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加建
摘要: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教師越來越依賴于信息技術.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機融合,本是好事,但當下的教學實踐存在一些應用的誤區,審視誤區,思考對策,有助于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果.
關鍵詞:信息技術 初中數學教學
什么是“信息技術”?怎么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有機融合?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有些教師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容易走進信息技術應用的誤區.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點體會.
一、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誤區
1.盲目求新求異.信息技術能夠讓課堂變得生動、新穎,但是是否應一味地求新呢?一味地求新、求異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一大誤區.教師應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只是輔助教學手段,并非初中數學教學活動的全部.常見的有如下表現:(1)課堂缺少粉筆板書,整個教學都采用PPT代替傳統教學的方式與方法.(2)過于求新求異,有些教師將大量的動畫、視頻充斥到課堂中,儼然充當了課件放映員,與教學的本意相違背.
2.弱化知識滲透.初中數學教學應該給學生傳授知識,這個知識不僅僅是數學概念、數學規律,也包括數學思想方法,還有思維過程.如果教師過于依賴信息技術高速和大容量的信息共享與傳遞,那學生遇到學習障礙就會上網搜索或借助于交互平臺求助于他人.這對于學生的認知發展是不利的.知識的學習是慢慢滲透的過程,急不得,沒有捷徑可走,長期依賴于信息技術,對學生的思維發展過程不利,容易滋生惰性學習心理,使教學偏離學生個性化發展和成長的需要.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思考
1.樹立正確的教學觀.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處于主導性地位.如何主導?是否所有的主導性功能都借助于多媒體來完成?答案顯然是否定的.信息技術是教師發揮教學主導性作用的手段,而教師應該對教學內容、學生學情有深入分析,借此思考哪些環節上借助于信息技術是合理、有效的,切忌盲目地為了教學創新而濫用信息技術.例如,在幾何教學中,教師借助于粉筆和三角板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地作圖,不僅不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而且給學生起到一個榜樣的作用,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平時也要像老師一樣嚴謹地畫圖.而對于復習課或習題講評課,教師則可以借助于多媒體將幾何圖形投影出來,作輔助線的過程也可以借助于動畫呈現.這些例題或習題,學生是動手實踐過的,頭腦中印象較為深刻,借助于多媒體技術意在幫助學生進行方法的梳理,促進數學知識與數學方法的內化,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容量.
2.注重思維過程的滲透.與追求課件的華麗與動感相比,課件應該滿足學生思維發展的需要.數學教師應該在課件、信息技術內在的實質上下工夫,讓課件或多媒體能夠凸顯其教學的實效性和思維的多樣化,每一個圖片、每一根線以及動畫的設計,都應該著力于幫助學生深化對數學概念和數學思維過程的認識與理解,將抽象的概念化為直觀的表象,將復雜的數學問題化為簡單的、可視化的思維過程.同時,應該注重將趣味性的元素融入到教學內容的設計中,激發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有效注意力去突破數學學習的重點、難點.例如,在講“圖形的旋轉”時,為了引入“旋轉”的概念,筆者借助于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呈現了一組圖片(圖略).借此提出問題:請大家觀察并對比圖片,說一說分別屬于圖形的什么變換?設計意圖:借助于PPT投影,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讓學生感受到平移、軸對稱、旋轉這三種常見的全等變換不僅僅在生活中常見,在初中數學學習中也是一脈相承,為后續研究性質時進行類比教學打下基礎.后面旋轉的性質,也可以借助于PPT給學生先投影一些軸對稱變換圖形,從軸對稱變換的性質出發,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旋轉有怎樣的性質,深化學生對概念及其本質的理解.
總之,當前的社會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個人的思考與實踐往往存在片面性,加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更新速度極快,教師在探索技術整合以及課件開發時要順應技術發展的趨勢,還要善于發揮團隊的力量,以教研組或備課組活動為平臺,精心研習各類教學軟件的使用,在相互交流中集思廣益,進而促成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的融合.
參考文獻
孫杰遠,何克抗.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婁德剛.從實施策略角度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