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洋++王子默
摘 要 人文情懷在當代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的滲透,對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文章主要從人情懷的基本概念入手,對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缺乏人情懷的表現和滲透人文關懷的措施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 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人文情懷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150-02
電視新聞對人們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有著較為重要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媒體需要在人們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情況下,為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化家園的構建提供一定的幫助。在筆者看來,人文精神在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工作中的滲透,是對提升新聞報道品位,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有效措施。
1 人文情懷的基本概述
1.1 人文關懷的概念
人文關懷主要指的是一種尊重人的自身價值,尊重人們的思想態度和精神生活的一種精神觀念。它是西方文藝復興以來所涌現的人文主義精神觀的表現形式。在我國社會領域,人文主義觀念是個體自由意志的保障。對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的保障也是人文關懷的一種表現形式[1]。我國社會所倡導的人本思想就是我國最基本的一種人文關懷形式。
1.2 廣播電視新聞領域中的人文情懷
廣播電視新聞領域中的人文情懷,主要指的是媒體從業人員從新聞媒體的角度入手,來看待人本思想的工作態度。從新聞報道內容來看,對百姓日常生活和精神生活追求等問題的關注,是新聞媒體對人文情懷進行滲透的一種表現。這樣,在新聞報道中,人要在報道中居于一種主體性的地位。
在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體進行報導的過程中,媒體從業人員也需要對新聞報道的人文情懷進行滲透。對于新聞媒體而言,精神關懷和報道關懷是新聞媒體彰顯人文情懷的主要方式,在對民眾的人格尊嚴進行有效維護的基礎上,對百姓的生存狀態進行關注,可以讓人文情懷在新聞報道中得到有效
滲透[2]。
1.3 人文情懷在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作用
從人文情懷在新聞報道中所發揮出來的作用來看,它是新聞報道的人文關懷的一種表現,可以讓新聞報道更符合受眾群體的心理。對人文情懷的展示,也可以增進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有效方式。在新聞記者把對人的關注置于中心地位以后,新聞報道會更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因而人文情懷也可以讓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自身價值得到充分發揮。
在對人文情懷進行充分發揮以后,新聞媒體可以對疏導社會矛盾的社會責任進行充分發揮。從我國社會的發展現狀來看,社會矛盾的復雜化和尖銳化已經成為了影響社會和諧發展的主要因素。對大眾傳媒的自身作用的發揮,已經成為了疏導社會矛盾的一種方式?;谌宋那閼训男侣剝r值體系的構建,可以通過對受眾的信息需求進行充分滿足的基礎上,對積極向上的文化價值觀進行展示。
2 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缺乏人文情懷的表現
2.1 對困難群體缺乏關懷
從我國當代廣播電視新聞報道工作的現狀來看,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體的保護意識缺乏關注的問題,往往會讓新聞媒體在工作中表現出忽視上述兩大群體的自身感受的問題。因而新聞媒體在新聞報道中也需要通過對弱勢群體彰顯人文關懷的方式,對新聞報道的人文情懷進行強化。
2.2 過于無情化的批評現象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民生新聞開始受到的新聞媒體的關注。輿論監督權利是新聞媒體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重要權力,在這一權利的行使過程中,新聞需要在遵循善意原則的基礎上,通過呼吁和提醒的方式來行使這一權利[3]。
2.3 新聞內容侵犯隱私
對公民個人隱私權的侵犯問題是當代媒體報道中的一個較為常見的問題,在新聞的實際報道過程中,新聞記者往往會對當時人的感情問題和個人生理問題等諸多個人方面的因素進行披露,這種毫無保留的信息報導方式往往會給當事人的家庭和日常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在對一些涉及個人隱私的新聞事件進行報道的過程中,新聞記者可以通過對有關單位進行報道的方式,讓群眾對這一事件的處理結果進行公示。一些新聞媒體為了對當事人的隱私進行維護,在新聞報道中讓當事人處在一個刻意構建起來的陰暗場景中接受采訪。但是一些媒體在未對受害者面部進行馬賽克處理的情況下就對新聞進行了報道的做法,會讓缺乏人文關懷色彩的報導反而對受害者造成了二次傷害[4]。
2.4 新聞報道的冷漠化
職業道德是新聞從業人員所要遵循的一大底線。但是在廣播電視媒體內部和廣播電視媒體與新媒體之間的競爭關系逐漸激烈的情況下,一些新聞從業人員為了對新聞的獵奇性進行強化,也表現出了忽視自身職業道德的問題。在對一些涉及事件沖突場景進行報導的過程中,在新聞現場當事雙方處于情緒失控的狀況下,記者要在第一時間與當地派出所取得聯系,并通過讓警方及時介入的方式,幫助當事雙方化解矛盾,而不應采用一種冷漠的態度進行報導。
3 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滲透人文關懷的措施
3.1 充分維護新聞媒體采訪對象的自身尊嚴
對他人尊嚴的維護,是讓廣播電視新聞報道的人文關懷進行強化的一種有效措施。在新聞采訪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媒體人員需要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對新聞當事人所面對的狀況進行了解。在新聞報道涉及到當事人的個人信息以后,新聞媒體需要在征得當事人同意的情況下才能進行報導。在對人的價值尊嚴和內心的真實感受進行充分尊重的基礎上,引導人們對社會和個人進行正確對待,可以有效拉近新聞媒體與社會大眾之間的距離。對新聞報道的人文情懷的強化,也會讓新聞報道對當事人的影響進行有效降低。
3.2 媒體工作人員自身素質的提升
為了讓人文關懷在廣播電視新聞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得到充分展示,新聞媒體從業人員也需要而對自身的人文素質進行有效提升。對自身的新聞道德的優化,是對新聞報道中所表現出來的人文精神進行強化的一種有效方式。對此,媒體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首先需要對新聞報道的真實性進行保證。除此以外,作為精神產品的一大創造者,新聞工作人員還需要向新聞受眾提供積極向上的文化觀念。在新聞語言的措辭方面,新聞媒體從業人員也需要對被報道者和廣大受眾群體的情感與感受進行充分尊重。
3.3 對新聞客觀性的偏差認識進行糾正
客觀性是我國廣播電視新聞的一大主要特性。在日常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員為了對新聞的客觀性特征進行強化,往往對新聞領域的情感表達有所忽視,很多媒體記者在新聞報導的編寫過程中都會產生這樣的認識:“情感因素在新聞領域的滲透與新聞自身的客觀性之間存在著矛盾?!痹诠P者看來,在新聞報道中對自身情感進行刻意壓制的做法是不正確的做法。情感是新聞內容中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在新聞報道中摻雜一些自身情感并不會對新聞的客觀性造成影響。對此,新聞記者需要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對自身的情感進行含蓄性的展示,以便讓新聞報導的人文關懷特征得到強化,為了讓廣播電視新聞報道更好地對人文關懷進行展示,新聞媒體在對一些顯而易見的新聞實施進行報道的基礎上,也需要對一些社會問題進行正面剖析[5]。
3.4 依托平民化的語言和人性化的報道視角,彰顯人文關懷
對于新聞編輯人員而言,平民化的語言和人性化的報導視角是新聞報道工作中所要遵循的兩大重要原則。在新聞題材的選擇過程中,新聞媒體要遵循貼近群眾生活的特點,也就是說,新聞媒體從業人員在進行新聞報道的過程中要深入群眾生活、深入企業基層范圍,對弱勢群體和困難群體進行關注,在新聞鏡頭的拍攝和剪輯的過程中,媒體從業人員也需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入手,將人文關懷作為自身的職業道德,進而在新聞工作實踐領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養。
4 結論
人文情懷在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的滲透,是我國廣播電視新聞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人文情懷的滲透,要求新聞媒體從業人員要從人民群眾的視角入手對新聞事件進行觀察分析,在對個人的隱私權進行充分尊重的基礎上,對新聞的報導尺度進行充分把握。只有對人文關懷進行有效的彰顯,才能讓新聞媒體在吸引受眾群體關注的基礎上提升自身的報道收視率。
參考文獻
[1]褚蔓.論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J].新聞世界,2013(10):142-143.
[2]李儂.試析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J].新聞研究導刊,2016,7(15):137.
[3]劉明.人文關懷在廣播電視新聞報道中的滲透研究[J].新聞傳播,2014(5):197.
[4]余紅玉.淺談電視新聞報道中的人文關懷——以武漢廣播電視臺生活頻道《生活全報道》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14,8(16):65-66.
[5]李玫.人文情懷:電視民生新聞發展新突破——以廈門電視臺、廣州電視臺民生新聞報道為例[J].今傳媒,2011,19(6):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