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琳
[關鍵詞]新媒體;電視節目;創新
1 前言
新媒體是以高新信息技術為支點的新型媒體形態,電子期刊、電子雜志、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手機網絡等都是新媒體的形式。和傳統意義上的四大媒體相比較,新媒體被喻為第五媒體。新媒體摒棄了傳統的媒體形式,以嶄新的形式贏得人們的支持,因為快速傳播、信息內容豐富等特點被人們喜愛。不僅如此,利用新媒體可以隨時隨地發布信息或是了解各種新聞動態、娛樂信息。只要有電腦或手機,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全球動態。新媒體滿足了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為科技進步和文化發展創造了新環境。在這樣快速便捷的新媒體網絡包圍中,電視節目逐漸被冷落,作為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電視節目要在新形勢下尋求突破謀得發展已經迫在眉睫。
2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生存現狀
一直以來電視節目的形式比較單一,主要是播放新聞信息、電視劇、廣告為主。隨著新媒體的興起和文化節目多樣化的發展,老套的電視節目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電視行業的發展進入瓶頸。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電視節目信息更新太慢,觀眾不能第一時間掌握最新資訊。由于電視節目的播放必須嚴格按照流程來操作,發布信息也有具體的審核流程,所以在發布時間上相對滯后。當有重大事件發生時,電視節目的報道往往沒有新媒體的傳播速度快。另外,人們在用新媒體了解新聞信息的同時,還可以在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評論,和網友討論互動,這種功能是電視節目所沒有的,言論自由的環境更受追捧。其次,電視廣告的審核流程極其嚴格,對于廣告宣傳語的要求也有規范,很對廣告片不能在電視上播放,且電視廣告費更為昂貴,很多廣告商紛紛轉投新媒體平臺。因為網絡監管較為放松,而且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很多的人選擇通過網絡平臺來了解新聞信息,在網絡上宣傳廣告效果更佳。這無形中也給電視節目造成影響;隨著新媒體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電視臺都意識到網絡技術對電視創新的重要性,很多電視臺都在網絡上有指定的播放平臺,電視節目在網絡上與電視里同步播放,這樣一來就為觀眾提供更多選擇,對提升節目收視率也有幫助。但是這種平臺播放的方式并沒有做到十全十美,因為其本質還是電視節目,受到播放時段的限制,節目只能播放一次不能滿足觀眾循環播放的要求,只是換了另一種播放載體。
很多資深媒體人都斷言,新媒將會取代電視節目成為信息傳播的主導力量。但是總結過往就會發現,無論是什么形式的新媒體出現都不能完全取代傳統媒體,每一種媒體形式都有其時代的特點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因為這樣求同存異,才能使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創新。但是電視節目要在新媒體環境下生存發展,還是要有所改變的。
3 新媒體形勢下電視節目發展的難題
3.1 觀看電視節目的觀眾基礎趨于老齡化
互聯的網迅速崛起,首當其沖的是報紙行業和雜志行業等紙質傳媒,但是隨著技術不斷更近進步,出現了手機、電腦、平板電腦這些電子產品,人們上網觀看視頻,下載高清區影音更加方便快捷,只要有網絡就能隨時隨地觀看視頻,這對電視媒體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打擊。從群眾的選擇調查結果來看,傳播媒體的選擇具有明顯的年代特征。在中國,四十年代、五十年代的群體更熱衷于廣播傳媒,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群體最常使用的傳輸媒介是電視,而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人群則是深受互聯網環影響的一代人,他們更加樂于選擇使用網絡,通過電腦或手機來瀏覽信息。隨著四十年代、五十年代出生的人口逐漸老化,他們觀看電視節目的意愿慢慢減弱。而隨著傳輸媒介的多樣化發展,選擇觀看電視節目的人更是不斷減少。
3.2 信息傳輸載體多樣化
長期以來,電視媒體主要以反映生活的電視欄目、題材多樣的電視劇以及播放時效新聞奠定廣泛的群眾基礎,但是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人們接觸到了更多更廣泛的信息資訊,電視已經不能滿足需求。相比之電視,手機、電腦、平板的觀看效果更佳,也更加便捷。這些設備都可以隨身攜帶,而且只要將信息下載下來,就算沒有網絡也能觀看,而電視節目需要大屏的電視機以及廣電網絡傳播,不能滿足觀眾即時觀看的需求。
3.3 多元化媒體發展使競爭更加激烈
以往電視媒體的兩大競爭主要是電視臺與電視臺之間的競爭和電視欄目之間的競爭。以前的電視節目是中央電視臺一枝獨秀,但是現在各地方電視臺都在努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節目,新穎的節目形式分走了央視的收視率。各地方衛視之間存在競爭,電視臺的內部節目之間也存在競爭,收視率就成為優勝劣汰的標準。
另一方面,隨著新媒體的興起,電視節目還要面臨與網絡平臺的競爭,這種競爭更加激烈復雜因為這是兩種不同形式媒體之間的競爭。除了與各視頻網站和直播平臺競爭,還要面對微博、微信、QQ等這些社交平臺的競爭。與電視節目流行的年代不同,現在的媒體環境競爭更加激烈。電視媒體多年來積累的用戶基礎對于發展電視媒體行業還是有一定作用的,現下許多新媒體在網絡傳播中呈現給觀眾的很多都是電視節目的內容,由此看來,電視媒體還是有生存發展的機會 。電視媒體也在借鑒新媒體的經驗,把電視節目放到新媒體平臺播放,與新媒體合作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發布電視節目信息,讓觀眾更了解節目信息,隨時隨地觀看節目。
4 新媒體環境下電視節目的創新
4.1 加強電視媒體與新媒體的合作
新媒體和傳統媒體都有各自的優勢和觀眾基礎,新媒體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媒體傳播方式。在新媒體盛行的環境下,電視節目想要謀求突破,可以考慮借鑒新媒體的發展方式,與新媒體合作,互利互惠。參考新媒體的播出方式、節目特點、時事新聞傳播速率、與觀眾活動等這些傳統電視節目的欠缺點,利用新穎的節目吸引觀眾的眼球。拿新聞節目來說,通過電視播放的新聞節目和新媒體播放的新聞節目就有很大不同,電視新聞節目在制作過程中有自己的專業團隊,在采訪時有更多的優先權,有用更多的專業設備。盡管新媒體的新聞傳播更加及時,但是由于新媒體勢力較為分散且專業性不夠強,在對新聞的采訪和播報往往不夠專業客觀。所以電視媒體可以利用這個優勢,增強電視新聞的節目的可觀賞性。另一方面,電視媒體在做節目時可以考慮與新媒體合作,將節目播出信息公布到直播平臺,微博,微信等社交平臺,提高電視節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把新媒體的觀眾拉回電視節目的陣營。除了利用新媒體宣傳電視節目,還可以建立新媒體與電視節目的互動橋梁。以電視節目的名義在微信、微博上注冊賬號,在電視節目播出的同時,發布有關電視節目的討論話題,讓觀眾邊看節目邊討論。還可以設置有獎競猜環節,用獎品吸引更多觀眾,提升節目收視率。
4.2 利用互聯網技術創新節目形式
互聯網技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推動的了互聯網經濟的繁榮發展。依靠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和網絡的基本普及,新媒體成功地打入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日常,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且不斷削弱傳統媒體對群眾生活的影響。以新興的視頻網站為例,騰訊視頻、優酷視頻、土豆視頻、樂視TV等都是深受網民喜愛,使用量較高的的視頻網站,他們擁有制作節目的專業團隊,不但可以轉播電視節目內容還擁有自己的獨創節目,滿足觀眾的多元化需求,給觀眾更多超越傳統的體驗。隨著視頻網站運作日趨成熟,他們的制作團隊和運行機制更加完善,且網絡環境下對信息的審核更為寬松,使得視頻網站在制作節目時花費的資金更少工作效率更高。這也是網絡視頻節目能夠快速傳播、快速更新的原因。
電視臺可以考慮引進網絡劇或網絡綜藝節目,這樣一來不但可以省去創作和制作過程的費用,還可以提升電視臺的關注度,通過引進的節目讓觀眾也關注到電視臺的其他節目。當然,也可以把一些電視臺獨有節目的播出版權賣給視頻網站,多途徑多渠道傳播電視節目,提升電視節目在觀眾之間知名度和存在感。
4.3 對電視節目的內容進行創新
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新媒體信息,觀眾都希望這些媒體能夠帶來真實有趣的內容。新媒體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更注重個性化和多元化,因此更加符合現代年輕人的要求。和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在長期的積累中擁有更多的信息資源,且長期以來電視媒體在觀眾心中樹立了公正客觀的權威形象,這就是電視媒體的優勢。利用這一優勢,電視節目在按照規定執行的條件下,對節目進行創新改變,
讓電視節目的內容更加符合大眾口味,根據時事變化調整節目內容,吸引更多年輕人關注節目,提升節目收視率促進電視節目的改革發展。
4.4 電視節目多終端播放
傳統的電視節目要在電視上播放必須按照一定的流程進行,且對于節目的播出時間有嚴格控制。這樣一來就會增加節目制作的成本,還會影響節目的時效性。對觀眾來說,節目播出的時間是固定的,如果觀眾錯過了當期的節目,想要回看就不太方便。電視與網絡融合,讓觀眾在新媒體平臺上也能觀看到電視節目的內容,而且可以重復看、隨時看。拓寬播放渠道,讓電視節目在手機、電腦等多終端播放,使節目價值得到提升,同時也促進傳統電視節目的轉型與發展。
5 結論
新媒體的興起,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也使傳統媒體遭受沖擊,敲響傳統媒體改革的警鐘。特別是近年來視頻網站運行趨于成熟,電視節目想要重獲新生就必須適時調整,創新節目形式,豐富電視內容,跟上時代的步伐,與網絡和新媒體融合,多渠道多形式播放,相互促進發展。
參考文獻:
[1] 宋蕾娜.新媒體語境下傳統電視節目形態的創新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6(02).
[2] 李景剛.歷史使命與現實擔當——論《中國電視節目形態通論》的學術價值[J].南方電視學刊,2015(06).
[3] 樂雯.中外電視節目形態比較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4(10).
[4] 白嗣新.電視節目形態研究的理論起源[J].新聞傳播,2014(02).
作者單位:
四川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