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軍
自主探究就是要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落實,在教師的指導和輔助下,自主地進行探究,自主地尋找解決辦法,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在教學過程中自主探究的方式有很多,不論采用哪種方式,教師都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自主探究,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問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一、提出問題,促使學生自主探究知識
教師可以借助師生的交流溝通或是采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形成初步的認識,然后利用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框架結構,同時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曲線運動”時,對于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這個知識點,教師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看飛輪磨刀時飛出火星的情況,以及轉動傘柄時雨滴飛出的情況,并提出問題:火星和雨滴飛出后,做的都是曲線運動,也就是速度的方向總是在變化,那么如何明確速度的方向?用問題指導學生進一步學習切線的定義,為學生認識曲線運動的速度方向奠定了基礎.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探究情況,進一步提出問題:如果說速度變化了,你能清楚地說出其中包含了哪些情況?如何理解課本中提到的只要物體做的是曲線運動,就一定會存在加速度?讓學生討論交流、自主探究,然后讓學生對探究的結果進行總結發言.這時教師要注意對學生交流得到的結論給出必要的講解,使學生形成嚴密的思維意識.通過提出問題,指導學生自主探究,再加上教師的按時講授,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并形成知識框架,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任務驅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師要注意在課堂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通過布置任務,驅使學生加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學會自主地分析思考、合作交流、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講“運動的合成與分解”后,對基本內容進行應用時,教師可以以問題情境的方式給學生布置任務:在抗洪搶險中,要把一批救災物資送往河的正對岸,那么船上的舵手要怎樣把握好船行駛的方向?然后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案.教師把學生的解題過程利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示出來.結合學生的思路,教師進一步對學生的能力進行拓展:如果水的流速很大,是否船都能駛達正對岸?通過問題提示學生進行再次交流和討論,大家積極發言,尋找解決辦法.最后為學生布置更高要求的題目,需要學生在課下自己思考,努力尋找解決方法:如果船的速度比水的流速小,舵手要怎樣駕駛船只,才能使船渡過河的位移最小?教師布置的這些任務,都是與本節課相呼應的.這種多樣化的任務設置,能使學生對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的認識更加透徹,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過教師給學生布置任務,利用任務來驅使學生投入到課程學習中,能讓學生主動探究學習,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三、合作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新課程的實施,物理教學也在考慮如何使學生收獲更多的科學知識.合作互助式學習,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自主探究,加上合作互助,使學生討論交流,采納各種見解和論點,力求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更加全面的方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學生合作學習的前提是,教師要為學生創造溫馨的教學環境,指導學生善于聽取不同的意見,使學生能從中得到啟示并經過思考形成正確的觀點,提高自己的認知水平,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例如,在講“用單擺測定重力加速度”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實驗,通過小組合作開展自主實驗探究.根據單擺的周期公式可知:要想測定重力加速度,就要先測定單擺的擺長、其運動的周期,從而測出重力加速度.在合作實驗之前,教師提醒學生注意要測量的幾個物理量在實際操作時應如何具體操作:如何測量單擺的擺長、擺球的周期將要如何計算、懸掛小球的懸線如何懸掛,對該實驗又可以怎樣進行改造.根據教師提出的引導意見,學生小組合作實驗,自主思考,討論交流,出現了很多創新實驗:改變擺球的質量和擺球的大小;調整懸線的長短;加入磁場測定重力加速;等等.最終實現了通過變通一個實驗成就多個實驗的景象.通過學生在組內的自主思考,相互間的合作探究,使學生在學習中能靈活地轉變應對策略,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集中學生的智慧,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
總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采用自主學習、探究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積極、主動地融入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從而促使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