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林群,阮承治
(武夷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基于蛛網(wǎng)結構和雙曲線的定位算法
歐陽林群,阮承治
(武夷學院機電工程學院,福建 武夷山 354300)
為提高蛛網(wǎng)定位算法的精度,提出了一種基于蛛網(wǎng)結構和雙曲線的定位算法。首先按照蛛網(wǎng)拓撲結構放置射頻參考標簽,在蛛網(wǎng)中心安裝閱讀器;然后對蛛網(wǎng)結構的主弦和輔弦節(jié)點分別構造同心圓,找出距離待測標簽最近的同心圓;接著采用最近同心圓上參考標簽坐標和待測標簽坐標的雙曲線關系,利用最大似然估計法求出待測標簽坐標;最后對提出算法的精度進行計算,與當前流行的蛛網(wǎng)定位算法進行對比試驗,驗證了該算法的有效性。
射頻識別;蛛網(wǎng)拓撲結構;雙曲線;定位算法
隨著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目標定位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定位精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射頻識別(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物聯(lián)網(wǎng)領域的核心技術,是一種利用射頻方式進行非接觸雙向通信的自動識別技術。RFID基本系統(tǒng)包括閱讀器和電子標簽,閱讀器和標簽通過閱讀器天線和標簽天線的耦合完成信號的傳輸[1]。相比于紅外、藍牙、超聲波、Global Position System(GPS)等技術,射頻識別技術具有非視距、非接觸、定位精度高、成本低等優(yōu)點,成為室內(nèi)定位的首選[2]。隨著室內(nèi)定位技術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大量的定位算法,主要分為到達時間法(Time of Arrival,TOA)、到達角度法(Angle of Arrival,AOA)、接收信號強度法(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RSSI)和到達時間差法(Time Difference of Arrival,TDOA)4類。對于室內(nèi)多徑效應產(chǎn)生的信號干擾,接收信號強度法表現(xiàn)出優(yōu)于其他3種方法的抗干擾性能,因此更適合于室內(nèi)環(huán)境的定位[3]。
目前典型的RFID定位系統(tǒng)主要有Spoton系統(tǒng),Virtual Reference Elimination (VIRE)和LocAtioN iDentification based on dynaMic Active Rfid Calibration (LANDMARC)系統(tǒng)等。在LANDMARC系統(tǒng)中,選取最接近待測標簽信號強度的參考標簽,運用權重質(zhì)心法計算待測標簽坐標[4]。在LANDMARC 系統(tǒng)的基礎上,李綱等提出了蛛網(wǎng)定位算法用于改進定位精度,該方法采用最接近待測標簽信號強度的相似環(huán)中參考標簽坐標估算待測標簽坐標[5]。為進一步提高蛛網(wǎng)算法的定位精度和實現(xiàn)更小距離的精確定位,筆者提出了一種基于蛛網(wǎng)結構和雙曲線的定位算法。

圖1 蛛網(wǎng)結構圖
通過RFID定位系統(tǒng)發(fā)現(xiàn),為精簡標簽和閱讀器數(shù)目以實現(xiàn)系統(tǒng)的高效定位,定位參考標簽往往按照一定的拓撲結構分布[6]。受蜘蛛結網(wǎng)獵取食物的啟發(fā),將射頻閱讀器作為蛛網(wǎng)的中心,在蛛網(wǎng)的節(jié)點處安裝射頻參考標簽,如圖1(a)所示。黑色實心點為蛛網(wǎng)主弦上均勻分布的節(jié)點,空心點為蛛網(wǎng)輔弦上均勻分布的節(jié)點,該結構能夠有效減少參考標簽的數(shù)量且實現(xiàn)定位。將圖1(a)的蛛網(wǎng)拓撲結構分布到整個待定位區(qū)域,能夠?qū)崿F(xiàn)定位區(qū)域間的無縫連接和定位系統(tǒng)的實時定位[7],如圖1(b)所示。
2.1 最近同心圓的選取

圖2 閱讀器和標簽位置示意圖
圖2為蛛網(wǎng)結構中的閱讀器和標簽位置示意圖,實心點和空心點代表蛛網(wǎng)結構中的參考標簽,五角星代表待測標簽,方框代表閱讀器。其中,每6個一組實心點和每6個一組空心點構成不同半徑的同心圓。
為了初步確定待測標簽的位置,需要找出與待測標簽距離最近的同心圓。將閱讀器接收到的參考標簽的信號強度設置為矩陣A:
(1)
將閱讀器接收到的待測標簽的信號強度設置為矩陣B:
B=[B1,B2,…,BL]
(2)
其中,Aij(i=1,2,…,m;j=1,2,…,n)表示第i個同心圓的第j個參考標簽的信號強度;Bk(k=1,2,…,L)表示第k個待測標簽的信號強度。
將式(1)中的矩陣A每一項減去Bk,得到的矩陣Mk中均值最小的一行對應的參考標簽組成第k個待測標簽的最近同心圓。矩陣Mk為:
(3)
通過式(3)可求解并找出與待測標簽最近的同心圓。
2.2 待測標簽的定位

圖3 雙曲線定位原理圖
基于第k個待測標簽與其最近同心圓中的6個節(jié)點的位置關系,采用雙曲線定位求出待測標簽的坐標。雙曲線定位原理如圖3所示,其基本原理如下:實心五角星為待測標簽,T1、T2和T3分別為第k個待測標簽與其最近同心圓中的6個節(jié)點中的3個;待測標簽與參考節(jié)點標簽(T1、T2和T3)之間的距離分別為d1、d2和d3;待測標簽與參考標簽T1和T2的距離差為d21,則被測標簽一定處于以T1和T2為焦點,焦距為d21的雙曲線上;同樣地,待測標簽與參考標簽T1和T3的距離差為d31,則被測標簽一定處于以T1和T3為焦點,焦距為d31的雙曲線上;2組雙曲線的交點S就是待測標簽的坐標(如圖3中的五角星)。
假設待測標簽的坐標為(x,y),T1、T2和T3的坐標分別為(x1,y1),(x2,y2), (x3,y3),則有:
(4)
該方程屬于高次方程,理論上存在s和s′這2個解,可通過Matlab中的指令求解方程。然而,現(xiàn)實情況下該方程只有1個解。通過參考信息和一定經(jīng)驗可以消除掉運動位置不確定點,筆者采用式(3)去驗證所求待定位標簽坐標點是否滿足最近同心圓條件,達到去除點s′的目的。
若使用多參考標簽進行定位,則待測標簽的求解就轉(zhuǎn)化成一個概率分布問題,采用極大似然估計算法確定待測標簽的最可能坐標[8]。已知m個參考標簽的坐標是(xi,yi)(i=2,3,…,n;j=1,2,…,m,i>j),其與待定位標簽的距離為dij可表示為:
(5)
為求出待定位標簽坐標(x,y),將式(5)寫成AX=B的形式[9]。已知dm(m-1)為dm和d(m-1)的矢量差,則式(5)可以轉(zhuǎn)化為:
(6)
將式(6)轉(zhuǎn)化為通式形式:

(7)


(8)
將式(6)轉(zhuǎn)化成矩陣AX=b的形式,則:
X=(ATA)-1ATb
其中:


為了對筆者提出算法的精度進行驗證,將筆者提出的基于蛛網(wǎng)結構和雙曲線的定位算法(記為H-CLA)與蛛網(wǎng)定位算法(記為CLA)[5]進行比較。文獻[5]中將待測標簽分為3類,如圖4所示。3類待測標簽分別可表示為:
1) 只有1個參考標簽靠近待測標簽S1,令待測標簽坐標等于該參考標簽坐標,即(x,y)=(x1,y1);

圖4 CLA算法標簽分布圖
2) 只有2個參考標簽靠近待測標簽S2,待測標簽坐標等于這2個參考標簽坐標的中點,即(x,y)=;
3)待測標簽S3位于3個參考標簽中間,采用LANDMARK算法求出待測標簽坐標,如式(9):
(9)
筆者采用如圖2所示的蛛網(wǎng)結構在拓撲結構中分布24個參考標簽和1個閱讀器,放入10個待測標簽進行仿真。設定參考標簽的距離為1.85m,參考標簽的掃描半徑為1.2m。圖5為H-CLA算法和CLA算法的定位坐標與待測標簽真實坐標的對比圖,紅色圈表示待測標簽真實坐標,綠色星號表示CLA算法的定位坐標。藍色五角星表示H-CLA算法的定位坐標。由圖5可見,藍色五角星比綠色星號更接近紅色圈,表明采用筆者提出算法得出的待測標簽的坐標更加接近真實坐標,其誤差更小。
采用H-CLA和CLA算法分別對待測標簽的坐標進行定位仿真,采用定位誤差累計分布函數(shù)(Cumulative Distribution Function, CDF)評價H-CLA算法和CLA算法[10]。仿真100次,2種算法的CDF曲線如圖6所示。CLA算法的最小誤差為0.284m,最大誤差為0.783m,50%的誤差小于0.575m;H-CLA算法的最小誤差為0.157m,最大誤差為0.368m,50%的誤差小于0.229m。從結果來看,H-CLA算法定位存在明顯的優(yōu)勢。

圖5 H-CLA和CLA算法的定位坐標與真實坐標對比圖 圖6 H-CLA和CLA算法的CDF對比曲線
為研究參考標簽距離與定位精度之間的關系,由誤差公式:

(10)
可得出待測標簽的誤差平均值:
(11)
仿真得到H-CLA和CLA算法的參考標簽距離與平均誤差之間的關系曲線如圖7所示,采用CLA算法平均誤差較小且平滑的區(qū)間落在1.2~3.3m,而H-CLA算法的平均誤差較小且平滑的區(qū)間落在0.2~4.8m。結果表明,H-CLA算法比CLA算法更能應用于精度要求較高的近距離定位,在較大的參考標簽距離內(nèi)保持定位誤差平均值較小且穩(wěn)定,能有效減少蛛網(wǎng)節(jié)點的標簽個數(shù),優(yōu)化蛛網(wǎng)拓撲結構和減少系統(tǒng)成本。
1)在算法設計方面,傳統(tǒng)的蛛網(wǎng)算法是采
用就近距離的參考標簽坐標作為待測標簽坐標,是一種近似的思想。筆者分析就近同心圓中參考節(jié)點與待測標簽之間的雙曲線關系,采用最大似然估計法求解出更加精確的待測標簽坐標。
2)在硬件成本方面,筆者提出的算法在每個蛛網(wǎng)拓撲結構中只用了1個閱讀器,且參考標簽的數(shù)量比CLA算法有所減少。因此,該算法具有硬件成本低,易于系統(tǒng)擴展等優(yōu)點。
3)在應用方面,相對于CLA算法,筆者提出的算法的定位精度得到一定改進,且實現(xiàn)了更大的參考標簽距離的精確定位,不僅使得該算法能夠應用于定位精度要求較高的小距離定位,而且使得相同個數(shù)的參考標簽實現(xiàn)更大區(qū)域內(nèi)的待測標簽的定位。
4)研究只討論了單個蛛網(wǎng)結構中的待測標簽的定位問題,并未涉及多個蛛網(wǎng)結構的合并導致的信號干擾以及多個蛛網(wǎng)結構合并的模型優(yōu)化,這也是該研究下一步的工作。
[1]閆保中, 姜琛, 尹偉偉. 基于RFID技術的室內(nèi)定位算法研究[J]. 計算機仿真, 2010, 27(2):320~324.
[2] 張健. 基于射頻識別RFID技術室內(nèi)定位系統(tǒng)研究[D]. 廣州:中山大學, 2010.
[3] 李緝熙. 射頻電路工程設計[M]. 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2011:78~80.
[4] 俱瑩. 基于RFID的室內(nèi)定位算法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學, 2010.
[5] 李綱, 張少輝, 唐迪. 基于RFID的蛛網(wǎng)模型定位算法設計[J]. 軟件, 2012, 33(4):9~12.
[6] 韓江洪, 祝滿拳, 馬學森, 等. 基于RSSI的極大似然與加權質(zhì)心混合定位算法[J].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13, 27(10):937~943.
[7] Astrid M H. 蜘蛛位置對成功捕獲獵物和球型網(wǎng)圖案的影響(英文)[J]. 動物學報, 2004, 50(4):559~565.
[8] Ni L M, Liu Y, Lau Y C, et al. LANDMARC: indoor location sensing using active RFID [J]. Wireless Networks, 2004, 10(6):701~710.
[9] 周玲, 康志偉, 何怡剛. 基于三角不等式的加權雙曲線定位DV-HOP算法[J]. 電子測量與儀器學報, 2013, 27(5):389~395.
[10] 王勇, 曾慶凱. 一種內(nèi)存錯誤的動態(tài)檢測方法[J]. 計算機應用研究, 2008, 25(5):1550~1552.
[編輯] 洪云飛
2016-12-29
福建省教育廳科技項目(JAT160506);武夷學院校科研基金項目(XD201504)。
歐陽林群(1971-),男,碩士,副教授,現(xiàn)主要從事電子信息、自動控制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wyolq@foxmail.com。
TP391.44
A
1673-1409(2017)05-0006-05
[引著格式]歐陽林群,阮承治.基于蛛網(wǎng)結構和雙曲線的定位算法[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7,14(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