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溫州市第五十一中學(325000)
汪淑蕾●
?
高中生目標制定的教學研究
江蘇省溫州市第五十一中學(325000)
汪淑蕾●
本文探究了基于心理學理論通過教學活動幫助學生制定人生規劃,明確學習目標,以此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
高中生;目標制定;教學研究
1. 理論依據.美國心理學家約翰·威廉·阿特金森認為,成就動機理論的特征是可以用數量化的形式來說明的.追求成功的動機乃是成就需要、對行為成功的主觀期望概率以及取得成就的誘因值三者乘積的函數.
2.學生分析.在新高考模式下和“自主管理”的模式下,學生需要真正實現自我教育與成長.筆者為高一班主任,通過日常與學生的接觸和訪談,深入了解他們的現有學習狀態和目標,發現他們對于大學和目標,普遍有幾點疑惑:有向往大學名校的想法,也愿意付諸行動,但沒有清晰明確的目標;有些有目標但是缺少目標制定后的執行力,甚至開始逃避自我懷疑.
激發對大學的向往、感悟樹立目標的重要性、通過目標分解和探索,學會制定合理可行的大學目標.
閱讀材料,目標制定過程的時間軸,道具,多媒體課件
【環節一】熱身游戲,引出主題
師:出示沒有嘴巴的畫像.請一位學生上臺畫上嘴巴.然后給這位學生帶上眼罩,用蠟筆畫上嘴巴.
講:當我們蒙上眼睛后,畫上的嘴巴顯然沒有剛才睜開眼睛的那個好.這是為什么呢?
生:目標清楚,成功概率越大.
(意圖:用為小女孩畫嘴巴的游戲導入,活躍氣氛,同時引入本節課的主題)
【環節二】學生分組,說出心中的大學夢
問:你們心目中大學是什么樣子呢?
展示大學校園風景、精彩活動等,同時要配上適當的解說,引起學生對大學的向往.
請學生在目標時間軸中相應位置寫上自己理想中的大學.挑選五份和大家分享.
(意圖:這個環節是對成就動機理論的三要素之對成就的需要開展的活動.第一、二部分是為了激發學生對大學的向往,第三部分是為了讓學生思考自己想去的大學)
過渡:心中有了大學夢,還要想想為什么?
【環節三】為什么要確定目標
師:分享哈佛大學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意圖: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目標對于人成功與否的重要性.接著反過來回顧自己的現狀對號入座,可以有更深刻的體驗)
提問:從這份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講解:調查者由此得出結論,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個選擇!
設計如下的思維圖:
你選擇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成就,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意圖:這個設計的思維圖是本節課的亮點之一,學生感受很深)
【環節四】怎樣合理確定目標
我們一起來看一下以下兩位同學的目標.
案例1、小A目前成績不好,平均分在60分左右,她為自己制定了學習目標,各科成績取得90分以上.結果希望總是落空.你覺得她的目標有什么問題?
案例2、小B英語不好,他在開學的時候給自己制定了英語學習目標,每天背英語單詞.但是過不了1個星期,他就漸漸堅持不了了,請你談談他的目標存在什么問題?
小組討論:以上兩位同學不能實現目標的原因?如果是你,你會制定什么樣的學習目標?
學生分組討論
教師小結:(1)目標的制定要循序漸進.(2)目標的制定要與現實結合,可實現性.(3)目標要具體,可操作,可檢查.
檢查前面設定的目標,如有不合理之處,適當調整自己的目標.
(意圖:由常見的目標管理不善的案例入手,使學生更容易接受,從中發現問題;讓學生以第一人稱去思考“如果是我怎么辦?”能夠進一步幫助學生發現目標制定的要點)
過渡:考上大學那是我們的大目標,這個目標是一個指引,可是對于我們接下來兩年多的學習中對于我們的激勵作用沒能持續進行,那么怎么辦呢?
材料: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
從這個故事中你們有什么感悟?
總結:大目標要分解,分段完成.
請學生根據自己的大學目標,將其分解成各個階段的小目標.教師要進行引導:①我理想的大學,對成績的要求?②七選三必須選定什么專業?③我的這幾門功課成績如何?④如果還是相對弱的,是什么部分的內容?⑤如何提高?
學生活動:根據以上的結果分析,確定接下來一年后的目標(進入高三),半年后的目標(高二下學期,七選三科目大多進行第一次選考),11月份的目標(高二上學期,第一次學考), 7月份目標(本學期期末考試),6月份目標,這一周的目標,今天的目標.
計劃時間軸設計:
教師總結:我們今天所體驗的已經有心理學家進行研究,他就是約翰·威廉·阿特金森,他提出成就動機理論:Ts=Ms×Ps×Is,如果用Ts來表示追求成功的傾向,那它是由以下三個因素所決定的:①對成就的需要(成功的動機)Ms;②在該項任務上將會成功的可能性Ps;③成功的誘因值Is.
要提高成功的誘因值,理由必須堅定!
要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目標必須合理.
(意圖:此塊“時間軸”是本節課另一個亮點所在,其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根據自身情況將考入理想大學進行分解,設計出階段性目標,小目標提高可行性)
1. 班會課的主體是學生.本節課的立足點是基于大學目標的制定,在備課前,筆者對部分學生進行談心了解,以此學情為基礎,以便有針對性的備課,有的放矢,教學以學生為主體.2.本節課是學生生涯規劃的一次探究實踐.根據具體的情況,采用了多種活動方式,實施班會課活動.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課堂中明顯感覺到學生思維活躍了,參與面廣了.3. 整節課的亮點是以時間軸作為載體,從大學目標開始設定了目標,目標合理性的分析,大目標的分解,小目標的設定,這一個個環節都是在時間軸上完成,有利于本節課的完整性和連貫性,而且時間軸的設計還可以作為下一節課目標的實施篇的載體進行延續.
G
B
1008-0333(2017)12-0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