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莉莉
化學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過程.通過溝通,讓學生接受、理解化學信息,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就是教學交流和信息轉換,必須依靠學生的積極參與.如果學生只是聽講、記憶,就會影響教學效率的提高.因此,還應該倡導學生自主探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有的課堂教學雖然很熱鬧,卻缺少學生的深度參與;有的課堂一直都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記,缺少參與和溝通.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是教學得以順利開展的重中之重.當今社會在不斷發展進步,學生也在發生變化,但是提高化學課堂效率永遠是教師不變的追求.這就需要教師增加學生參與化學課堂學習的機會.
一、轉變觀念,樹立現代的化學教學理念
教育是培養人的活動,最終體現為一種行為.這種行為不是簡單的影響,而是有意識的影響,是一種干預,是一種符合教育性的干預.教師要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中獲取知識,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讓學生通過探究學習得到知識.教師還要重視學生學法的指導,重視研究學生,研究學生的思維方式,增加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得到發展.在化學教學中,興趣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的重要因素,讓學生感受到輕松愉快、趣味盎然的學習氛圍,學習效率自然可以得到保證,還能增加學習的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師的業務水平、教學方法息息相關.新穎、富有啟迪性、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化學問題,能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達到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目的.例如,在講“氧氣的化學性質”時,教師可以演示實驗,將帶火星的木條深入到集氣瓶中,木條復燃,抓住學生的好奇心,使他們對氧氣充滿好奇;在講“二氧化碳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向裝滿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加水,或者做清水變牛奶的實驗,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在講“碳酸鹽的性質”時,教師可以播放蒸饅頭的視頻,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進行深刻討論.
二、留出空間,提供必要的指導
在教學目標限定的范圍內,盡可能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講授的時間盡量縮短,多給學生留下時間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主動思考、消化、吸收教學內容.對于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以自己的思維習慣去思考、理解.化學課程主要是多做實驗,通過各種各樣的化學實驗,讓學生產生對化學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實驗時,如果僅僅按照固體、酒精、水、酸堿鹽溶液、酒精溶液的順序進行重復實驗,學生觀察燈泡的亮滅得出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性就只能流于表面.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嘗試去改變實驗步驟,探究實驗所產生的效果.然后共同參與實驗的研究與改善.在進行實驗改進后,先用固體氯化鈉、無水酒精進行實驗,再將它們分別溶于水進行實驗,通過對比,發現固體氯化鈉和溶液的區別在于水,水使氯化鈉發生電離產生可以自由移動的離子非常明顯,而水不能使酒精電離也自然特別清晰;探究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究竟是哪種物質使石蕊變紅時,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找出水、二氧化碳以及生成物這三種可能物質,再提出控制變量的方法.這樣,學生能明白是碳酸使石蕊溶液變紅,同時增加了對化學實驗的信心.要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按照自己的思維方式思考問題,教師僅僅提供必要的幫助和指導,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
三、反復研究教案,優化課堂提問
課堂提問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它體現著教師的教學思想.很多情況下,教師課堂上的提問,學生會答不出來,不是問題太難太深奧不好理解,而是教師對問題的表述沒有使學生完全理解.換句話說,可能是因為教師在提問時的表述不準確或使用了過多的專業術語,而學生又對問題表述中不熟悉的語言或專業性術語難以準確理解,所以回答問題時就無所適從.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層層引導學生思考.例如,在講“二氧化碳的制法”時,各種發生裝置的層層深入,由最簡單的大試管提問如何控制加入酸的量引出長頸漏斗,然后提問如何隨時控制反應的進行引出滴液漏斗,再提問不小心加多了酸但又想及時停止反應應該怎么辦?這時問題就比較深,必須進行分部提問:如果終止反應必須怎么辦 → 分離固體液體 → 如何使固液分離 → 抬高固體 → 如何抬高固體 → 簡易啟普發生裝置.引導學生一步一步進行思考,讓學生參與其中,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熱愛化學,主動鉆研化學,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