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凱越
[關鍵詞]道家思想;綠色設計;無為;生生不息;天人合一
1 道家思想的基本概念
作為中國古代最有影響力的學派之一,道家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中國傳統文化思想領域占據重要的地位。道家思想由天道運行的原理進行切入,提出主張以自然義、中性義為主的“ 道“ 的哲學。道的哲學旨在闡述“ 道法自然、天道運行“ 的原理和內涵從而提出一個活潑自由的世界空間。通過對“ 自然而然”的世界運行秩序的認識道家哲學發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會哲學, 即社會只是客觀存在的客體而在社會生存的人們應有其獨立存在的自由性不受任何意識形態的限制和束縛。
2 綠色設計的基本理念
綠色設計是指在所設計的產品使用周期中,充分考慮產品的可拆卸性,可回收性、可修護性、可重復使用性等相關環境屬性,并以產品相關環境屬性作為衡量產品的重要準則之一。追根溯源,綠色設計所提出的相關設計要點與傳統的道家思想中的“無為”與“生生不息”等思想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它們都認為,可以通過持續性發展的手段實現“天人契合”。
當今時代,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中與生態密切相關的內容逐漸被演變為當代的生態自然觀與思想觀。它認為,人與自然以及社會之間是相互聯系和融合的過程,大自然一直在生生不息的循環和更替,綠色設計應遵循傳統道家哲學中的生態觀念,從而使自然實現自身體系內的良性循環。從某種程度而言,綠色設計與中國傳統道家思想是一致的。
3 道家思想孕育下的綠色設計理念
3.1 “無為”思想下的綠色設計理念
道家文化思想中的“無為”主要是指,通過進行“有為”的思考,并根據當時所處的時間、空間進行合理的判斷,從而根據實時的需要作出決定。從設計角度而言,“無為”是指使產品具有并保持自然本性,不過分進行人為改造,使其在使用和回收過程中遵循自然固有規律,不損傷道德規范。
道家“無為”的思想觀念在城市景觀設計中有著充分的體現。隨著人們對生態環境愈發重視,人們居住的城鎮和城市區域大量被重新設計和規劃。都市農業建設是新型城鎮建設的新形勢,設計師在建造都市農業園林式,要統籌的考慮其社會、生態和經濟價值。此外還應秉承道家“無為”的哲學思想,使設計同自然和諧相處,鼓勵和主動設計有益社區和當地生態的再生性景觀。位于多德雷赫特的奧古斯都別墅是集廚房菜園、酒店和餐廳于一體的酒店,主體建筑沿用19世紀水塔,而不是一味的拆除舊建筑,以“無為”而達到“有為”。
3.2 “生生不息”—— 可持續發展
在道家的傳統文化思想中,“生生不息”是指人地和諧。《周易》一書中所指的“三才之道”中,天道、人道以及地道的相輔相成,主要就是講解人與自然之間相互依存,共同發展互存的內容。《周易》認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從設計角度而言,其書中陰陽互生、生生不息的觀念。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給設計帶來了新的機會和課題,新能源新技術的出現為可持續性設計提供了新的思路。新能源的迅速發展,逐步代替一次性非再生的常規能源,新能源在設計中也廣泛應用。中國目前推行新城鎮化建設,其中生態村設計規劃是可持續性發展的典型案例。生態村具有生態體系的功能,并可以提高村民的生活質量,生態村的目的在于節約能源,科學開發使用自然資源,建立生態穩定的居住環境,這同道家“生生不息”的哲學思想觀念一致。其中“生命周期”在生態村中的應用充分體現了道家思想中“生生不息”的觀念。
3.3 “天人和一”—— 和諧有序
中國道家思想所提到的“天人合一”,推崇天人和諧、社會與人的協調以及事物的統一。將其回歸至設計,設計師應充分認識到人類并不應該統治和主宰自然界,意識到萬物的生存都是依托于自然環境而存在的,設計靈感、材料和生產方式應來自于自然又回歸自然。“天人合一”是要保護自然與人各自的生存權利和生存方式,任何破壞自然的“人為”都會導致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破壞,是道家所反對的。1
設計師應加強社會責任感,使設計遵循自然發展之道,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美國的“布萊爾雜貨店”學校將農業生產、校園建設和教育合為一體,學生也成為農夫,他們不僅掌握了農業生產,同時也掌握了市場營銷和銷售。在設計中將人們的日常生活同自然相結合,讓人們生活同大自然緊密相連,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同傳統道家“天人合一”哲學思想相符。
參考文獻:
[1] 袁慧玲.中國傳統生態倫理思想與生態文明建設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04.
作者單位: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