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志勇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是中央對美麗鄉村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也是百姓建設美麗家園最真切的愿望。我省是傳統農業大省,農村地域面積廣闊,但是多數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臟、亂、差嚴重。因此,我省建設美麗鄉村,就必須加快農村環境整治步伐,讓廣大農村盡快變成干凈的農村、整潔的農村、生態文明的農村、美麗的農村。
一、農村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秸稈柴草亂放,焚燒秸稈雜草;
(二)垃圾亂倒,糞土亂堆;
(三)豬圈連廁建街邊,污水隨地潑灑;
(四)庭院沒有環境設計;
(五)環境基礎設施差;
(六)小廣告亂貼亂畫。
二、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的對策建議
一是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村民的環境意識和健康意識。采取豐富多彩的宣傳方式,在廣大鄉村大張旗鼓地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宣傳,讓鄉村干部群眾了解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基本知識及整治環境的意義、方式和技術,了解環境與健康、衛生與健康的關系的關系等,讓鄉村干部切實提高環境意識,增強衛生健康意識,從而變被動為積極主動參與環境綜合整治。
二是摸清底數,制定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建議對我省農村環境的現狀進行詳細調查,摸清底數。在此基礎上,規劃部門應當指導各地、各村制定適合本地、本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規劃。各地、各村應按照規劃進行環境綜合整治。各地政府也應當出臺更合適、更適用的激勵政策和管理規定,推動此項工作順利開展。
三是加強領導,建立健全組織機構。組織機構是保證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因此,政府應當成立由政府相關領導擔任負責人的領導機構,財政、發改、環保、農業、水利、林業、工商、交通等政府部門的有關負責同志為成員,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中遇到的重大問題進行研究,并做出決策,協調有關部門步調一致,共同行動,確保此項工作順利推進。
四是增加政府投入,改善環境基礎設施。省財政要列一塊專項資金,用于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同時,按照省支持、市縣分別配套、村按一定比例出資的辦法籌措資金,整治環境。并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拓寬渠道引進其他資金,加強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改善農村面貌。其中,增加各級政府資金投入是改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的關鍵。
五是以農村產業為支撐,為農民增收提供有力保障。美麗鄉村建設的根基在于鄉村產業的發展,建議發展具有本地特色的農業產業。同時要在資源優勢和基礎條件之上,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率為中心,帶動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加入創新元素,最大限度提高農業生產率;積極發展觀光休閑農業,以當地特色“農林牧漁"業為基礎,因地制宜,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擴大產業鏈,形成規模效應,為美麗鄉村的繁榮奠定堅實的基礎。
六是建立管護機制,保障農村持續美麗。應借鑒城市環保經驗,建議各鄉鎮建立一支保潔合作組織,所有專職環保管理員(或保潔員)均公開招聘;其次建立一套臺賬資料,把列入管理的區域、管理人員網絡、責任書、合同、平時考核督查資料等一并歸檔;再次是建立一支督查考核班子,強化督查,嚴格考核,對農村環境整治的運行進行全程控制,長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