為行業發展的引領者。一是積極利用人工智能等先進的傳播技術,萃取信息,抓取新聞,實現私人定制和精準營銷,滿足受眾的偏好;二是積極研究和應用VR(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新型VR資訊平臺等,開創了客戶端市場的新格局,引領了行業的發展。
1.3 產品定位——與眾不同的巔峰體驗
封面新聞在產品設計上,主要有三個層面的創新:一是私人定制式的新聞信息推送,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和大數據技術,抓取新聞資訊,根據不同受眾的需要,提供不同的閱讀體驗;二是依托VR技術,開創和打造VR新聞和視頻,使受眾獲得身臨其境的閱讀體驗;三是依托高校資源,打造用戶生成新聞平臺,實現用戶生產寫新聞的體驗。
1.4 受眾定位——網絡原住民目標群體
受眾市場劃分一般分為縱向的條狀和橫向的塊狀等方式。如澎湃做時政、界面做財經等。封面新聞客戶端以人群為基礎,把目標人群定位為網絡原住民,進而打造一個滿足“80”和“90”后人員需求,符合其話語體系和價值取向的全國性新聞產品,有利于迅速占領市場,提升影響力,形成品牌效應。
2 融合+創新的資源整合
傳統媒體轉型過程中,主要有資金驅動型、數據驅動型、技術驅動型、政策驅動型和平臺驅動型等單一要素整合模式。封面新聞客戶端作為媒介融合的探索者和實踐者,實現了全要素資源融合,創新了結構模式,形成了新的模式和風格。
2.1 要素融合——強強聯合的資源配置
封面新聞客戶端資源整合過程中,具有資源要素全面、單一要素實力雄厚、功能發揮到位等典型特征。具體如下:一是資源要素全面,封面新聞客戶端在籌備和運行過程中,先后整合優化了政府資源、內容資源、渠道資源、技術資源、智力資源、人才資源等要素,要素資源全面,促進了資源的有效整合;二是要素實力雄厚,如運營主體華西都市報是報業市場的引領者,阿里巴巴集團擁有頂級的資金、數據和品牌資源,暴風科技集團擁有先進的技術等;三是要素功能發揮到位,如得到國家層面支持,榮獲一級資質,得到四川日報報業集團和阿里巴巴集團支持,榮獲巨額資金,得到暴風科技集團和北京師范大學支持,榮獲先進VR技術和智力資源支持等。
2.2 結構創新——融合再造的生態體系
封面新聞客戶端整合相關要素,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后,有效地進行了結構創新,實現了結構的融合再造,形成了新的客戶端運行生態體系和機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創新運行機構,成立封面傳媒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封面新聞客戶端的運行;二是調整人才結構,在原有華西都市報運行人才的基礎上,市場招聘150名員工,并進行激勵機制改革,進行股權期權激勵;三是生產機制調整,聯合高校,挖掘包裝校園網紅,打造集優質內容生產、運行人才培養的校園UGC發展創新平臺;四是依托大數據技術和VR技術,進行平臺結構調整,打造新型的新聞資訊平臺,實現私人定制和精準營銷等。
3 內容+科技的模式創新
新聞客戶端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重要媒體形態,從產生到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形成了三種發展模式:一是以搜狐、騰訊、新浪等為典型代表的原生代客戶端,主要以門戶網站為基礎,是內容側重型;二是以今日頭條等為典型代表的中生代客戶端,主要以算法技術為基礎,是綜合資訊型;三是新生代客戶端,以原創內容和尖端技術為基礎,是內容+技術的雙輪驅動型,封面新聞客戶端是新生代客戶端的典型代表。
3.1 優質內容——品牌塑造的核心資源
封面新聞客戶端在內容生產方面,進行了模式創新和機制再造。主要形成了“智能技術抓取推送+原創團隊專業生產+網絡用戶聚合生產”的優質內容生產運行機制和模式。一是技能技術抓取推送方面,依托大數據技術,利用阿里巴巴集團優質的數據資源和能力,為用戶提供私人定制的信息咨詢服務。二是在原創內容生產方面,組建熟悉網絡原住民風格偏好的采編運行團隊,為客戶端用戶提供有思想、有品質、有深度的新聞報道。如“雷洋案系列”報道、“莆田系”報道、“一帶一路智庫報告”“探訪懸崖村”系列報道等。三是在網絡用戶信息聚合生產方面,打造品牌原創欄目,聚合粉絲關注,提供原創信息等。
3.2 技術驅動——智能時代的結構平臺
封面新聞客戶端在重視原創新聞內容生產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先進技術的驅動,積極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構建新興技術應用的新格局。一是高度重視人工智能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等先進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搶占市場制高點和話語權。如積極制定VR行業的標準等。二是注重創新,變革客戶端運行模式,打造多重要素集聚,多種功能共榮的新媒體生態平臺,重構新聞資訊和應用的生態環境,開創客戶端發展的新格局。
4 結論
封面新聞客戶端作為新生代客戶端的典型代表,是國家媒介融合區域布局與新媒體發展創新中的重要支撐,是傳媒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試點。其上線運營以來,肩負著積極探索客戶端的發展規律和未來趨勢,促進傳統媒體與移動媒體融合發展的重大使命,并在發展定位、資源整合、模式創新、技術應用等方面積極探索,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代表了傳統媒體轉型的新方向,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傳媒行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尤其是傳統媒體向移動新媒體轉型過程中,受傳統場域環境、慣性力量、技術、資金等的束縛,存在各種風險和挑戰。封面新聞客戶端在轉型過程中,也存在著VR、大數據等前沿技術創新和應用的陷阱,聚合和原創運營模式上的難以調和,團隊管理及利益分配的短板,政治要求與轉型邏輯的扭曲等問題,需要從創新擴散理論、轉型發展理論、新媒體運行規律等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和探索,進而跳出轉型陷阱,規避發展風險。
參考文獻
[1]鄧建國.時空征服和感知重組——虛擬現實新聞的技術源起及理論風險[J].新聞記者,2016(5):45-52.
[2]趙金.VR新聞及對媒介融合轉型的啟示[J].青年記者,2016(13):49-51.
[3]張珊珊.虛擬現實新聞的現在與未來[J].新聞界,2016(3):14-20.
[4]常江.虛擬現實新聞:范式革命與觀念困境[J].中國出版,2016(10):8-11.
[5]史安斌,張耀鐘.虛擬/增強現實技術的興起與傳統新聞業的轉向[J].新聞記者,2016(1):34-41.
[6]趙沁平.虛擬現實綜述[J].中國科學:信息科學,2009(1):2-46.
[7]馬持節.虛擬現實:關于未來媒體的一種猜想[J].新聞界,2008(2):15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