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彩珠
摘要:本文主要基于重力與引力相關概念,探究高中物理概念轉變教學策略.
關鍵詞:高中物理 概念轉變教學
高中學生的物理知識與概念都是在學習中逐步構建的.概念的有效轉變,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與探究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物理概念的科學構建,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點與關鍵,也是學生進行物理探究、提高物理學習能力與自身體驗的基礎所在.因此,在高中物理概念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物理知識網絡的梳理與構建有著重要意義.
一、物理概念綜述
第一,物理概念的構成.物理概念主要分為前概念以及迷思概念兩個組成部分.首先,前概念.就是泛指學生已有的相關物理知識,學生對于事物的認知能力與方式.也就是在教師講授知識之前,學生對于相關事物的看法與觀念.前概念是學生自身知識系統的關鍵組成部分,無論學生自身的前概念是否積極、正確,都是學生學習相關知識的基礎所在,學生基于自身的前概念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問題的探究與解決.因此,教師要加強對前概念的重視,將其作為物理概念教學的基礎.其次,迷思概念.就是在教師講授相關知識的過程中,教師的教學理論與學生自身思維模式與概念知識間存在的內在沖突或差異性,對學生學習與理解相關知識帶來困擾.迷思概念的形成主要與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及交流等有關.學生通過自己的想法,利用這些與公認不同的概念,對各種物理問題進行解釋.
第二,物理概念的轉變.基于物理概念的組成,教師明確了前概念與迷思概念在學生的思想中是客觀存在的,無論其是否正確,都是教師應該正視的問題.在講解物理知識之前,教師要對學生自身的前概念以及迷思概念進行系統了解,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科學的方式,不斷塑造與更新學生的相關物理概念,進而提高學生對全新的物理概念的理解與運用能力.這整個過程,就是概念轉變的過程.在概念轉變教學中,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為重視,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轉變學生新舊概念之間存在的各種沖突問題,進而解決學生存在的迷思概念,提高學生對一些物理概念的認知能力.
二、高中物理概念轉變教學策略
第一,構建情境.情境構建與創設是物理教學的重要方式之一.物理知識相對較為抽象,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是存在一定困難的.同時,因為學生自身前概念的影響,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容易產生各種問題與困惑.教師要根據相關教學內容,科學合理地設置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直觀體驗,進而提高學生對相關物理概念的理解.教師要根據學生自身的需求,有針對地構建相關物理概念,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消除學生存在的各種問題與困惑.例如,在講解重力與引力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構建教學情境:首先,將學生按照同桌的方式進行小組劃分,間隔一臂半的距離彼此相對站立,并進行推動,其中一個學生在推動過程中會明顯地感受到另一個學生也對自己產生了力.然后,以組為單位,發放皮筋,讓學生同時拉動,學生發現力的產生,并讓學生感受誰的力更大一些,學生對此產生一定的猜測,再讓學生同時拉動彈簧秤,學生發現彈簧秤的數值一致.最后,適當提出力的相互概念,讓學生了解力是無法單獨存在的.這樣,提高了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轉變,更新了學生的相關物理知識.
第二,課堂實驗.在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有著重要作用,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教學轉換抽象的物理知識.同樣,在物理概念轉變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地應用此種方式.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引力與重力相對較為重要.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其相關概念逐漸升華.在生活中,學生對于引力與重力有一定的了解與認知.因此,學生對于引力與重力的前概念相對較為深刻,不利于相關物理概念的轉換.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方式,加強學生對物理概念的轉換與理解.例如,在講“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可以開展如下實驗:首先,通過面積相同的兩張紙片以及一張白紙作為主要實驗工具;其次,向學生提出問題:兩種重量不同的物體,那個下降速度更快?大部分學生的答案都是,相對較重的物體下降速度較快.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實驗演示,將紙揉成團與報紙在同一高度內同時松手,學生發現紙團先落地,這時學生就會對自己產生一定的疑問,認為自己的想法是錯誤的 ,然后教師再將另一張紙做成粉筆大小的圓柱體,然后重復實驗步驟,學
生發現兩者的下降速度相同,此時學生就會充滿疑問,自身的前概念就與實驗產生了一定的沖突,教師進行適當引導,就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此時,教師引導學生探究空氣阻力的相關問題,提高了學生對物理概念的了解.
第三,教學實踐.研究教材知識發現,重力與引力的概念不斷深化,涉及其他相關領域的知識、概念.這些教學內容與知識相對較為分散,學生無法在特定的章節中對物理知識進行深入了解,也就無法理解物理知識、概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提高對相關物理知識的了解與掌握能力,通過對重力、引力相關概念的系統設置,利用縱向課程引導,提高學生對其深入認知,進而構建科學的概念轉換教學模式.其一,針對重力以及引力教學課程的縱向構建與設計.在講重力與引力物理知識時,教師要對其進行系統的安排、科學的統籌,分層教學、深化銜接,提高學生對重力與引力概念的認知與了解.例如,在開展相關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圍繞重力與引力教學重點,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自身的前概念內容,有針對地設計相關問題:重力、萬有引力以及向心力的基本概念與內在關系是什么?其二,在開展課程設計與互動活動中,教師要具有一定的概念轉換思想.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提高對學生迷思概念的認知與了解,利用合作學習模式、物理探究實驗等方式,引發學生自身的概念沖突,深化學生的概念理解.在設計與開展活動時,教師要利用學生之間的討論與探究,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進而加強學生的前概念認知沖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的迷思概念.例如,教師可以提出地球上的不同位置上,物理的重力有沒有變化等問題,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拓展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解決學生的迷思概念.其三,引入全新的物理概念,提高學生自身的概念沖突解決能力,逐步樹立全新的物理概念.例如,在講重力知識時,教師可以對重力與地球吸引力的內在關系、存在的區別以及重力大小、重力方向以及重心的概念等相關知識與概念進行引入.在教學中,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設置有效的問題,合理地安排課程,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總之,概念轉變教學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有著顯著的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優化概念轉變教學模式,轉變學生自身的思維模式,提高學生對各種物理概念的認知與理解.
參考文獻
姜民.淺談高中物理的概念轉變教學——以重力和引力概念教學為例[J].教育實踐與研究(B),2013,09.
范增.我國高中物理核心概念及其學習進階研究[D].西南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