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晟南 周林
不留死角 不存隱患
——本溪市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專項整治行動紀實
文/張晟南 周林
3月25日星期六清晨,北方冬季的寒意還籠罩著大地,本溪縣田師付地區靜靜地駛入了幾輛黑色轎車。從車上下來的是本溪市委書記崔楓林和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呂彥明,他們眼前的這片礦山一改往昔的繁忙,煤炭傳送通道已被拆除,巷道被混凝土砌筑封堵,原本礦山開采的熱鬧場面已經隨著煤礦的關停進入了一片寧靜。
這是本月里,崔楓林和呂局長的第二次實地暗訪關停煤礦停產整頓情況。他們多次深入到田師付雙達煤礦(已停產)、孔堡煤礦(已關閉)等企業,并到全堡、冰溝和魏堡等實地查看了關停煤礦,詳細了解煤礦關停等有關情況。在隨后與當地領導的座談中,崔楓林要求基層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要親自安排部署此項工作,落實責任,徹底排查到位,嚴看死守,通力協作,加大巡查力度,嚴厲打擊盜采等違法行為,保護國家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要求各縣(區)及相關部門繼續做好煤礦關停整治工作,確保全市不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和有影響的突發事件。
這是自2016年本溪市開展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動員會以來的“一次回頭看”,通過實地暗訪,關閉的煤礦沒有私挖亂采跡象,整治成果得以鞏固。
讓我們把時間轉回到2016年7月12日,本溪市政府在市國土資源局召開了全市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專項整治行動動員會,各縣(區)市直各相關部門100多人參加了會議。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出席了動員會并講話,要求各部門要落實責任,鐵腕執法,對非法采礦行為形成高壓態勢,確保整治行動取得實效。全市上下必須深刻吸取7月4日彩屯發生的閉坑礦山井下非法盜采引發的火災事故教訓,時刻保持清醒,決不能心存僥幸心理,要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按照“不留人員、不留設備、不留建筑物,毀閉井巷”的要求,把這次整治行動落實到位。市政府制定了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專項整治行動方案,成立了由公安、國土資源、安全生產監管、工商、環保、林業、水利等有關部門組成的專項清理整治行動領導小組,各縣區同時制定了行動方案,各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立即對涉嫌非法采礦行為的企業和個人組織開展了“拉網式”逐一排查。
各縣區對轄區內非法采礦行為進行了全面排查,截至2016年7月31日,本溪市共排查礦山及非法采礦點808個,其中有證礦山企業182家、已關閉礦山及非法采礦點626個。各縣區將排查情況登記造冊在先期清查的基礎上,組織力量進行“一次回頭看”,對清查的情況進行梳理,特別是要對一些偏僻隱蔽地區進行重點排查,防止新的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同時,市政府督查組對全市各縣區進行了第一階段督導檢查,指出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要求各單位確保清查全面徹底,絕不允許留死角,決不允許存隱患。
2016年8月13日,明山區牛心臺地區,一處能看到煤炭傳送通道痕跡卻用柴垛掩蓋的已關閉礦井井口,在鏟車和鉤機轟鳴作響下,被順利填滿。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說,“此次填滿采取機械作業與混凝土澆筑雙管齊下的方式,牢牢堵住盜采之路”。
從8月1日開始,各縣區就開始對發現的盜采行為,按照“三個不留一毀閉”標準進行了取締,并拆除電源和地面設施;對涉嫌違法的,在前期調查的基礎上已立案查處。全市共立案查處違法案件4件,扣押違法大型設備(挖掘機)300多臺次,拆除井下盜采設備20多臺,封堵填埋井口200多個立案查處4件。


本溪縣為使全縣打非工作走出“整治-反彈-再整治”的怪圈,縣政府組織礦山救護隊等專業力量進行了井下作業。對一些以往因井深巷雜、安全條件差而無法拆除的盜采設備進行了拆除或就地砸毀,共拆除絞車16臺套,收繳電纜4000余延長米。利用人工砌筑、大型機械對一些有可能死灰復燃的無證井口進行了加固填埋處置,使用人工拆毀填埋處置無證井口70處,使用鏟車鏟埋鉤毀巷道方式處置無證井口233處,使用混凝土砌筑封堵33處,設立警示標志牌446塊(處),對田師付地區6個原大礦遺留井口也進行了封閉處理。轄區內非煤礦產資源盜采情況已杜絕,田師傅、堿廠、小市地區的無證煤窯全部處于關停狀態。
各縣區在完成前兩個階段工作基礎上,建立完善了轄區內各項礦產資源監管長效機制,對轄區內重點違法隱患區全部登記造冊,研究制定措施,切實整改到位。明山區、本溪縣按照《打非工作方案》要求,進一步健全完善了巡查監管、區域劃分、違法信息舉報等制度措施,形成了縣政府主導、鄉鎮政府負責、縣直各部門配合、齊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桓仁縣政府建立健全了礦產資源監管責任人及責任追究機制;聯合執法和報告、公開曝光機制;違法行為預防和監管機制。溪湖區為防止以往已封閉礦井、盜采點死灰復燃,專門召開了全區已關閉或已廢棄礦井重新封井協調會,對重新封井工作進行了詳細的安排部署。南芬區將排查表、現場前后照片、整治登記卡、方案材料等裝訂成卷存檔備查。
每個階段結束后,本溪市政府都派出督查組,到各縣區進行督導檢查指導打非工作。督導組每到一個縣區,首先聽取主管領導匯報本地區開展打擊非法采礦行為專項清理整治行動工作情況,并到現場檢查指導封井和設備拆除情況,是否做到“不留人員、不留設備、不留建筑物,毀閉井巷”的要求,隨后督導組成員就各單位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點評,指出工作不足,提出改進意見。
經過數月的整治工作,如今的本溪市政府已建立了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群眾參與的安全監管機制。各縣區把排查中發現存在安全隱患的地方“一對一”地落實到具體人員,進一步暢通了群眾監督舉報渠道。對違法行為發生頻繁的地區深入調研,對可能設定礦權的地區研究設立礦權的具體有效措施,消除違法行為;對已閉坑的礦山的巡查納入到當地政府、鄉鎮的監管機制,落實群眾監督獎勵機制,避免一些部門單打獨斗;建立共同查處違法行為的機制,對不同部門發現的違法行為多部門聯動處理。力爭完成到2020年底,對不符合產業政策、安全保障能力低的礦山依法整頓關閉,浪費礦產資源、嚴重污染環境等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的目標。依法強制淘汰落后工藝和設備,鼓勵有開采資質的礦山采用新型使用安全技術及設備,實施技術升級改造,提高機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減少作業現場人員。符合條件的地下礦山掘進、裝載、運輸機械化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