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努力走出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優勢充分釋放的振興發展之路”,針對石油資源型城市進一步給出了“油頭化尾”的轉型良方,結合學習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就大慶的轉型發展談幾點認識和思考。
一、揚石油勘探開發技術之長,避石油資源不可再生之短,積極拓展外部發展空間
大慶“因油而生、因油而興”,“油經濟”仍然是大慶發展的重要支撐。現在石油資源量越來越少,石油資源不可再生的“短板”逐漸顯現。在50多年的開發建設中,大慶油田的油勘探開發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保持油田規模總量和經濟貢獻的相對穩定,就必須揚石油勘探開發技術之長,避石油資源不可再生之短,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拓展外部發展空間。
盡管當前受到“低油價”的沖擊,大慶油田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走出去”的機遇和優勢依然存在。建議我省積極落實與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簽署的《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通過組建混合所有制的外向型企業,在油氣勘探開發、煉化項目、油氣管道和倉儲配套設施建設,以及油氣供應、工程技術服務、工程建設、裝備制造等領域開展合作,大力拓展外部發展空間。
二、揚石化產業基礎之長,克距離消費主市場遠之短,扎實推動石油精深加工
大慶石化、大慶煉化、中藍石化三個央企構筑起了大慶石化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和規模優勢,形成了大慶接續產業發展的比較優勢。同時,由于大慶處于我國的北部邊陲,距離石化產品消費主市場較遠,沒有海運港口,物流運輸時間長、成本高是我們的“短板”。做好“油頭化尾”的關鍵環節,就是要揚石化產業基礎之長,克距離消費主市場遠之短,在拉伸化工產品產業鏈上下功夫,用新技術、新工藝拉長產業鏈,把有限的資源吃干榨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有效降低產品對運輸成本的敏感性,提高市場競爭力。
要充分利用東北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有利契機,發揮大慶地區橡塑產品富集的優勢,大力發展應用于管道輸送、包裝、汽車、建筑、農業等領域的橡塑產品延伸加工產業,實現原料生產與后加工緊密結合,減少大宗原料外運。要切實加強與大慶石化、大慶煉化、中藍石化發展規劃的配合與銜接,加大石化下游項目招商引資力度,重點圍繞“煉油/乙烯丙烯-有機化工原料—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煉油/芳烴—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聚酯”兩條主線,大力發展市場前景好、產品附加價值高的產品,推動產業向高端化、專用化、精細化方向發展。同時,積極向國家爭取在大慶布局2000萬噸規模的國家原油儲備基地,并納入國家第三期建設規劃,給予大慶一定的儲備原油使用額度,為石化產業發展提供可持續的原料供應。
三、揚科技創新資源之長,補體制機制僵化落后之短,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習總書記指出,“萬峰磅礴,必有主峰。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最終要靠創新引領”。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大慶油田設計院、中國石油大慶化工研究中心匯聚了大批高端科技人才,為強化創新驅動,形成發展內生動力打下了良好基礎。與此同時,民營經濟偏弱、市場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實現科技優勢向產業優勢轉變的體制機制還不夠完善,形成了大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短板”。
落實好總書記“向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要發展”的指示精神,就必須揚科技創新資源之長,補體制機制僵化落后之短,出臺鼓勵科技人才創新創業優惠政策,推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就要推進市校深度融合,打造產業創新發展平臺,加快匯集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新動能,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在提升大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模和水平上,建議重點突破地企混合所有制發展瓶頸,推動股權多元混合、優勢要素聚合,打造一批體制靈活、運轉高效、競爭力強的混合所有制市場主體。
資源型城市轉型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只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的指示和要求,及早地規劃轉型發展,大慶“石油城”才能擺脫因石油資源枯竭帶來的嚴峻挑戰,實現城市的持續繁榮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