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瀾
摘 要 新聞是人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為廣大群眾了解國家大事的媒介,一直被國家及政府所重視,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新聞逐漸朝娛樂化發展。尤其是電視新聞,為了增加信息的傳播效率和企業的經濟效益,越來越偏離了新聞的本質。雖然娛樂化的電視新聞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受眾的心理需求,體現了電視文化的平民性。但是過于追求收視率的電視新聞同樣也降低了新聞的公信度和公正性,給其發展帶來了很嚴重的影響。
關鍵詞 電視新聞;娛樂化;弊端;原因;對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7)06-0154-02
新聞娛樂化現象是如今大眾文化和大眾娛樂日益普及的必然,是新聞的娛樂功能無限放大的后果。面對新聞娛樂化現象,我們必須采取正確的態度去面對,采用積極的措施去規范,從而有效控制新聞娛樂化現象,保障新聞能夠正常發揮其作用。
1 我國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的成因
1)社會文化的轉型。隨著時代的進步,我國的社會文化有了明顯的轉變,電視節目作為展現社會文化的媒介,其作用也由傳統的宣傳和教化逐漸發展到現今的娛樂和消遣。如今,電視娛樂類節目在電視節目中的所占比例有了十分顯著的提高,電視新聞為了保證收視率,也逐漸由傳統的嚴肅新聞轉變為以社會新聞和文化娛樂新聞為內容的新型電視新聞節目。部分電視臺為了追求收視效益,甚至摒棄了傳統新聞的本質,將娛樂節目中的娛樂搞笑等元素轉移到新聞之中,導致新聞的發展軌跡發生了很大的偏移。
2)越發激烈的企業競爭。面對日益增加的電視市場競爭,為了更好的生存和發展,電視企業就必須想方設法的提高自身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因為只有收視率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才會提高,企業才能有資本有能力去追求更高質量的電視節目。同樣,在巨大的市場競爭中,電視新聞的發展為了提高收視率和企業利益,電視臺之間也紛紛采取了不同的手段。一方面,例如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級電視媒體集中于對“硬新聞”的報道,其運用高科技的技術裝備和采訪平臺以及選用高素質的專業新聞人才,可以對國內外的重大新聞進行非常及時的報道,其電視節目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處于絕對優勢,可以保證較高的收視率。另一方面,由于地方電視臺不具備與中央級電視媒體所競爭需要的人才、技術及資本,為了保證收視率,保障企業的發展,這些電視臺不得不選擇其他的新聞發展道路,在此背景下,新聞娛樂化隨之產生,其通過報道社會新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節目的故事性和娛樂性,從而達到吸引部分觀眾觀看興趣的目的。
3)受西方電視新聞娛樂化的影響。西方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是目前我國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的主要外部原因之一。在西方絕大多數國家,對電視的定義便是娛樂產業,其電視節目很大部分均為娛樂節目,電視新聞也不例外。不同于傳統中國電視新聞,西方電視新聞的新聞元素和娛樂元素一直沒有很明顯的界限。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漸深入,西方文化逐漸傳入中國,而電視文化作為新世紀的一種全新媒體文化也逐漸影響著中國電視文化的發展,因此,自從20世紀90年代我國電視走向市場后,許多具有西方文化的電視節目類型和電視節目題材逐漸傳入我國,例如談話節目等新型電視新聞也逐漸被中國人所接受和效仿,并逐漸導致了我國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給我國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影響。
2 我國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產生的影響及其弊端
1)電視新聞娛樂化導致媒體告知功能降低。電視新聞節目其最主要的目的應為向群眾告知近期所發生的重要新聞信息,但是由于電視新聞逐漸娛樂化,越來越多的電視新聞節目在選用新聞材料時只考慮如何能夠引起大眾的注意力和精力,從而選用那些庸俗的娛樂新聞或社會新聞,這些新聞多為奇人異事,雖然會顯著的勾起觀眾的觀看興趣,但卻浪費了觀眾的大量精力,從而使群眾喪失了閱讀一些必知新聞的權利。此外,許多電視臺將娛樂新聞、社會新聞與傳統新聞等雜糅到一起,給讀者的電視觀看帶來了影響。我國與西方思想觀念不同,因此也導致了電視新聞文化類型的不同,但是,隨著我國電視新聞越來越朝西方娛樂新聞看齊,已經對我國群眾的思想觀念造成了影響,甚至會影響到我國社會的發展。
2)電視新聞娛樂化導致新聞報道的公信度下降。新聞其最主要的特點在于新聞擁有很強的公信度和真實性,其可以幫助廣大群眾能夠快速了解近期發生的最真實的新聞信息。隨著電視新聞愈發娛樂化,許多電視新聞節目已經違背了原有的真實原則,受商業利益驅動,許多企業為了突顯自身新聞節目的獨特,不惜采用夸大說辭的手段增加新聞題材的吸引力,甚至有部分企業報道一味追求新聞的娛樂效果而破壞新聞的真實性和公信度,使新聞在群眾之中的權威形象遭到破壞。誠然,娛樂化的新聞報道確實能夠給予公眾較多的現場感和知情權,但不真實不準確的新聞信息同樣也會降低群眾對于新聞節目的好感,使得新聞節目的收視率不增反降,給新聞市場帶來難以彌補的損害,同時也會大大影響到新聞文化的健康發展。
3)電視新聞娛樂化導致輿論監督功能弱化。新聞媒體是黨和政府與人民交流的媒介和平臺,其輿論監督功能可以有效幫助我國政府改正自身工作缺陷,同時也可以為建設和諧社會提供非常有利的幫助。但是,愈發娛樂化的新聞報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會使得電視新聞的輿論監督功能遭到弱化,限制群眾的輿論監督權利。一方面,娛樂化的新聞報道方式雖然會一定增加新聞的活躍程度,滿足廣大群眾的需求,但是過度娛樂化的新聞報道方式卻會影響到新聞文化的正常傳播,甚至會引導新聞文化走向美蘇,相當不利于新聞文化的健康發展;另一方面,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所帶來的真實性變差等問題也會導致群眾失去對新聞的熱愛,從而不愿意再選擇觀看新聞的方式對國家及政府進行輿論監督,直接影響到新聞的輿論監督功能的正常發揮。
3 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的控制對策
1)強化電視新聞責任,保證電視新聞質量。電視新聞應是一種極具權威性和真實性的官方文化內容,因此其內容的每一部分都必須保證最為嚴格的準確與真實。在新的時代,雖然無法避免的電視新聞會朝娛樂化發展,但是電視新聞決不能走向庸俗化,電視臺相關新聞人員必須提高對電視新聞的重視程度,在電視新聞題材選擇,電視新聞播放方式等多個方面嚴加控制。一方面,工作人員必須選用符合電視新聞具體要求的新聞內容,提高電視新聞的人文內涵,保證電視新聞的真實性和準確性,將電視新聞作為傳播歷史文化的重要媒介,努力提高電視新聞的整體質量;另一方面,電視臺工作人員必須加強自身的責任意識,把電視新聞的發展作為自己的使命,為電視新聞的健康發展而不懈努力。
2)促進電視新聞產業化,推動電視新聞發展。電視新聞娛樂化是新聞工作者過于講究包裝和策劃的表現,是新聞市場競爭日益增加的產物,如果不能有效控制電視新聞企業之間的競爭,就絕不可能防止電視新聞的娛樂化現象。新聞作為傳播國內外時事的媒介,其并不講究包裝和策劃,而是應該講究信息的真實性和準確性,所以廣大新聞工作者可以將新聞報道與生產結合,促使電視新聞走向產業化,并對新聞的每一個環節派遣專業的人員負責,促進電視新聞的發展能形成一個嚴格的產業鏈,引導電視新聞的健康發展。
3)加強媒體群眾交流,提高新聞歡迎程度。任何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客戶的評價與監督,新聞產業也不例外,在我國,從最具權威的《新聞聯播》到實行重評重敘的創新方式的《東方時空》,再到首次開放中國電視輕松說新聞之風的《晚間新聞》,我國的電視新聞越來越朝著注重群眾看法的方向發展,而電視新聞娛樂化的現象便為群眾發表看法和輿論提供了幫助和支持。雖然目前我國電視新聞娛樂化給電視新聞的發展帶來的影響是弊大于利,但只要努力完善電視新聞發展體制,促進公共空間建設,便能夠實現電視新聞媒體與廣大群眾的交流與互動,因此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給予受眾一個較為寬松的空間,保障交流平臺的正常運作,巧妙利用電視新聞娛樂化所帶來的機遇促進電視新聞產業文化的發展。
4 結束語
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是時代發展的必然,是新聞行業發展的必然,因此電視新聞娛樂化是無法避免的,因此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積極正視電視新聞娛樂化現象,對電視新聞娛樂化采用積極的看法和正確的措施,同時堅持電視新聞文化的本質,為廣大電視新聞觀眾帶來更加優秀的電視節目,推動整個電視新聞行業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馨元.我國娛樂新聞的發展現狀及對策[J].西部廣播電視,2014(8):75.
[2]楊凱.試論我國新聞娛樂化現象的成因及治理對策[J].科學中國人,2014(24):137.
[3]劉暢.論電視新聞傳播的發展趨勢[J].傳播與版權,2015.
[4]趙建宇.淺談我國電視娛樂節目低俗化現象[J].商情,2014(40):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