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沁
摘 要:即興式戲劇不同于舞臺上的正式戲劇演出,是指一種即興的、自發的、非展示的,在自然開放的環境下,通過肢體動作、語言,利用簡單場景、道具,進行想象創造表演的戲劇形式。教師在戲劇課程中,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巧妙利用各種策略,引導5~6歲幼兒進行即興式戲劇表演活動,刺激幼兒的感官與想象,深化幼兒的認知和思考,借以不斷提升幼兒的創造能量,充分體驗和分享“我創作、我表演、我快樂。我的戲劇我做主”。
關鍵詞:即興式戲劇;道具;道具聯想;自由聯想
即興式戲劇(創造性戲劇)是美國戲劇教育先鋒溫妮弗列德·瓦德在1930年出版的《創作性戲劇》一書中發展而來的一種即興的、自發的、非展示的戲劇形式。它既不是一段故事的表演,又不同于舞臺上的正式戲劇演出,而是由教師根據戲劇課程、特定需要,幼兒的年齡特點、能力、知識經驗、興趣等因素,以戲劇游戲或小劇場的技巧建立群體參與的互動關系,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創造力、相互合作,在虛構的情境中將自己內心的想法轉變為可視、可聞的行動。
5~6歲幼兒的思維發展是從具體形象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對一切充滿好奇,喜歡“以物代物”、假想。即興式戲劇表演主要是依賴幼兒的想象能力和虛構能力,教師靈活運用戲劇表演的各種策略,并扮演好“支架” 的角色,提供給幼兒適當的支持,讓幼兒的創造潛能表露無遺,在真實與虛幻之間來回穿梭、自由表演。在戲劇課程實施中,各種布料、廢物利用材料(繩子、紙杯、彩色襪子、PUC管、塑料排煙管道管、海綿等)都是幼兒感興趣的、節約經濟的、替代作用強的、創作空間大的小道具;開放式可流動的空間場景的巧妙利用,都可以開啟幼兒的創意思維,進行即興式戲劇表演。
一、道具聯想,開啟想象的“馬達”
戲劇是多種藝術的綜合體,也是多重創意的組合,它融合了多種藝術的表現手段。道具就是綜合體中直接的、外在的表現之一,很多的戲劇表演需要借助道具來達到藝術的效果。在幼兒園進行即興式戲劇表演,想象的練習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一個個小道具的聯想,激活幼兒潛在的戲劇表達和創作的才能,使其在自由不受約束的氛圍中,達到“以玩的創造實現藝術的目的”。
1.自由即興聯想
教師提供給幼兒各種“小玩意兒”(如廢舊材料),讓幼兒進行一物多變、多功用的聯想,對人或物進行模仿、造型。以長的彩色絲襪為例,教師問幼兒:“絲襪能充當什么,能用動作表現出來嗎?”幼兒發揮想象,邊做邊想:當弓,做射箭的動作;將絲襪團成團,當保齡球扔;對折當槍;當綢帶,翩翩起舞;遮住一邊的眼睛,當加勒比海盜中的杰克船長;等等, 聯想十分豐富。通過對這些小道具的聯想,幼兒便能理解、表現角色的典型特征,這能為他們今后的表演打下基礎。
2.命題即興聯想
教師給出幼兒生活中比較熟悉的環境、人物、動物命題,引導幼兒借助小道具進行想象表現,這是將生活轉化成藝術表演的好方法。
(1)以環境命題為例:必須建立在幼兒已有經驗及其在頭腦中所獲得的表象的基礎上。如教師告訴幼兒:“我們在肯德基。”幼兒在準備的眾多小道具中自選一樣進行表演,有的幼兒將紙桶的紙拉出一點當冰激凌,表演吃得津津有味;有的將月餅盒蓋當托盤,扮服務員招待客人;有的拿PUC管當掃把,模仿肯德基的清潔人員打掃衛生;有的拿塑料排煙管道管當吸塵器。
(2)以人物、動物命題為例:利用不同的小道具,“模仿”人或動物的各種特性及其身體的細節再現、復制。如教師給每個幼兒一根PVC管,讓幼兒想象自己是消防員和思考用PVC管當道具進行表演。
3.組合即興聯想
這可以是兩個或多個幼兒利用一種道具的合作,也可以是一個道具和一個或多個道具的組合聯想,教師可以逐漸增加難度,引導幼兒加入語言、表情。如兩個幼兒為一組,使用繩子即興聯想:一個幼兒用繩子當手銬將另一個幼兒手綁住,自己把繩子對折當槍扮成警察,創作表演可能發生的事情。這種利用小道具的即興式聯想符合幼兒的特點,是循序漸進的、開放的、以幼兒為中心的聯想。在這個活動中,幼兒因為不受標準答案的控制而建立了正向的自我概念,和大家一起想象玩耍,積累了表演的經驗,還能讓自己的特點、興趣及能力受到同伴的接納和尊重,并且享受掌控環境的感覺。
二、借助道具,設置情境,激勵合作創作的熱情
即興式戲劇表演本身就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道具的聯想只是過程中的基礎部分。幼兒要擁有充分的機會與權利去思考和表達自己。教師應借助道具,設置情境,引導幼兒彼此互動合作、腦力激蕩,從發現問題、醞釀靈感、協商執行的過程中,開創出新的創作激情。
即興式戲劇需要情節連線,借助場景和道具的配合,加入動作、表情、語言才能稱之為即興式戲劇表演。以繩子為例,教師以一個小女孩不開心為例,讓幼兒利用道具創編幫助她的故事。這時群體的合作智慧就非常重要,教師引導幼兒自由組合,進行討論和創作,思考角色如何分配,設置怎樣的情節,需要什么樣的場景,說什么臺詞等。討論好后,教師請幼兒分組進行表演。其中一組,創作了一個游樂園的故事,請個子高的老師幫忙將繩子一頭抓住高高舉起,幾個幼兒抓住繩子的另一頭,圍著中間高的老師走,組成“旋轉木馬”;兩個幼兒扮小朋友,看見坐在地上哭的小女孩,表演如何安慰小女孩,帶她在游樂園開心地玩旋轉木馬的故事。每一組的表演都不同,這就是孩子們喜歡的即興式戲劇。這種現場即興、自發的創作戲劇表演,不僅能讓幼兒實現有意義的溝通,也能多方面促進幼兒的發展,使其獲得表演的經驗。
三、設置開放式、可流動的戲劇空間
即興式戲劇不同于舞臺上的表演,它更具開放性,幼兒的即興式戲劇可以發生在操場上、草地上、滑梯上等任何地方,不要讓光鮮亮麗的舞臺束縛幼兒戲劇天性的自由萌發和生長。開放式的場景、可流動的戲劇空間體現了想法與行動的對話,這完全是幼兒自發主導的表演形式,是幼兒創編的各種“現場演出”。教師準備裝各種材料的整理箱、可移動的場景板等,幼兒自由選擇道具,自己裝扮、編情節、對話、動作、分配角色,制定表演需遵守的契約,在開放的操場、教室、走廊自己布置需要的場景進行即興式表演,而且不同的幼兒和不同的組可以在布置的不同場景中流動,進行不同的即興式戲劇表演。教師做好影像記錄,幫助幼兒分享演出成果,討論總結演出經驗,調整材料,不斷給幼兒新的戲劇挑戰。
幼兒園的戲劇應摒棄劇本先行、排練式的成人戲劇教育套路,而且在現實生活中舞臺上正規的幼兒戲劇表演機會是有限的。即興式戲劇表演卻是幼兒生活的常態,幼兒能從參與的過程中得到積極而正向的經驗,激發戲劇創作的熱情,把自己的想法付諸行動。教師在戲劇課程中,應順從幼兒的戲劇天性,嘗試各種有創意的策略,引導幼兒進行即興式戲劇活動,讓幼兒在感悟和創造的生態中更加自由、暢快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張金梅.表達·創作·表現——幼兒園戲劇教育課程(大班)[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劉 炎.幼兒園游戲教學論[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9.
[3]林玫君.幼兒戲劇教育活動指導:肢體與聲音口語的創意表現[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6.
(作者單位:廣東省珠海市博愛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