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開始,民革省委以“國有企業供給側改革”為課題,在對我省國有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選取了全國六大老工業基地中的遼寧和重慶,同時又選擇了民營企業發展較好的浙江、四川進行調研,盡管這些省市在國企供給側改革上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和困難,但有些做法還是具有“他山之石”的作用,希望能夠通過實例分析,為我省提供參考。
一、遼、浙、川、渝發展的理念與啟示
1.解放思想是深化國有企業供給側改革的前提
轉變發展方式,首先要轉變發展理念。重慶青山工業有限公司本是一家軍工企業,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其不斷調整思路,改善供給,從特種產品生產轉換到變速器生產雖然困難重重,但其以“壯士斷腕”之心依然把轉型作為企業發展的強大動力,目前已是中國最大的專業變速器生產企業。這一轉型體現的就是熊彼特講的“創造性破壞”,即通過企業轉型、內部革新,使新興的更有活力、更有效率的產業替代失去活力的產業。
2.創新驅動是激發企業內生發展動力的基礎
過剩產能的實質是創新能力和技術的欠缺。面對產能過剩的現狀,沈陽大力吸引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產業項目聚集,努力成為“中國制造2025”對接“德國工業4.0”的典范,依靠創新和技術打造轉型發展的新引擎。杭州未來科技城始終堅持“人才引領、創新驅動”,目前已引進海歸人才1850余名,去年,25平方公里重點建設區實現技工貿總收入1539.8億元,增長54.4%,成為杭州的重要增長極。
3.服務型政府是實現國有企業良性發展的保障
良好的市場環境是發展的前提,多出特惠式政策,少提限制性政策是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題中之義。重慶璧山區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企業搭臺,大力引進配套產業,共有上下游16家企業對青山公司進行本地配套,經濟發展帶動系數非常大;杭州積極搭建創客平臺,一面對接有資金有創新需求的企業入駐,一面引導“有夢想、有激情、有知識、有創意”,但“無資本、無經驗、無市場、無支撐”的大學生創業創新,使他們的“夢想變成財富”,這些都體現了政府從管制型向服務型的轉變。
二、我省國企供給側改革的問題與矛盾
1.產業結構單一偏重,經濟發展缺乏回旋空間
目前我省“老字號”、“原字號”產業多,高新技術產業占比低,產品結構單一,附加值小,同質化競爭激烈。一旦市場波動,“多米諾骨牌效應”和“蝴蝶效應”明顯。
2.現代企業制度仍需健全,股權多元化探索步伐緩慢
以規范化董事會建設為核心的現代企業制度還沒有完全建立,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上,民營企業囿于國企的歷史遺留問題以及在決策機制、法人治理結構運行等方面的差異,顧慮很多,積極性不高。資產證券化率較低,目前,我省國有控股上市公司有7家,證券化率遠低于上海、深圳等省市。
3.創新人才流失嚴重,國有企業內生增長動力缺少
截至2015年底,我省經營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較上一年度減少5182人,減少10.2%,高級職稱人數減少175人。國有企業受分配制度等制約,用人留人的體制機制不夠靈活。人才不足,導致大部分企業缺少核心關鍵技術,市場變化了,供給產品卻沒變,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差,企業創新增長機制沒有真正建立。
4.發展理念僵化滯后,生態優勢開發釋放不足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黑龍江的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這句話有“醍醐灌頂”之效。我省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冰雪、大森林、大農業,這些資源大多都在農墾、森工等國企手中,但以往一說到冰天雪地,人們想到的就是惡劣的自然環境,甚至將資源稟賦當作包袱,在這樣的思維下,出現了一些資源無視、短視行為,對于資源開發利用不足,生態紅利釋放緩慢。
三、國企供給側改革的建議與思考
1.解放思想,用“五大理念”引領我省國企供給側改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東北發展,無論析困境之因,還是求振興之道,都要從思想、思路層面破題。”應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對于我省出臺的相關經濟發展政策和文件進行梳理分類,對于一些不符合時代發展的政策及時廢除,并針對我省相關主要產業提出具體的供給側改革方向,避免方案在文件上空轉。
2.轉方式、調結構,用“加減乘除”做好國有企業轉型升級改造
建議對我省國有企業進行梳理,科學研判哪些產業存在過剩產能,哪些屬于階段性困難,哪些產能需求不足,找準問題癥結。做好“加法”,就是要“發展一批”。對于傳統優勢產業,如裝備制造、石化等,應以市場為導向,積極對接《中國制造2025》,運用“互聯網+”進行升級改造,盤活工業存量資源。“創新一批”,對于戰略性新興產業、石墨產業等具有潛力的產業,發展創新,提高產品附加值,使產業鏈向中高端集中;做好“減法”,即淘汰落后產能,對于產能嚴重過剩,無力轉型的僵尸企業,如龍煤集團的部分下屬煤礦進行“清理退出”;做好“乘法”和“除法”,即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政策和服務,通過簡政放權和創新驅動,不斷推動我省國有資本向高端成長型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特色優勢產業集中。
3.優化發展環境,用科學的制度釋放企業活力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共取消和下放行政權力578項,相當部分是針對國有企業的簡政放權。在此基礎上,仍需“添柴加壓”,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程度減少政府對微觀事物的管理,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著力推動從管制型政府向服務型政府轉變。
4.完善現代企業制度,用“混合所有制”探索完善國有資產管理體制
探索國有與非國有有機融合的各項體制機制,規范和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設全面具體的股權管理機制,強化規范操作和過程監督,既保證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又保證民營資本的合法權益。同時,創新國資監管體制機制,實現國有企業管理從管人、管事、管資產到管資本為主的轉變。
5.進一步加強人才建設和儲備,用創新驅動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建立人才發展基金,防止人才進一步流失,構建與現代企業制度相融合的市場化選人用人機制,造就一批懂市場、懂經營、懂管理,對新業態、新產業有敏銳性的優秀企業家隊伍,同時從后續保障,如住房、養老、子女上學等給予充分優惠。加大技術創新,利用我省高校科研優勢,引導企業加大產學研合作,用創新驅動打造我省國有企業發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