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哲
[關鍵詞]改革視角;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教學;分析
信息時代的到來標志著各行各業的生產模式將發生巨大轉變,在該階段我國傳統行業與電子行業在新政的指導下正在實現互聯網+模式下的轉型發展,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因為基于互聯網各項技術的應用工業產業鏈已經由“6+1”轉變到了“4+1”時期,因而對于電子科學與信息技術專業的人才需求量正在急劇增加。根據現狀觀察必要在改革視角下對接到我國社會、企業發展對于信息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令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轉變到現代、實用、具備創新力的層面。
1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初步改革后的現狀
從現階段初步改革的效用觀察,我國部分高校在實施改革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中出現了以技術為導向的信息教學工具,全面推進了硬件資源方面的建設,教學在形式上已經趨于多元化;同時隨著微課堂與翻轉課堂的進一步實踐基本上能夠滿足教學與就業之間的應用對接。但目前的問題集中體現在對于學生實驗性的創新能力培養比較缺乏,而且就當下的學生“職業道德培養”稍有欠缺,一些學生在掌握相應的技術之后由于自身個體原因及價值觀導向的不明確出現了諸多以技術為路徑的“破壞性道路”,如破解一些公司推出的“租車服務”軟件、對“共享單車”進行二維碼密碼買賣,以及通過技術手段獲得他人資料并從中漁利等行為。因此,在目前情況下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深化改革過程中,需要在現有改革的基礎上,增加技術應用方面的實驗課程,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從而使技術型人才得到培養,使其能夠在技術路徑下在未來就業中為個人發展、企業、國家進步做出努力;另一方面,應該增加“工具理性”視野下的技術倫理教育,預防未來的犯罪可能性,通過倫理、職業道德方面的教育教學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倫理認知。
2 改革視角下推進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分析
由于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工具的應用較早,在提出互聯網+的改革理念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技術與教學資源之間的融合,而且其應用的多樣化教學手段值得其它專業的教學借鑒。以下結合現狀與表現的問題從實驗教學與技術倫理兩個方面對其深化革新進行說明。
現階段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中有基礎性的電子學實驗教學、專業課程實驗教學、綜合性系統實驗教學;但現狀表明這些實驗課程方面的教學中由于教師關注性低、學生在實驗學習中存在一些阻礙,因而比較落后。因此建議在現階段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一些模擬教學,并在3D空間中為學生提供實驗體驗加強實驗教學引導,增加學生興趣;同時應該在仿真實驗、專業實驗、電子系統、微控制器系統設計等各個實驗教學課程中,利用專業、案例使學與生掌握專業理論知識對應的實驗實踐能力訓練,盡量選取現時比較實際的企業案例,如華為、中國移動、通用等不同企業在專業生產中對于信息技術的知識應用原理與創新點;再如,可以在實驗課程教學中增加日本電子企業在其發展過程中利用技術創新實現其電子行業得到全面發展的技術路徑。以技術倫理為導向的教學革新,應該強調人類文明演進中對于“技術濫用”下可能產生的惡果,如生化武器、恐怖分子、黑客等方面的案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法律知識、犯罪懲治方面的清晰認知;在教師主導、學生自主的前提下,為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一種人格魅力;可以合理的通過作業、專題教學使愛迪生、貝爾、諾貝爾、羅素、愛因斯坦等技術文明創造者的小傳、人格構成要素轉變成技術與倫理認知教學之間橋梁,塑造學生對技術人才人格的認知;通過技術、文明、發展等主題,為學生植入技術倫理理念、倫理基本前提下的技術運用等。
3 結語
改革視角下推進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學,應該令學生在實驗教學、實踐應用,技術創新與企業發展等各層面更全面的理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之間的關系,激發學生對實驗教學與技術創新進行關聯性認知,強化實驗能力培養、全面化實施訓導;使學生在實驗教學中逐漸形成自主性的學習意識與探索式的學習習慣,完成實驗實踐學習基礎上的創新力激發與培養新模式,從而實現深化改革的創新人才培養與完善人格塑造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 趙欣.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主干課課程群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信息與電腦,2016(07).
[2] 卞宏海.淺談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列實驗課程改革實踐[J].中國電子商務,2013(08).
[3] 王凱.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實踐體系探討[J].中國科技縱橫,2015(24).
[4] 譚會生,朱曉青,易吉良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的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2(4).
[5] 吳駿,王雯,劉麗杰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建設與改革研究與實踐[J].教育教學論壇,2016(42).
[6] 王海,張穎,王志紅等.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5(01).
作者單位:
內蒙古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