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素玲
利用概念圖進行復習教學是一種有效的新型教學方式.教師巧妙地利用概念圖進行復習教學,不僅能深化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印象,使其在梳理基礎知識時能查漏補缺,還能利用概念圖對學生進行變式訓練,提高其解題能力.下面就概念圖在初中數學探究式復習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究.
一、構建概念圖,加深印象
在復習教學中,采用分組學習法,能使學生主動梳理學過的知識,并在舊知識中進行探索,力求達到“溫故而知新”的學習目的,深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生開展小組復習活動時,教師應巧妙利用知識概念圖指導學生進行高效率的復習.在構造概念圖時,教師要格外注意概念圖的精簡性和實用性以及高度概括性,不能只是單純地對知識進行壓縮羅列.此外,教師應利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這樣,既能減少過多使用粉筆對教室環境帶來的粉塵污染,又能使概念圖構造得更為規范和清晰明了,從而促進學生對概念圖以及相關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復習“有理數”時,教師可以事先準備好相關的復習PPT,尤其要構建好相應的概念圖,并將學生隨機分為若干個小組.在開展小組復習活動時,教師要利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構建好的概念圖,并利用概念圖對學生進行復習引導.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高度概括性的概念圖,并讓學生回顧性思考有理數主要分為哪兩塊,整數、分數與有理數有什么關系.學生進行小組知識梳理、討論、得出結論:“有理數分為正有理數和負有理數,分數和整數都是有理數,正整數和正分數是正有理數,負整數和負分數是負有理數.”教師應在予以學生口頭表揚的同時將相應的概念圖展示出來.通過分組復習,結合概念圖的引導,在很大程度上加深了學生對已學知識的印象,并提高了自身的學習能力.
二、梳理基礎知識,查漏補缺
在上述環節中,教師利用復習概念圖對學生予以循序漸進的引導,不僅能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對知識框架進行自主構建,還使學生對“有理數”這一已學章節的知識內容有了進一步的復習梳理.盡管如此,這也只是讓學生對該章節知識內容的概念和定理進行初步的印象加深而已,并且這屬于一種瞬間記憶,學生對這些知識記不了多久就會忘記.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概念圖對學生進行典型的習題訓練,持續性加強學生對已學知識尤其是基礎知識的復習力度,使學生對這些知識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和記憶.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將學生轉化為復習的主體,注重對學生自主復習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在自主復習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進行針對性查漏補缺.教師通過概念圖對學生予以點到為止的引導,提高復習效率.
例如,在復習“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以將經典的課堂教學習題融入到概念圖中,引導學生對經典習題進行解答.如,教師在概念圖中設一一元一次方程式“3a+4a=35”,并向學生進行相關講解:“某數的3倍與4倍的和等于35,假設某數為a,那么如何求出這個未知數呢?”此時,學習能力相對較好的學生會立即在草稿紙中進行演算,而學習能力相對較差的學生會翻開課本尋找相關的知識和例題進行解答.當有學生算出答案后,教師可要求其上臺進行演算,并在其得出正確得數后予以肯定和表揚,而后在概念圖中引出具體的算法.
三、變式訓練,提高解題能力
經上述兩個環節后,學生對已學知識中的概念、基礎知識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深化,也就相當于打好了一定的復習基礎.不論是教材中精選的典型例題,還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講解的常見題型,都無法讓學生對主干知識中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理解和掌握,而且數學學科的奧秘和趣味性就在于利用數字進行各種變化多端的計算.因此,僅掌握相關概念和基礎知識是無法滿足該學科的學習要求的.因此,教師應在利用概念圖引導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一步使學生對各類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進行深入性的理解和掌握.在講解相關例題時,可以利用概念圖注解功能的靈活性,將其進行適當的隱藏或顯示,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例如,在復習“單項式乘單項式”時,教師可以在向學生展示相應的概念圖時把握好注解功能的顯示節奏,給出疑問式的概念圖“3a×4a=12a2,3a×4b=?”讓學生自主進行計算,考慮到部分學生的接受能力較弱,教師接下來應針對學生不理解或計算不下去的地方展示出相應的注解,引導學生化解難題,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總之,概念圖在初中數學探究式復習中的應用,不僅能將抽象的知識通過圖表的方式直觀地表現出來,有利于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與梳理,還能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