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瓊
摘要:目前,系統化的救助技能訓練剛剛起步,傳統的訓練方式難以激發學員學習的積極性,在訓練效果方面大打折扣。本文將依據水上救助技能訓練方式的國內外現狀,分析當前訓練方式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相關的建議。
關鍵詞:內河水上救助技能訓練;訓練方式;效果;建議
中圖分類號:U69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7973(2016)03-0060-02
《國家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救助系統布局規劃》批復后,水上監管救助基地建設加快。目前,全國已基本建立了完善的內河水上監管搜救網絡。救助隊伍作為內河水上救助的應急力量,需要接受系統、專業的訓練。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在救助訓練方面存在“重海上,輕內河”的思想,導致內河水上救助訓練進展緩慢,在訓練內容、訓練方式、訓練資源、訓練效果評估等方面都還不成熟。本文將針對當前內河水上救助訓練方式,分析其存在的不足,提出相關的建議。
1當前內河水上救助訓練方式現狀
1.1我國內河水上救助訓練主要方式
當前,我國內河水上救助訓練主要由海事機構承擔,其他社會訓練資源較少,主要采用不同級別、不同時間間隔和不同內容的理論和實操訓練模式。例如,我國某內河海事局明確規定了局、海事處、巡航救助執法大隊分別按年度、季度、月度組織1次應急知識集中學習。另外,還要求海事處每季度至少舉行一次演習,演習內容包括各種緊急情況的報告、動員、應急措施、通信、效果評價等。
長江海事局轄區有5個基地兼有救助訓練的功能,該基地主要采用實操訓練的方式,由老師傅講授設備使用方法和技巧,學員依照其示范來進行操作。重點在于突出訓練某項專項技能或側重于對某些設備熟練使用的培訓。
長江船員考試中心建設有一個內河水上綜合訓練基地,該基地訓練項目齊全,針對不同的訓練對象設計了不同的訓練內容,采用的方式主要是理論和實操的訓練方式,外加多項目的綜合演習和野外拓展訓練方式。
廣東海事局將內河水上救助訓練和海上救助訓練相融合,針對內河和海上不同特點,有針對性的開展訓練,訓練方式包括理論、實操訓練和現場綜合演習等。
1.2國外水上救助主要訓練方式
美國海岸警衛隊的培訓中心主要是通過理論教學、模擬訓練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來開展學員培訓的。例如約克鎮培訓中心的執勤部下設的國家救助培訓班在理論教學的同時,還利用投影模擬系統設備模擬練習海上救助,提高學員的實戰能力。在學員教學方面,主要針對不同培訓專業方向設置了不同的培訓班種。除了理論知識學習和實踐演練外,美國海岸警衛隊還注重學員的個人素質的培養,通過較為艱苦的訓練,使學員具備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嚴謹的工作作風以及良好的身體素質。
英國皇家救生艇學院救助訓練基地將受訓的救助人員所需要的知識進行詳細的分類,并按照船上的不同工種將各種技能進行劃分。采用混合型學習戰略(面對面教學的混合形式,有電子和印刷資料的支持),以支持各種學習方式。此外,還通過Porthole(內聯網)和國際互聯網提供遠程學習的機會,從而可以通過方便的點擊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進行學習。
日本海上保安廳的救助技能訓練針對不同的對象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海上保安大學或海上保安學校進行,對象是學校在讀學員,培訓操船、潛水等技能。第二階段在日本11個管區的機動救難室進行,對象是在機動救難室工作、具體從事海上救助工作的救難隊隊員。第三階段在日本第三管區總部橫濱的海上防災基地進行,作為日本特別救難隊駐扎地,專為特別救難隊的高等級訓練所用,整個救助隊伍呈金字塔型機構。
2我國常用內河水上救助訓練模式存在的問題
對比國內外在救助訓練方式上的不同,結合自身培訓感受,基于內河水上救助訓練培訓機構及海事機構調研情況,筆者認為我國內河水上救助訓練方式存在一些不足。
2.1理論教學過多,實操教學不足
當前內河水上救助技能培訓,在培訓方式上主要采用理論與實操相結合的方式。但由于實操訓練需要使用實戰設備,一些海事處出于場地、成本等方面的考慮,在實操訓練時學員以模擬為主。目前,主要開展的實操訓練是拋投救生圈、穿著救生衣等基本的救助技能的訓練,而針對一些船舶操縱技能、防污染方面的訓練,考慮到安全因素,主要是以理論為主。
2.2新型訓練方式應用不足
我國內河水上救助訓練主要是以課堂授課為主,教學效果主要取決于授課教師掌控課堂的能力。美國約克鎮培訓中心在采用理論教學的同時,還采用船舶操縱模擬器進行救助訓練,通過模擬船舶碰撞、火災等事故場景,要求學員通過角色扮演,實際參與到救助指揮與協調中來。英國皇家救生艇學院還可通過Porthole(內聯網)和國際互聯網提供遠程學習的機會,這些新型的訓練方式幾乎沒有在內河水上救助訓練中應用。
2.3訓練方式較為單一,學員學習積極性不高
目前,針對不同對象開展內河水上救助訓練時,采用的方式幾乎一致,如理論訓練一般采用大課堂的形式,實操訓練主要采用單一設備現場操作的方式,由教師傳授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項,學員依照教師的示范來進行操作。但由于不同學員技能要求不同,培訓內容也不一致,不同的培訓內容采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可能達不到較好的效果,使得課堂趣味性不強,使其學習積極性不高。
3對訓練方式的建議
3.1以實操訓練為主,注重實戰技能的提高
水上救助技能培訓的最終目的是提高相關人員的實戰技能,讓救助人員知道在面對某種險情時如何處置,如何有效使用救助設備等。當前內河水上救助訓練方式主要有理論知識講解和實操訓練,兩者相輔相成。理論知識講解主要是側重于概念、規定、原理等,而實操訓練是以真實的救助設備為基礎,重點在于訓練學員險情應變能力、設備使用能力、緊急救護能力等,這些能力正是現場救助作業所必備的技能。因此在訓練時,應以實操訓練為主,理論知識為輔,注重實戰技能的提高。
3.2創新訓練方式,將實操訓練與拓展訓練有機融合
為增強訓練效果,針對不同層次的人員將救助技能融入到拓展訓練中,通過趣味活動方式來掌握相關實戰和團隊合作技能。針對實操訓練中的救助技能,采用“智能沖關”的模式,將體能、游泳、拋投救生圈、發射拋繩器、救生繩橫、潛水、落水人員救助等相關技能融入到“沖關”訓練中,增加訓練的趣味性,使學員在學到實戰技能的同時,提高學習的積極性。
3.3應用新技術,將案例教學通過電子模擬手段實現情景再現
隨著船舶操縱模擬器和交通智能系統應用的日益成熟,以前在課堂上討論的案例可以通過該系統還原事故發生的場景,能夠展現船舶的操作過程、事故發生過程、救助行動過程等,通過畫面和親身參與的模式,能直觀體驗到在不同階段采取案例中的措施后的效果,找到事故發生原因,找出救助行動中的不足,吸取教訓,將相關經驗有效應用到實際救助工作中來。
3.4量體裁衣,個性化設計訓練方式
根據不同的救助訓練對象對救助技能的要求,有針對性地采用不同的訓練方式。例如針對指揮人員,課程安排主要涵蓋溝通與協調、救助資源管理與應用、領導與決策、媒體互動等相關課程內容,可采取利用電子模擬系統訓練和現場綜合演練的訓練方式。針對水上救助人員,課程安排重點強調實操技能,包括游泳、救生器具使用、消防設備使用、拋繩、攀爬設備的使用、潛水設備的使用等等,可采取單項設備使用訓練和“智能沖關”模式的競技訓練。針對學校學生,課程安排為水上的安全注意事項,可采用游戲的訓練方式。這種針對不同對象的個性化訓練方式,能有效保證不同層次人員的救助技能需求的同時,激發其學習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