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美
一節好的物理課堂,不僅要有好的開始,還要有一個好的結尾.課堂教學的結尾部分對整節課的教學來說很重要,教師要重視課堂結尾的授課方法.結尾可以把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加以提升以及總結,它對本節課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結尾也可以統領整節課的知識、承接前面的內容并啟示下面將要進行的內容學習,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對課堂結尾的利用,直接關系著物理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讓初中物理課堂的結尾“亮”起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總結性結尾,點亮課堂教學
教師可以利用簡潔的話語,把本節課所講授的內容、物理方法以及整體的教學框架進行梳理總結,讓知識點盡量突出,使學生通過教師的結尾總結,對本節課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幫助學生準確掌握知識,并靈活應用.同時,可以通過課堂結尾部分,彌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間斷,培養學生的連貫思維.例如,在講“牛頓第一定律”后,教師可以對本節課進行總結:本節課一共講述了三個層次的內容,這三個層次都利用了現象和實驗,其中涉及科學家及其發表的論點,又有綜合的評價.第一個層次是從推重物和拉動重物的實驗入手,引入科學家亞里士多德并給出他的觀點,最后給出對他的觀點評價:這種分析太膚淺,導致結論是不正確的.第二層次是從小車的斜面理想實驗開始,引出科學家伽利略,并明確給出他的觀點是當沒有外力作用到小車上時,小車就會保持不變的速度永遠沿直線運動下去,最后對他的觀點給出的評價是:分析不夠全面,導致所給的結論不夠完全.第三層次是其他科學家的很多研究,尤以牛頓比較突出,他提出了牛頓第一定律,給出的這個結論明顯很全面,結論一致被后人沿用.這個課后小結,就是把本節課的課本思維過程加以總結分析,主要準確地說出了物體的運動和其所受的力之間存在的關系,把錯誤的思維過程和正確的思維過程用列舉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提高學生分析、總結的能力.
二、呼應式結尾,點亮課堂教學
呼應是針對課堂教學的開始和結尾的呼應.為了讓學生盡快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給學生提出一些具有懸念的問題進行新課的引入,以求用懸念刺激學生的課堂學習欲望,當授課進行到結尾部分時,教師不要忘記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解決課堂教學開始留下的懸念性問題,消除學生心中的疑問,使懸念問題得到圓滿結局.例如,在講“光的反射”時,教師在課堂引入時采用了一個場景:在一片漆黑的空間,有一個人懸在空中,周圍沒有任何東西支撐,提出問題:人怎么能懸在空中呢?難道人長了翅膀嗎?要想解開其中的奧秘,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就能清楚了.下面進入新課學習——光的反射.通過一節課的授課,當進行到結尾部分時,教師為了解開學生已經渴望一節課的懸念,采用了呼應式的結尾形式.教師針對開始的實驗舊事重提:上課開始做的實驗訣竅到底在哪里?漆黑一片,我們什么也沒看見,可是人為什么能懸在半空呢?學生:有一個支架放在那里,是支架使這個人懸在空中.教師:怎么看到支架的存在,這是什么原因呢?學生:是因為支架產生了漫反射的緣故.教師:我們發現,舞臺上除了人所處的位置外,其他地方的光線都很弱,所以就不會有光線進入到我們的眼睛中,導致我們看不見那個支架.在舞臺上確實是存在支架的,就是我們看不太清楚,如果把它拿到這里來,自然就能看到支架反射的光了.這就是這個實驗的奧秘.這樣,讓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開心中疑慮,提高學生學好物理的信心,從而讓初中物理課堂的結尾更加明亮.
三、懸念式結尾,點亮課堂教學
在一節課進入結尾階段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些具有對后面將要學習內容有關的問題,給學生制造一些懸念,當學生還有向下聽的意愿時,一下就把話題收住.這樣,學生余猶未盡,產生自發尋找答案的念頭,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懸念結尾的方式,利用提出問題的方法,把課堂伸展到課外,為學生架起一座新舊知識聯系的橋梁,促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
總之,課堂教學的結尾部分需要巧妙地利用,它能讓學生跟隨教師把本節課的知識加以歸納、總結,讓學生掌握知識點,使教學內容得到深層次的提升.這樣,能把學生的思維引領到更高境界,把教學推入高潮,從而讓初中物理課堂結尾“亮”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