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秀萍
(常州市德安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內科護理?
血液透析濾過及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觀察
毛秀萍
(常州市德安醫院,江蘇 常州 213000)
目的 探究對于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采用血液透析濾過及血液灌流治療的效果。方法 從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中,選取其中52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26例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濾過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對照組單純應用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比較經過兩種治療方式治療后,患者病情改善情況。結果 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緩解,神經反射情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的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神經傳導速度,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對于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濾過聯合血液灌流治療的效果較好,患者的病情明顯緩解,感覺神經傳導明顯改善,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血液透析濾過;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周圍神經病變
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是尿毒癥患者常見的并發癥,臨床表現包括:患者肢體近端肢體感覺尚正常,但遠端出現不同程度的感覺障礙,遠端肢體感覺障礙具有對稱性、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等特點[1]。在患病初期患者的遠端肢體常會伴有痛覺敏感性增強或疼痛等感覺,嚴重可出現灼痛,并伴隨不同程度的感覺缺失,部分患者僅有肢體麻木感。在日常行走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走路步態不穩,肢體軟弱無力等情況,嚴重的有可能喪失運動功能,此類臨床表現稱之為“不安腿綜合征”[2]。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產生,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次研究探討了血液透析濾過及血液灌流治療兩種治療方式,對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療效,現將相關內容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于2015年6月~2016年1月收治的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患者中,選取其中52例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相關的診斷標準,將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的26例患者中,有男17例,女9例,患者年齡均在44~77周歲,平均年齡(58.7±1.9)周歲,透析時間均在1~11年,平均透析時間(4.9±1.1)年,其中7例為運動神經損傷,11例為感覺神經損傷,5例患者手足肌肉萎縮,3例行走障礙,原發病:其中13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4例為慢性間質性腎炎,5例為高血壓腎病,4例為梗阻性腎病;對照組的26例患者中,有男16例,女10例,患者年齡均在43~76周歲,平均年齡為(57.1±1.6)周歲,透析時間均在2~11年,平均透析時間(4.6±1.3)年,其中6例為運動神經損傷,12例為感覺神經損傷,4例患者手足肌肉萎縮,4例行走障礙,原發病:其中11例為慢性腎小球腎炎,6例為慢性間質性腎炎,7例為高血壓腎病,2例為梗阻性腎病。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透析時間、神經病變部位、原發病種類等一般資料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應用血液透析濾過治療(每周行透析治療3次),實驗組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濾過聯合血液灌流治療(每周1次),具體治療方案如下:在行治療前,明確患者橈動脈以及足背動脈的血流是否通暢,對于有動靜脈內瘺的患者,需采用內瘺穿刺的方式,可選取股靜脈、頸內動脈等合適的靜脈,給予插管并建立出血液的通路,采用血液透析濾過機、血液灌流器給予患者實施治療,碳酸氫鹽透析液為本次透析應用的透析液。比較經過兩種治療方式治療后,患者病情改善情況[3]。
1.3 評價標準
將患者的麻木程度分為四個等級,即無、輕、中、重4個等級,以此結果作為判定患者麻木情況改善程度的標準。神經傳導速度變化情況,采用我院肌電圖儀進行相應神經的測定(正中神經、腓總神經等)。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后,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均有所緩解,神經反射情況也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統計兩組患者的療效可知,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神經傳導速度未見顯著差異,P>0.05,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的神經傳導速度明顯優于對照組的神經傳導速度,組間數據差異顯著,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表1 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前、后神經傳導速度比較()
組別 n 正中神經 脛神經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 26 42.1±2.9 49.1±2.7 39.1±2.4 48.9±3.7對照組 26 42.3±3.1 44.2±2.4 38.9±2.5 45.1±3.3
臨床上慢性腎衰竭患者中,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屬于患者常見的并發疾病,患者常表現為在肢體遠端,出現呈對稱性的感覺障礙,由此導致多發性周圍神經病變[4]。據臨床相關研究資料發現,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產生,與慢性腎衰竭后期的相關病理、生理變化具有密切的關系,主要包括:長期的腎功能衰竭未及時治療或透析過程出現間斷,衰竭的腎臟無法將相關毒素代謝出體外,引發有毒物質在體內不斷潴留,出現新陳代謝紊亂等情況[5]。除此之外,患者合并糖尿病以及營養攝取不足或營養代謝障礙也會造成患者出現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常表現為遠端肢體的麻木、疼痛以及灼痛等,給患者的身心造成了巨大的損害。本次研究中,采用血液透析濾過聯合血液灌流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肢體感覺恢復較好,明顯優于單純應用血液透析濾過治療的患者。說明兩種治療方式聯合治療具有一定的協同作用,治療效果也更為顯著[6]。
綜上所述,對于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患者采用血液透析濾過聯合血液灌流治療的效果較好,患者的病情明顯緩解,感覺神經傳導明顯改善,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
[1] 劉景勤,許維濤,邵長娟,等.血液灌流聯合甲鈷胺治療尿毒癥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5,25(14):141-142.
[2] 趙 勇,谷麗巖.血液透析濾過(HDF)和血液灌流(HP)對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治療作用[J].世界臨床醫學,2015,9(7):228.
[3] 徐炳俠,張云霞,陳學勛,等.血液透析濾過、血液透析聯合血液灌流對尿毒癥周圍神經病變患者感覺定量檢測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6,23(27):65-68.
[4] 趙璐杰,李超林,邱 君,等.左卡尼汀聯合血液透析治療尿毒癥性周圍神經病變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血液凈化,2013,12(7):371-374.
[5] 安 媛,王 娟,鄧陽彬,等.血液凈化技術對小兒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例的療效[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6,27(4):512-515.
[6] 張 文.不同血液凈化方式對改善尿毒癥皮膚瘙癢的臨床效果觀察[J].吉林醫學,2016,37(4):931-932.
本文編輯:劉帥帥
R692.5
B
ISSN.2096-2479.2017.05.25.02
毛秀萍(1971-),女,江蘇常州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血液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