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永濤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初中物理新教材更加注重物理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系,也更加注重學生在獲得知識時的內心感受.這樣的安排是遵循初中學生的認知特點的,也是踐行新課改理念的具體體現.物理知識來源于實際生活.只有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才能使學生學好物理這門學科.因此,教師應該讓體驗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落地生根.
一、激發探究熱情,引領學生從中獲得體驗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知識的形成與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探究知識活動具有重要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促使學生在探究知識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情感體驗,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太陽與月球”時,為了激發學生探究熱情,教師可以開展師生互動活動,讓學生的互動中獲得體驗.就太陽黑子的周期性,以及它對月球運動造成的影響等相關知識進行交流,培養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提高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然而,太陽在活動過程中會出現耀斑、太陽風等現象.現在卻把太陽黑子當作太陽活動的標志,這是為什么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太陽黑子的圖片,讓學生討論“黑子不黑”的問題.接著,用多年來對太陽黑子的觀測數據讓學生分析,談談太陽黑子有怎樣的變化規律.最后,共同交流太陽的活動對人類生存的地球有什么影響.這樣的探究知識的過程,學生既獲得了“太陽與月球”這一節所要學習的知識,也獲得了豐富的內心體驗.
二、創設體驗情境,讓抽象物理知識生活化
物理學知識結構嚴謹,概念與定義嚴密、精煉、邏輯性強.有些知識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在理解上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如果僅憑教師的講述,學生可能會因為難以理解而產生消極的認識.因此,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創設體驗式情境把抽象的物理知識情境化、生活化.這樣,讓學生把物理概念、現象、規律與自己熟悉的生活經驗結合到一起.例如,在講“聲音的特征”時,教師可以創設這樣的體驗情境:利用課件播放電視劇《霍元甲》主題歌,開始把音量放得很小,很多學生說聽不清,于是把音量調大.等到是一段低音的時候,就故意問學生這一段是誰唱的呢?學生立即回答說:還是周杰倫唱的啊!只不過是他用假嗓子唱的,只是聲音故意變尖罷了……此時,再來討論聲音的特征,學生有了自己的體驗.這樣,借助學生生活中熟悉的聽歌經驗,使學生了解聲音的特征就是響度、音調與音色.通過電視劇主題歌的播放,讓學生了解到聲音的響度與聲源的振動幅度有關,聲音的音調與聲源的振動頻率有關.同時,學生懂得了不同聲源發出聲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三、強化實驗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心理學研究表明,個體對學習的鞏固與他是否動手去體驗存在直接的聯系.我們知道,物理學的研究與發展離不開認真的觀察與實驗驗證.而體驗式學習就是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并且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學生直接參實驗的過程,一定要觀察、操作、分析、概括,并總結實驗中真實的感受,從而促進實踐能力的提高.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例如,在講“制作調光燈”實驗時,教師可以改進這個演示實驗,盡量讓學生動手做這個實驗.實驗臺上準備了電源、開關、燈泡、鉛筆芯、導線、鎳鉻合金絲、兩只定值電阻(5歐、10歐)等,要求學生動手制作調光燈,有多少種制作方法,哪一種方法能使燈泡亮度持續變化.學生在動手實驗中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如,有的學生改變電源電壓;有的學生改變接入電路中的導體電阻;有的學生改變鉛筆芯的長度;等等.種種方法都實現了讓燈光亮度增加.這樣的實驗過程,強化了學生的認知,也加深了學生的內心體驗,從而使學生獲得深刻的印象.
四、強化操作體驗,提高學生的認知與感悟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選擇適當的切入點創造體驗情境,讓學生利用各種實驗器材在動手操作過程中獲得真實的內心體驗.例如,在講“摩擦力”時,學生對摩擦力這個概念的理解是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學生往往認為摩擦力只是影響物體運動時的阻力.為了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這一現象,教師可以把一輛輕型的自行車放在講臺上,并且架空車的后輪,驅動腳蹬讓后輪不停轉動,然后把后輪放下.這時自行車奮力向前沖.這樣,學生清楚了摩擦力不光是影響物體運動的阻力,也可以是前進的動力.
總之,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產生積極的內心體驗.體驗式學習順應了初中學生的認知規律,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