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彬
摘 要:隨著“科學興國”觀念的提出,我國教育財政支出逐年增加,但是,仍存在投入總量不足和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問題。簡要研究了教育財政支出現狀,分析了教育財政支出總量、所占GDP比例、教育資源分配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建議,以加快教育財政支出結構的調整,發揮教育在實現社會協調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教育;財政支出;資源分配;教育經費
中圖分類號:F812.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7.101
1 教育財政支出的含義
教育財政支出是指國家財政用于教育的經費支出,其中,義務教育所需資金由財政安排,高等教育則由政府、社會和個人共同分擔。
提高教育財政支出對我國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提升有重要意義,它有助于提高勞動者素質,有助于規范勞動行為,建立和諧的拉動力關系,有助于改善勞動力配置結構。
2 教育財政支出的現狀分析
在科教興國的時代背景下,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從1978年的75.05億元增加到了2015年的25 861億元。由《2011—2015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015年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為25 861.87億元,比2014年增長14.55%;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為4.26%,比2014年的4.10%增加了0.16個百分點。
總體看來,我國財政教育支出呈逐年增長趨勢,但是,仍存在總量不足、所占GDP比例偏低、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等多種問題。具體來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2.1 教育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不斷下降
由《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可知,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自2011—2015年一直呈下降趨勢,從2011年的16.31%下降到2015年的14.70%,4年內下降了1.61%.隨著我國高校的不斷擴招和義務教育普及范圍的擴大,教育財政支出比例的下降極不利于學生質量的提升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2.2 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例過低
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能夠反映國家教育支出的相對規模,衡量各國政府對教育的投入程度。
目前,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仍過低,主要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①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例與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不協調。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1—2015年,我國各級普通學校的毛入學率大幅度提升,其中,小學、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分別上升了0.09%,3.9%,3%和13.1%.但與此同時,教育財政支出占GDP比例的增長幅度卻不大,2011—2015年僅上升了0.33%.總體看來,教育支出不能滿足入學人數的增加,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與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不匹配。②與其他國家相比,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相對偏低。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早在2001年,澳大利亞、日本、美國等高收入國家已達到4.8%,哥倫比亞、古巴等中低收入國家達到5.6%.當時,我國的比例還不到3%,直到2015年我國這一指標才達到4.26%.由此可見,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遠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2.3 教育財政支出結構不合理
隨著高校的不斷擴招,政府對高等教育投入逐年增加的同時,導致義務教育和基礎教育的資金不足,教育支出結構失衡。根據《2015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2015年我國小學、初中、高中、中職、高等學校教育財政支出所占比例分別為14%,20%,18%,18%和30%。從此數據中可以看出:①我國最重視高等教育,對小學教育的投入偏少,其投入比例僅為高等教育的1/2;②我國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度不夠,不利于職業教育的發展。
2.4 教育財政支出區域分配不均衡
我國教育財政支出存在區域分配不均衡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發達地區的教育水平高于落后地區,東部地區的教育水平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究其原因,主要是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距,國家將更多教育資源分配給發達地區,而忽視了落后地區的發展現狀,再加上各地政府對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這種差距更加明顯。
3 教育財政支出的政策調整
3.1 加大教育投入力度,促進教育投入多元化
增加教育財政支出的關鍵在于提高國民經濟實力,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①通過法律制訂合理的教育財政支出目標,明確各級政府間的教育支出責任,確保教育發展的公平和教育資源的合理分配;②采用多元化的投入渠道,政府可以為對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企業減輕稅收,鼓勵企業和社會共同參與到辦學、助學上。
3.2 提高教育財政支出占GDP的比例
我國與其他國家還有很大差距,因此,國家在提高GDP的同時,不能忽視對教育的投入,應該采取有效措施增加這一投入比例,協調好教育以及其他社會事業發展水平與經濟發展的關系,將教育作為財政支出重點領域,予以優先保障。
3.3 優化教育財政支出結構
優化教育財政支出結構,強化基礎和職業教育,一方面,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仍應以小、初、中等教育為先,不應將過多的教育財政用于高等教育;另一方面,我國還應該重視職業教育,加大投資力度,培養更多具有較高技術性和創新性人才。總之,國家應該調整各級教育水平的財政支出比例,減少高等教育支出,增加義務教育的投入,以保證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
3.4 均衡區域間教育財政支出
在實際工作中,要均衡區域間教育財政支出,主要做好以下3個方面的工作:①加大對農村地區的教育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支出政策,擴大農村地區受教育的范圍,尤其是要在農村普及義務教育;②加大對中西部地區教育的投入力度,包括提高教師素質、增加教育設施、改善教學環境等;③盡快解決偏遠地區教師短缺的問題,確保不拖欠教師工資,提高教師的工資待遇,從而穩定教師團隊。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教育財政支出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國家應增加教育財政支出,調整教育資源的分配方案,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進一步加快教育現代化進程。
參考文獻
[1]王廣深,王金秀.我國教育財政支出結構分析及政策調整[J].改革與戰略,2008(1).
[2]王志揚.高等教育財政支出:存在問題、國際比較與改革方向[J].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2).
[3]羅小粉.優化我國財政教育支出結構研究[J].時代金融,2016(7).
〔編輯:白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