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清霞(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編輯┃柳佳
幼升小路上的3個攔路虎!
文┃李清霞(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編輯┃柳佳
讀拼音,認漢字,學英語,算算術……幼小銜接除了這些還有什么呢?寶寶會遇到的最大問題會發生在哪兒?
小學跟幼兒園有質的區別,每個孩子都面臨銜接問題,只是適應程度和完全適應的時間不同。如果只是對孩子進行知識方面的提前學習,而在入學準備、心理狀態、適應能力等細節方面的準備不足,就會使孩子感到學習的壓力和負擔,從而產生學習適應不良現象。調查發現,以下3個問題是寶寶幼升小時出現頻率最高,最容易引起孩子與家長焦慮與不適的問題。
早上生活節奏,完全不同!
琪琪上小學了,老師要求必須在7:50之前到校。琪琪媽媽一臉輕松地想,跟幼兒園的到園時間也差不多嘛。誰知道,上學第一天,一家人就忙得不可開交。由于時間沒留夠,琪琪胡亂吃了兩口就上學去了。媽媽只好給她塞了一盒奶,看來,這早上的時間沒算對,要重新調整啦!
幼兒園
●孩子在8點左右到園。
●入園后,吃早飯。
●如果遲到,老師會給孩子留早飯。
小學
●孩子8點之前,7:50或者7:40到校。
●入校前,吃完早飯。
●如果遲到,孩子會被老師批評。

雖然都是8點左右到校,但對于孩子和家長來說,早晨的生活狀態和生活節奏是完全不一樣的。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只需要早上8點之前將孩子送到,還能偶爾遲到,要求老師留飯。早上上學完全無壓力。一到小學,要求立刻變嚴格了。早上遲到就會面對老師批評。并且早餐要在入校前吃完。這些都讓孩子和家長感到了不小的壓力。
如果沒有預留足夠的時間,家長會催促,孩子無形中會有心理壓力,影響孩子的早餐攝入質量??墒窃缢拍茉缙?。要想早上不遲到,并能夠保證有質量的早餐,家長可以跟孩子一起重新調整和規劃時間。比如,早上需要早起,那么晚上也必然要早睡,回家之后的學習、游戲、吃飯的時間都需要相應地調整。家長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重新協調安排生活作息,讓孩子在9點左右入睡,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很多家長會草草對付一頓早餐,或者干脆在路上買早餐,這對孩子的學習和生長都十分不利。由于大部分小學上午沒有加餐,因此孩子需要營養均衡的早餐來支持整個上午的能量供給。如果早餐沒有吃好,容易導致低血糖、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家長需要安排好早餐,如在頭一天提前準備好第二天早上需要的面包、饅頭等,準備好水果、奶類和堅果類食品,還可以使用電飯煲或豆漿機的預約功能預約粥或者豆漿等。
孩子進入小學,并不意味著幼小銜接教育的終結。入學后的最初幾周仍然是孩子順利適應的關鍵期,此時的孩子對學校的態度并不穩定,對學校的好奇和興趣很可能因為一時的不適應而轉變為抵觸情緒。家長一定要多關注這個時期孩子的情緒,多與孩子交流。

寶寶的心理壓力,你看到了嗎?
雯雯是幼兒園里的好學生,可是,上小學剛1個月就遭遇挫折。因為學校離家遠,她需要早起,有時遲到了幾分鐘就會被批評。有時上課稍一走神,也會被批評……雯雯對批評非常受不了,時不時會默默流眼淚,這次小測驗才考了90分。媽媽很不高興:“這孩子怎么一點批評就受不了,還影響學習。隔壁的晶晶上學就很順利,剛剛小測驗還得了100分?!?/p>
幼兒園
●以游戲為主。
●環境相對輕松。
●以賞識為主,批評較少。
小學
●以學習為主。
●紀律和課業要求嚴格。
●犯了錯誤,會有批評和懲罰。
由于孩子在幼兒園的活動是以游戲為主,沒有明顯的課業壓力,環境相對輕松。即便孩子犯錯,老師的批評也是比較溫和。但小學的活動是以學習為主,作息時間更嚴格。還有許多學習行為規范也比較細致,比如,按時上學、遵守上課紀律、發言先舉手、學習用品放整齊等。如果孩子有未做到或未做好,就會受到批評。而且,小學的課業也會有嚴格的要求,因此,孩子的心理壓力會更大。
剛入學,父母應盡量多與孩子交流入學感受,比如以輕松、愉快的口吻聊相關話題,引發孩子談論入學后的內心體驗和感受,多耐心地傾聽他述說學校生活和學習中的困惑等。同時,要及時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比如,當孩子總是哭,情緒低落時,可以問問孩子的感受,并與孩子一起探討解決的辦法,比如離家遠,是不是可以一起調整作息時間;聽課走神,是注意力不集中還是由于不太會聽課,等等。
如今賞識教育盛行,特別是好學生,更是如此。法國心理學家高頓教授通過一項專題研究證實,那些難以接受批評的孩子長大后,也大多會對批評持“避而遠之”或干脆“拒之門外”的態度。家長需要正面積極地看待批評,告訴孩子:“老師的批評是希望你能夠有更大的進步?!薄笆艿脚u,并不是意味著你不好,而是這件事情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這樣孩子就不易因為批評而受傷。
隨著課業壓力的增大,孩子自然也就感覺到了挑戰和壓力。在這個過程中,家長需要不斷地給予孩子信心,教給他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方法。家長的支持是孩子應付外界挑戰的能量。孩子在外面受到挫折的時候,總是會回到父母的懷抱里。此時,父母要接納孩子受挫很正常。孩子探索外面的世界,這是孩子的本能,本身就會經歷很多挑戰。不必放大挫折,只需要幫助孩子正確認識和看待自己就夠了。
有研究表明,當父母對孩子的學習表現出興趣,抱有較合理的學業期望,并提供給孩子所需要的支持和幫助時,他會更有動力去學習并取得成就。因此,家長要表現出認可學習、尊重學習這件事情的態度,這種暗示會傳達給孩子對學習的認可和向往。切忌入學之初制訂的學習目標過高,如果孩子達不到就進行懲罰。這會讓孩子認為“學習是一件很討厭的事”,很難完全投入到學習中去。
很多家長會擔心,孩子進入小學,面對全新的人際環境,會給孩子帶來不小的壓力和焦慮。其實,只要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了解在不同情境或問題之下怎樣表達自己的感受、知道如何應對。一般只需要1周左右,孩子就能交上第一個朋友,然后他會很快融入到新環境當中。

如何學習,他會遇到的大問題!
豆豆升入小學快一個月了,但是課堂上看起來還像個“觀眾 。不愿意聽課了,一會兒玩一下橡皮、尺子,一會兒又看看窗戶外面。愿意聽課了,也只是怔怔地聽,老師提問,很少看到他高高舉起小手。老師留的課下作業要求,他也有時候記不全或記不清。回家做作業也拖拖拉拉的,老出錯。
幼兒園
●以游戲學習為主。
●僅在學校學習。
●學習無量化的考核。
小學
●以聽課學習為主。
●會有在家庭進行的學習任務,比如,作業、預習和復習。
●會有考試和測驗來檢驗學習情況。
孩子進入小學通常會遇到的學習問題主要有三個:第一是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第二是不會聽課,抓不住重點或者沒聽清要求。第三,就是寫作業時,對簡單的作業容易粗心,對于難的作業不愿動腦筋,喜歡磨蹭,拖拖拉拉到很晚。
很多孩子學習計劃性不強,家長可以幫助他制訂合理的學習計劃表,使其逐步養成學習有計劃性的良好習慣。特別是要學會合理規劃自己的學習任務,學會預習和復習。預習實際上培養的是孩子發現問題的能力,然后帶著發現的重點和難點去聽課,就會由被動聽課變為積極求知。所以,預習并不是簡單地把要學習的內容都學一遍。復習實際上是幫助孩子鞏固記憶,讓每天學到的知識都能夠掌握牢固。
聽課是構成小學學習生活的主要部分,也是學習最直接的途徑,聽課方法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影響。聽課主要是聽出重點和邏輯,不妨通過講故事或敘述事情,引導孩子理清層次,找出重點,并逐漸將這種能力過渡到具體學習中。
當前很多研究調查與小學老師反映的問題,都集中在孩子不會聽課和注意力無法集中兩個方面。在生活中,可以減少孩子每天看動畫視頻的時間,增加讀書的時間,讓注意力能從動態環境中過渡到靜態環境中,畢竟目前上課仍然主要通過授課進行;也可以通過一些查找不同的圖或字等游戲來培養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這是一切學習活動的基礎。
孩子初入學,還沒有形成學習的自覺性,沒有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堅強的意志去克服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因此,寫家庭作業時還需要家長的陪伴與引導。但陪學的目的不是再次講授知識,更不是包辦學習任務,而是根據學習任務,逐漸培養孩子學習寫作業、檢查作業、安排自己學習的好習慣。因此,陪學一段時間后,應逐漸減少陪學的次數和每次陪學的時間,最終使孩子養成自覺、獨立學習的習慣。
溝通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家長可以利用最初幾周接送孩子上學放學的時間與老師面談,也可以通過手機短信、微信等進行。一般來說溝通要注意以下幾點:
●對老師應有真誠和尊重的態度。
●圍繞主要問題來溝通,盡量不要對瑣碎問題問長問短。
●及時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現,同時反饋孩子在家時的表現,總結孩子的點滴進步和不足。
●向老師描述孩子對學校生活的感受。
●及時主動回應老師提出的建議。
●與老師共同制訂幫助孩子提高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