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愛東
摘 要 隨著網絡直播的異軍突起,從過去的秀場直播、游戲直播發展到現在的移動泛生活直播,異彩紛呈同時也亂象頻出,用戶增長勢頭強勁,青少年更是趨之若鶩。文章探討如何防范網絡直播的負面影響以及規避青少年觀看和參與直播引發的風險。
關鍵詞 網絡直播;青少年;負面影響;風險規避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086-02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認為,在信息時代,大學已不再能壟斷知識,但大學所代表的人類理性思維,變得更加不可或缺。在如火如荼的網絡直播面前,我們又有多少理性思維去判斷和思考?
1 網絡直播發展回顧
傳統網絡直播主要指的是PC端的秀場直播以及游戲直播,秀場直播代表平臺是YY、9158、六間房等,電競游戲直播平臺的代表是斗魚、虎牙等。而花椒、映客、YY、全民、虎牙、熊貓等直播內容涉及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的移動泛生活直播平臺的閃亮登場,標志著全民直播時代的開啟。讓某些網紅一舉成名的同時,也給更多的普通人編織出了年入百萬的虛幻夢境。
1.1 網絡直播和打賞
網絡直播通俗講是指在移動互聯化環境下,通過互聯網媒體介質,將某人某物某事件當下發生的即時狀況用直播的方式展示給終端用戶,以滿足用戶各種需求的一種全新的高互動性互聯網直播新態勢。直播的一大目的就是獲取觀眾“打賞”,實現低成本高回報。
打賞是互聯網新興的一種非強制性的付費模式,觀看直播的粉絲用現金購買虛擬禮物送給主播或網紅,送出禮物的多少表達了對主播的認可和喜好程度。人氣主播擁有眾多粉絲,往往超過萬人在線觀看,直播的同時,就會有鮮花、“游輪”“豪車”等禮物“砸”向主播,這些禮物可以轉化為現金被主播收入囊中。
1.2 網絡直播的優勢和缺陷
網絡直播的優勢很醒目,首先,網絡主播與觀眾面對面,具有更強的感染力,傳播得更徹底,能讓受眾體驗到現場感;其次,網絡直播,可以通過評論間,點贊,投票等有趣的方式實時得到觀眾的傾向性反饋,多采用Video++的視頻互動方案,而且可運用“爆燈”等新型技術,吊足觀眾的胃口;再次,網絡直播鏡頭直接對準現場,受眾更加相信眼睛看到的畫面,即使是借助別人的鏡頭。
網絡直播也存在巨大缺陷:第一,直播內容主要由明星、網紅來主導,沒有系統化的縱深內容;第二,直播的內容無法沉淀成為直播的痛點,內容播完即過,轉瞬即逝,無法選擇和保存;第三,商業化運作,部分商家為了金錢,不惜炒作、包裝或制造聳人聽聞的噱頭,不具備專業媒體的公平公正。
1.3 網絡直播持續火爆的原因
第一,英國社會心理學家瑪羅理·沃伯指出,“越不用花腦筋、越刺激的內容,越容易為觀眾接受和欣賞。這幾乎是收視行為的一項鐵律。”網絡主播似乎把這段話理解和落實得非常到位。直播的內容貼近大眾,打動人心、吸人“眼球”,其獵奇內容幾乎涵蓋所有觀眾的需求。
第二,便于觀眾情感的宣泄。現場的實時對接能產生最真實、直接的體驗。彈幕集圍觀、吐槽、社交于一體,把單向傳播變成了時雙向加情感反饋。“買單”讓觀眾宣泄情感,通過加深互動,為自身贏得更多的存在感。
第三,網絡直播給主播提供了一個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平臺。網民都有秀場表達的需要,展示自己,人人都可成為主播,成為記錄者,或者成為發出聲音的人。
第四,門檻低,低成本運作。成為主播不要學歷、不看顏值;技術門檻較低、易操作,一臺電腦,一個攝像頭,一名主播,就組成了極具魔力的網絡直播世界。
第五,助長了粉絲經濟。主播與觀眾的頻繁互動和巨額打賞讓雙方都沉溺其中、樂此不疲。不得不承認,這個被主觀臆想堆砌出來的美妙畫面和美好愿景縮短了粉絲經濟變現的路徑,吸引更多的明星和普通人加入直播行業。
2 網絡直播的負面影響
在“粉絲經濟”、主播年入千萬等表面繁華背后,與之相伴的天價打賞、色情、暴力、造假、炒作等引發的負面影響。
2.1 把關難度加大
首先,傳播主體多元化,傳統媒體中的受眾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傳播,結果是傳統把關人的角色不斷被弱化。其次,由于傳播領域寬廣、內容龐大,信息來源復雜以及技術層面的限制,難有統一的判斷標準,專業把關遭遇瓶頸。再次,直播平臺實時連接突出真實性特征,隨拍隨播,很難對直播內容進行實時有效的監管。最后,對于新興媒體傳播,國家相關規范性文件層級較低,對違法人的威懾效果有限。所有這些因素都加劇了把關的難度,使得把關的可控性減弱。
2.2 易引發輿情事件
由于受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網絡直播中傳播的言論存在比較激烈,帶有明顯的情緒化和個人傾向的情況,甚至被某些公司和個人所利用,把直播當作達到某種營銷目的或發泄情緒的窗口。通過網民情緒的相互感染,形成強大的意見聲勢,往往會成為點燃輿情事件的導火索,造成恐慌、影響安定。
2.3 易引發粉絲不理智行為
為吸引粉絲,網紅主播極盡之能事,而觀眾為獲得主播的留意和歡心,在一路追隨的偶像面前,極易情緒高漲、感情用事,甚至千金買一笑,心甘情愿斥巨資打賞,來獲得巨大的心理滿足,就像最近新聞里出現的13歲女孩花25萬元打賞主播,給父母和家庭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甚至陷入困境。
2.4 讓青少年沉溺和淪陷
由于直播強大的吸引力,很多青少年吃飯的時候看美食直播,飯后看體育直播,睡前看游戲直播,節日更是追隨直播搶紅包,網絡直播已經深深滲透到了他們的日常生活中。在虛擬的網絡社會中,傳統道德倫理被懸置,極易沖破道德底線,而懵懂的青少年在觀看直播時總會避開家長老師和成年人的視線,在網紅主播的誘導下沉溺其中難以自拔,淪為不良視頻的受害者。
3 網絡直播的負面影響及風險規避
伴隨著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作為媒體監管部門和教育工作者應密切關注各種動向,把直播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和可能導致的行為風險降到最低。
3.1 正確引導青少年提高媒介素養
由于網絡直播“來錢快”,年輕人趨之若鶩,甚至有大學畢業生選擇網絡主播為第一份工作,年輕人如果習慣了用這種輕松的方法賺錢,就會變得浮躁起來,很難再靜下心來好好工作。
作為家長和教育工作者,對青少年要正確引導,提高其媒介素養,保持自身的理性思維。大學生更應該學習理解大眾傳播的整個過程,不管是作為網絡直播的觀眾還是充當主播,都要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自律,并對看到、聽到的內容形成自己的理解和判斷,對待媒介信息保持批判態度,有效防止自我的迷失和觸犯法律底線。
3.2 監管部門在網絡技術上嚴格管控,對違規者嚴懲不貸
為凈化直播環境,搜狐、新浪等互聯網企業發起行業自律公約,文化部、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國家網信辦也做了多方努力。隨著《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網絡表演經營活動管理辦法》的出臺,對主播實施“實名制+黑名單”,2017年起,未經審批的網游不得直播等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直播行為進行了規范。
此外,我們也期待政府部門監管、行業自律和企業自律相結合,建立健全信用監管機制,在交叉管理、綜合執法等方面形成合力,將違法直播平臺及個人行為納入信用記錄,實行信用信息共享,并輔之以先進的視頻識別技術,實施7×24小時實時監控,加大違法成本,一旦違規,則嚴懲不貸。
3.3 對網絡直播進行正確引導
引導是關鍵,政府相關部門應密切關注,適時根據最新情況制定政策實施細則,倡導積極、健康、引人向上的直播內容。讓直播媒體時刻銘記“內容為王”的生存法則,只有在遵守法規和嚴守底線的前提下,不斷創新直播形式、優化直播內容,才能將網絡直播發展為有生命力的資源。
展望未來,希望國家加強正面引導,讓網絡直播成為未來名人大咖展示風采的陣地、企業營銷的新戰場,讓青少年在高尚、健康、潔凈的網絡環境下借助新媒體直播去看世界、聽觀點,拓展理性的思維,確保高品質的直播內容成為網絡直播的主流和取勝的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網絡直播“野蠻生長”暗藏漩渦.網易新聞[EB/OL].[2017-02-14].http://www.so.com/link?url.
[2]楊嵩.網絡直播趨勢及對未來信息傳播的影響.記者搖籃[J].2016(10):34-35.
[3]趙夢媛.網絡直播在我國的傳播現狀及其特征分析.西部學刊[J].2016(8):29-31.
[4]郭金金.微博傳播倫理危機及其化解途徑.新聞世界[J].2016(1):61-64.
[5]鄭安杰.傳統媒體微傳播的“把關”角色探索.新聞世界[J].2016(3):59-61.
[6]網絡直播這么受大學生歡迎,其吸引力在什么地方[EB/OL].[2016-06-06].http://mt.sohu.com/20160606/n45320345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