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亮
射陽縣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管理現狀調研報告
文/高亮
社區體育文化建設是社區體育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加強社區體育文化管理是推動社區體育發展的根基,本文試圖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視角下,對射陽縣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管理做一個研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推動射陽縣社區體育更快更好的發展。
射陽縣地處江蘇蘇北地區,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2010年即已達到55%,截至2015年,城城市化率達到了63%。社區是城城市的基本單元,這一方面既是指社區是城城市居民安居樂業之所在,也是說這是政府對城城市進行服務和管理所依托。政府要為社會提供包括體育在內的公共服務也以社區為單位。大眾化的群眾體育文化的構建也需要以社區為依托。要深入開展群眾體育,就需要以社區體育文化的角度來審視社區體育的基本形態和發展狀況。筆者在2016年年初寒假期間對射陽縣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發展做了調研,切實了解實際情況,并力圖診斷其中的問題,提出健康發展的方案。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射陽縣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管理現狀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地調查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從社區管理的角度對射陽縣社區體育文化管理進行理論研究。
首先查閱了國家及省城市政府有關社區體育及文化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政策文件,通過網絡,特別是中國知網搜尋了部分資料。其意在廓清有關概念,理清進一步調查研究的入口和路徑。2015年1月~3月,筆者以射陽縣城市城3個街道、10 個居委會為抽樣調查對象,對射陽縣城市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管理現狀進行了調查。本研究發放問卷1600份,回收 1562 份,回收率 97.6%,有效問卷1518 份,有效率 94.9%。
在隨機調查的基礎上,筆者對其中F社區做了重點調查,了解社區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現狀和他們對社區體育文化管理的看法,同時與多位社區體育管理者進行訪談,了解社區體育文化管理實際情況,共同探討構建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的有效管理辦法,獲取了大量的感性資料。
對本研究所獲得的有效問卷,應用SPASS V13.0統計軟件進行了數理統計處理。
2.1 射陽縣城市社區體育精神文化管理現狀調查分析
2.1.1 射陽縣城市居民參加社區體育的動機。如表1,強身健體和休閑娛樂是居民參加社區體育的主要動機,超過1/3的受調查者選擇了這兩項。這表明體育文化活動和體育健身確已成為射陽縣城市社區居民生活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
2.1.2 射陽縣城市居民獲得體育知識途徑。如表2,有 48.1%的居民是通過與居民間的相互學習,說明居民之間的交流容易得到更多的經驗,獲得的知識更有效更適用。
2.1.3 射陽縣城市居民獲得社區體育文化服務情況。如表3,有61.4%的居民沒有參加過社區提供的體育服務,如表4,同時有84.5% 的居民沒有得到體育指導員的指導。其原因是,指導員數量少,居民鍛煉場所分散不利于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集中指導。
2.1.4 射陽縣城市居民接受社區體育指導員指導情況。如表4,目前,射陽縣城市的社區體育指導員隊伍正在形成中,指導員的業務水平有限。現在社區建設指導人員多數是兼職的,專職管理者人員少,年齡結構、性別結構,技術、文化層次差異較大。由于工作內容較多,在社區體育工作上投入的精力有限。社區體育組織中,以社區居民自愿參加的自發組成的各類體育組織已成氣候,但在志愿服務方面還存在很大差距。社區體育指導員的隊伍結構還不盡合理,指導率不高。
2.1.5 射陽縣城市居民參加體育活動時間情況。如表5,大部分居民以早晨和晚上鍛煉為主。活動時間相對集中有利于指導員的集中指導,為聘請兼職體育指導員和擴大志愿者隊伍創造了條件,同時也為體育組織和協會的壯大和發展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2.2 射陽縣城市社區體育物質文化管理現狀調查與分析
2.2.1 射陽縣城市居民體育活動場所選擇情況。如表6,小區、公園和廣場是射陽縣城市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主要場所。因為年輕人較喜歡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和器械健身,因而多在公共體育場館和機關單位體育活動場所參加體育活動;老年人更適合非競技性的體育活動如散步、健身操、太極拳等項目,因而在公園、公路、街道、居室參加體育活動的較多。同時表明,社區以及社區附近的體育場地匱乏,尤其是社區附近學校的體育場館由于管理困難較少對居民開放,難以實現資源共享,場地設施無法滿足現階段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需要,與日趨發展的體育活動人口形成了極大的反差。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城城市發展的決策上對居民體育文化的發展缺乏重視,操作上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制約機制。

表1 射陽縣城市居民參加社區體育動機調查結果

表2 射陽縣城市社區居民獲得體育知識的途徑

表3 射陽縣獲得社區體育文化服務情況
這一數據也說明,居民認為小區的體育活動場所和器材不能滿足他們的健身需求。社區體育場地設施是開展社區體育活動和居民參加體育活動的重要基礎保證。由于原有體育設施嚴重缺乏以及新開發的居民小區在規劃上為了居民現代生活對車位需求的整體配套建設,多建車位從而忽略了居民區附近體育鍛煉場地的預留與建設。
以上信息表明經營性體育場館需要調整其場的經營管理策略,轉變營銷模式為更多的群眾提供最有效的服務。在加大體育場館建設投入的同時一定要考慮居民對開展項目和提供服務的需求。獨厚的自然環境就夠鍛煉的了,理解不了為了鍛煉還要開車去場館打球的人們什么心理;有44.7%是其他原因。
2.2.2 射陽縣城市居民活動項目。如表7,散步、跑步和武術這3項體育活動成了居民參加最多的體育活動項目。這些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具有場地要求不高、鍛煉的時間和運動量便于控制、易于開展的特點。這說明射陽縣城城市社區群眾還是以方便、低消費為進行體育鍛煉的首要選擇。從參與棋牌類的活動所占比率情況可看出,現在有一部分社區居民是以休閑娛樂型體育項目為主,棋牌類項目,雖然對提高神經系統的反應能力有好處,但是這樣的鍛煉方式達不到提高身體素質的效果。這應該引起居民和社區體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
隨著射陽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群眾體育需求在消費、生活和精神多層面上呈現出大幅度的增長,滿足群眾體育需求的設施,人才,科技等物質供給仍顯不足,體育物質文化的約束、瓶頸尚未打破。

表5 射陽縣城市居民參加體育活動時間情況

表6 射陽縣城市居民選擇健身場所情況調查結果

表7 射陽縣城市居民活動項目
目前在經營性場所鍛煉的居民所占比例很小,有62%的居民愿意到經營性體育場所從事體育活動。
居民不到經營性場所鍛煉的原因,調查數據顯示,有11.6%的居民認為居所附近沒有經營性體育場所;同時筆者觀察去經營性體育場所的年輕人居多,老年人很少,場館的運動項目很多不適合老年人,調查也顯示30.1%認為開展項目不適合參加;而場館的經營商為了經濟效益迎合了城市場需求,有人愿意進場館運動,但鑒于場館的收費不合適也就不去了,調查數據顯示9.8%認為報名費太高;而還有44.7%認為沒有必要到經營性體育場所,通過實
地走訪詢問原因,他們認為:得天
2.3 射陽縣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制度管理現狀調查分析
調查數據顯示32.6%的居民對社區體育文化管理工作不滿意,表明社區體育文化管理工作工作需要加強。原因是,社區提供的文化服務內容有限、居民的需求不同、體育文化服務覆蓋面小。
大眾體育的基礎在社區。射陽縣城市各社區居委會也在不斷加強和完善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各項制度建設、基礎建設及管理力度,促進射陽縣社區體育的良性發展。社區體育文化的創新是不同階層的居民對體育運動觀念和參與運動方式的創新,它包括主導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的管理層、社區居民、體育活動內容、組織形式、組織制度等方面。
從社區體育物質文化管理層面上來講,社區體育文化更應該是服務文化,即基于社區體育為居民提供體育服務的主要職能基礎上,表現在各種新興運動項目涌現,以滿足不同年齡、不同層次的居民對運動方式、方法的個性化需求;同時也表現在根據各地社區的環境、經濟狀況、民族特點及傳統項目等情況對運動場地(健身點、健身路徑)與器材裝備上的特色化多樣性創新。樹立創新發展思路,繁榮射陽縣社區體育事業,實現社區體育事業的超常發展,必須不斷解放思想、創新發展思路。
在社區體育文化思想觀念層面上,對體育運動功能和作用認識的多樣性創新,表現在領導層和社區居民的身體運動觀念由傳統的強身健體價值觀轉向集娛樂、休閑、養生等為一體的多元生活價值觀。
從社區體育文化制度管理層面的創新,社區體育文化在推動社會體育發展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實施為居民體育服務的過程中形成的體育服務理念、體育服務質量、體育服務形式、體育服務層次、體育服務監督、體育服務效益等。這些體育服務過程中形成的附屬物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制度進行管理。一個社區的綜合發展的形象是外在面目與內在精神本質的有機統一,是歷史文化的沉淀與現實文化交融的結果。對于一個社區而言,社區體育文化能過體現了該社區的社會形象。每一個社區體育可以統一該社區的體育文化,擁有共同的社區體育內涵和氣質,對發展射陽縣各個社區的體育文化事業具有不同的特色,因而必須重視社區體育文化建設,努力探尋社區體育文化建設的新途徑。
鑒于社區體育文化呈多元化趨勢發展及其對進社區體育促進作用工作,有必要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形式下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發展目標進行定位,尋找適合射陽縣城市城城市社區體育文化發展創新,不斷提高城市社區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高亮,江蘇鹽城人,蘇州高博軟件技術職業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高職體育教育教學和社會體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