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兆宗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現狀及對策研究
詹兆宗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通過對我國旅游授權公告發明專利的統計,分析其在IPC分類、國別分布、專利續期、專利存活時間、同族專利和被引用次數等方面的發展現狀,總結出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種類較多、分布較廣,國際化程度較高、社會影響較大以及生存能力較弱,經濟效益較低等特點.在此基礎上,提出提高申請人基數、擴大旅游發明專利國際化范圍、加快旅游發明專利的轉讓與實施等促進旅游發明專利發展的對策建議.
旅游行業;授權公告;發明專利
2016年7月28日,國務院公布了“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規劃明確指出系統謀劃創新發展新路徑,以科技創新為引領開拓發展新境界,加速邁進創新型國家行列,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其中,在發展目標中提到,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12件,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專利申請量比2015年翻一番[1].這說明發展專利技術是國家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內容.而在專利技術中又分外觀設計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發明專利,根據我國《專利法》,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具有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是體現科技創新能力和水平的關鍵指標[2].本文通過對適用于旅游業的發明專利進行調研,為科技興旅建言獻策.
本文采用網絡調查法進行調研.2016年6月16日進入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查詢,進行專利高級檢索,關鍵詞輸入旅游或者旅行,并選擇授權公告專利和發明專利,檢索1399條結果,查重后剩下1383條結果.這表明截至2016年6月16日,有1383項授權公告的有效發明專利可用于旅游、旅行,但不僅限于旅游、旅行.鑒于本文的研究目的,這1383項授權公告發明專利被選定為研究樣本,并簡稱為旅游發明專利.
本文對這1383項旅游發明專利從IPC分類、國別分布、專利續期、專利存活時間、同族專利和被引用次數等方面進行統計分析,以探究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的實現狀況.
2.1 IPC分類狀況
根據國際通用的IPC分類,專利分為A(人類生活必需)到H(電學)等8個部,每個部下再分大類、小類、大組、小組,共5級.對檢索出的旅游發明專利,按IPC分類,先統計歸屬于8部的專利,再統計部下屬的大類.據統計,在IPC分類的8個部中,A部(人類生活必需)的旅游發明專利最多,達532項;以下依次為G部(物理)434項、B部(作業、運輸)212項、H部(電學)160項、C部(化學、冶金)92項、E部(固定建筑物)54項、F部(機械工程、照明、加熱、武器、爆破)45項、D部(紡織、造紙)21項,總計1550項.其中,部分專利同時申請了多個類別.每種類別中,用于旅游業的專利數量參差不齊.其中,A部中,其他類不包括的食品或食料及其處理(A23)的旅游發明專利達199項,醫學或獸醫學或衛生學類(A61)為117項;B部中,無軌陸用車輛類(B62)為68項,一般車輛(B60)類為44項;C部中,水、廢水、污水或污泥的處理(C02)為23項;D部中,織物等的處理(D06)達10項;E部中,建筑物(E04)為21項;F部中,液力機械或液力發動機(F03)等達10項;G部中,測量和測試類(G01)多達198項,計算、推算和計數類(G06)為134項;H部中,電通信技術類(H04)達117項,基本電氣元件類(H01)為20項.

圖1 旅游發明專利IPC類別分布
在各種旅游發明專利中,有的直接為旅游或旅行提供產品技術方案,如旅游食品飲品、旅游藥品保健品、旅行中的醫療器材等;有的則其應用可以為旅游業發展提供支持或創造條件,如北京大學的“石化固沙防塵、筑路及建屋的方法”專利,用于“沙漠及戈壁灘的松散沉積物表面做人工石化處理,使其變成堅硬的砂質巖石,以防治風沙危害”,這項技術可以為沙漠及戈壁地區的旅游資源開發服務.統計發現,屬于A部,涉及旅游休閑的食品發明專利最多,為199項,占旅游發明專利總數的14.4%;其次是屬于G 部,用于旅行的交通信息與導航設備(G01)及其所需的計算方法(G06)相關的發明專利,分別為198項和134項,各占總數的14.3%和9.7%.
2.2 申請人國別分布
申請人國別(含地區)較多,達到25種.除中國本國申請數量達到1081項之外,境外申請人有301項,占總數的21.8%.其中,美國達到了96項,日本72項,德國34項,韓國19項,法國15項,主要集中于發達國家.這說明對可用于旅游、旅行領域的發明專利,發達國家的申請人有著較強保護和市場開拓意識.與國內情況不同的是,國外申請的旅游發明專利中G部(物理)最多,為139項,占國外申請總數的46.2%;A部(人類生活必需)其次,為50項; H部(電學)第三,為45項.

表1 旅游發明專利申請人國別數量分布表
2.3 專利續期狀況
這里的續期指專利在授權后截至到2016年6月的維持年限.在調研的1383項旅游發明專利中,現有續期時間最長的為18年,續期10年以上的專利為51項,平均每項專利續期為2.6年.其中,續期最長的是兩家日本公司申請的電子計時發明專利和旅客安全保障/行李管理系統發明專利,續期達到18年;北京大學申請的“石化固沙防塵、筑路及建屋的方法”的專利,續期達到17年;續期9年的25項;續期8年的40項;續期7年的59項;續期6年的66項;續期5年的專利有309項;續期4年的196項 ;續期3年的231項;續期2年的250項;續期1年的236項;續期不到1年的110項.
2.4 專利存活狀況
專利的存活時間指從專利申請公告后到專利權終止的年限.在調研的1383項旅游發明專利中,截至2016年6月,存活時間最長的為25年,平均存活時間為5.7年.存活10年以上的專利共有159項,存活達到9年的有68項,存活8年的88項,存活7年的131項,存活6年的158項,存活5年的226項,存活4年的221項,存活3年的187項,存活2年的123項,存活1年的23項,存活不到1年的1項.
2.5 同族專利狀況
同族專利,一般是指由不同國家或國際專利組織多次申請、多次公布或批準的內容相同或基本相同的一組專利文獻.一般而言,同族專利越多,其技術重要程度相對更高.在調研的1383項旅游發明專利中,共有同族專利5962項,平均每項專利有4.3項同族專利.其中,美國耐克國際有限公司申請的題為運動行為的多傳感器監測專利,同族專利達到了76項,排名第一.同族專利達到10條的有172項,達到9條的26項,達到8條的22項,達到7條的19項,達到6條的20項,達到5條的15項,達到4條的18項,達到3條的31項,達到2條的953項,達到1條的22項,無同族專利的有85項.
2.6 專利被引用狀況
專利被引用次數是指專利文獻公開之后,被后續專利文獻引用的總次數,這是用以評價一個專利重要性的主要指標.在調研的旅游發明專利中,專利被引次數累計為2873次,平均每項專利被引2.07次.其中,中國李一新申請的題為智能形音數眾碼合一漢字輸入法系統專利被引用28次,排名第一.被引10次以上的專利有68項,被引9次的13項,被引8次的24項,被引7次的26項,被引6次的34項,被引5次的53項,被引4次的50項,被引3次的77項,被引2次的137項,被引1次的229項,未被引用的672項.
2.7 專利轉讓狀況
專利轉讓是指專利權人作為轉讓方,將其專利的所有權或將持有權有價移轉給受讓方的行為.專利轉讓與否,轉讓次數多少,是衡量專利重要性和經濟價值的重要指標.在調研的旅游發明專利中,被轉讓次數累計達220次,平均每項專利轉讓0.16次.其中,中國申請人方蘇義申請的題為快餐干銀耳及其制備方法的專利被轉讓7次,排名第一.轉讓3次以上的專利僅為6項,轉讓2次的為28項,轉讓1次的為141項.中國專利被轉讓166次,美國專利被轉讓23次,日本專利被轉讓12次,德國專利被轉讓8次,意大利專利被轉讓3次,瑞士專利被轉讓1次,瑞典專利被轉讓1次,加拿大專利被轉讓1次,芬蘭專利被轉讓3次,法國專利被轉讓1次,安提瓜和巴布達專利被轉讓1次.
專利實施是指專利權人自己或者專利權人許可他人為了生產經營的目的,實施專利技術制造、銷售專利產品或使用專利方法的行為.在調研的旅游發明專利中,總計專利實施許可17次.每項專利平均實施許可次數極低.中國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申請的題為一種海水淡化的方法及設備的專利實施許可次數為2次,排名第一;其余投入生產實施的專利次數均為1次.見表2.

表2 旅游發明專利生產許可統計表
截至2016年6月16日,我國共有授權發明專利7799293項,其中,旅游授權公告發明專利為1383項,占授權公告發明專利總數的0.017%,旅游發明專利總體規模仍然偏小.通過對這1383項旅游發明專利的現狀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我國旅游發明專利呈以下特點:
4.1 專利種類較多,IPC類別分布較廣
我國旅游發明專利在IPC的8部中均有,主要集中于A部(人類生活必需)和G部(物理),其次為B部(作業、運輸)和H部(電學).這與我國旅游業進入大眾旅游休閑時代,戶外與自駕車日益興盛的發展狀況相吻合.
4.2 專利呈現出國際化格局
境外申請人旅游發明專利在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總數中的比重達到了21.8%,申請人國別(含地區)也達到了25個,尤其以東亞、北美、歐洲和大洋洲經濟與旅游發達的國家為主.
4.3 專利影響力較強,社會效益較好
我國旅游發明專利平均擁有4.3項同族專利,專利被引次數累計為2873次,平均每項專利被引達到2.07次,這些都說明我國旅游專利的文獻影響力較大;已有專利對新專利的促進作用明顯,能產生一定的社會效益.
4.4 專利生存能力較弱,經濟效益較低
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的平均續期為2.6年,平均存活時間為5.7年,這既是因為新申請和授權的專利較多,也由于不少專利尚未到專利權終止年限就已經自動放棄.特別是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的平均轉讓次數只有0.16次,實施許可更是總計僅17次,經濟效益亟待增強,否則旅游發明專利的生存能力就無從改善.
旅游業已經被國家提升為戰略性支柱產業,在我國擴大內需、平衡國際貿易和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科技興旅是我國旅游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由之路.大力促進旅游發明專利的發展,是科技興旅的重要內涵,也是旅游業踐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家戰略的重要基礎.為此,應立足于我國旅游發明專利的現狀,采取措施從規模、國際化、經濟效益等方面促進其快速發展.
(1)加大宣傳力度,擴大申請人基數,促進旅游發明專利快速發展.
旅游活動是涉及吃、住、行、游、購、娛多種要素的經濟活動、文化活動和民生活動.目前,旅游發明專利涉及面雖然廣,但是極不均衡.從IPC分類角度看,C部(化學、冶金)、E部(固定建筑物、F部(機械工程、照明、加熱、武器、爆破)和D部(紡織、造紙)仍比較薄弱,合計旅游授權公告發明專利僅212項,只占總數的15%.因此,應加強旅游發明專利的宣傳,使更多的單位和個人了解旅游業涉及的領域、技術和方法,從而投入到旅游萬眾創新中來,使旅游發明專利能加快發展,形成規模.
(2)擴大旅游發明專利國際化范圍,既要請進來,也要走出去.
目前,我國旅游發明專利吸引了不少境外申請人,但仍有明顯的局限性.未來,應吸引南美、南亞、中亞、中東、非洲等地的申請人;同時,鼓勵更多的我國申請人到美國、歐盟、日本等海外國家申請旅游發明專利,通過國際旅游發明專利文獻的交流,促進共同提高和發展.
(3)加快旅游發明專利的轉讓與實施,使我國旅游發明專利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當前,我國旅游發明專利存在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不平衡,過低的經濟效益不但影響到專利本身的續期與存活,還影響到申請人的積極性和旅游發明專利規模的擴大[3].為此,在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等政策的時候,應當將旅游發明專利與旅游業改革發展、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等結合起來,在旅游業設立國家專利導航產業發展實驗區、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和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幫助旅游企業建立旅游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推動旅游發明專利的轉讓和實施,通過提升經濟效益使旅游發明專利不但讓申請人獲益,更讓創新驅動的旅游業成為國家經濟與社會發展名副其實的戰略性支柱產業.
[1] 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的通知[EB/OL].www.gov.cn,2016-08-08.
[2] 尹新天.中國專利法詳解(縮編版)[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2.
[3] 蔣雪琳.基于組合權重的專利實力綜合評價指標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6,(8):50-53.
(責任編校:晴川)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 in China
ZHAN Zhaozong
(Tourism College of Zhejiang, Hangzhou Zhejiang 311231, China)
Based on the statistic data of China’s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s in the authorized announcement, the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s from the aspects of IPC classification, country distribution, patent renew, patent survival duration, patent family and the number of citation.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s in China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the category is abundant and the distribution is relatively broad; the level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high, the social impact is large and the capability of survival is relatively weak; and the economic benefit is low. On this bas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promotion of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 development: improving the basic number of people applying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s, promoting more tourism invention patents to be internationalized, and accelerating their assignment and application.
tourism industry; authorized announcement; invention patent
2017-03-20
浙江省旅游局課題“旅游專利視角下科技創新興旅現狀與策略研究”(批準號:2015zc23).
詹兆宗(1965— ),男,江西婺源人,浙江旅游職業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科技興旅.
C18
A
1008-4681(2017)02-009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