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兵
【摘要】文章首先從內容形式、格調品味以及制度體系三個維度分析當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從而針對性地提出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與拓展的路徑建議,包括提高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重視程度、改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以及完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制度環境。
【關鍵詞】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制度環境;物質基礎
一、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在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表現在農村人口富足、基層政治文明以及文化生活豐富等方面。尤其在二元經濟結構之下,我國農村青年與中老年人口相比擁有更高的受教育程度、收入以及社會資本,這為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的培養與拓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樣的,包括學習、娛樂、文體等活動在內的文化生活對農村青年的成長、生活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然而,在培養與拓展農村青年文化生活過程中存在各種類型的問題與困境,不僅導致農村青年無法享受良好的精神文化服務,而且會產生社會問題以及農村穩定問題。基于此,文章首先從內容形式、格調品味以及制度體系三個維度分析當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從而針對性地提出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與拓展的路徑建議。
二、當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
1、文化生活的內容形式單一
當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首要困境為文化生活的內容形式單一。具體而言,文化生活內容形式單一是指農村青年無法享受到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同時文化活動存在陳舊性、單一性等特點。文化生活內容形式單一的誘因是多方面的,至少包括農村經濟基礎薄弱、青年文化生活重視程度不高以及農村地區老齡化或者空心化等等。顯而易見的是,文化生活內容形式單一所產生的不良后果需要我們特別關注,文化生活形式的有限性必然導致農村青年在做選擇時誤入歧途,無法選擇健康向上、有益身心的文化活動。
2、文化生活的格調品味不高
除了文化生活內容形式單一,當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還包括文化生活的格調品味不高。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文化生活的格調品味不高與前者的主要區別在于其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質量的關注。農村青年在文化生活中如果存在較低的格調品味或精神追求,那么其很難獲得具有較高價值追求的文娛活動,尤其難以獲得并認同具有“正能量”或主流價值的觀點、思想、活動等等。尤其在思想精神快速變化的當下,農村青年在進城務工時往往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缺乏相應的精神文化追求品質必然不利于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樹立與完善。
3、文化生活缺乏制度體系保障
當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不僅包括文化生活的內容形式單一與文化生活的格調品味不高,文化生活缺乏制度體系保障同樣值得我們關注。文化生活缺乏制度體系保障是指農村基層管理組織(尤其是村委會)在建設、豐富青年文化生活環境時缺乏動力,尤其在構思與設計文化活動時并未將其制度化、體系化與系統化,往往導致農村青年文化活動存在零散性、不連貫性等問題。因此,農村青年在有限的文化活動中無法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必然導致農村青年文化活動開展效率低下、質量不高以及數量較少等現實困境。
三、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與拓展的路徑建議
1、提高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重視程度
培養與拓展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需要農村基層管理組織深入挖掘當地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找出問題的癥結所在。同時,在此過程中還需要借鑒國內外優秀農村青年文化生活建設的經驗與教訓,在既定農村資源約束條件下實現農村青年文化生活成效的最大化。具體來說,培養與拓展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首先需要提高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重視程度。毫無疑問的是,任何農村問題的破解都離不開重視程度的提高,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培養與拓展同樣不例外。關鍵舉措為把農村地區文化建設工程和青年農民的精神文化建設納入黨和政府整體工作規劃之中,將其放在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外,在培養與拓展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的過程中尤其需要關注精神文化的導向功能,通過積極健康文化活動的引入提升文化建設質量,培養農村青年參與文化活動的興趣與主動性。
2、改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
其次,培養與拓展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還需要改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根據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而文化生活的培養與拓展同樣離不開物質基礎的改善。以文體活動為例,要想提高農村青年參與文體活動的積極性,其前提條件為建設一個高質量的文體活動室,有條件的農村還可建文體活動中心,從而保障文化生活的有序展開。此外,改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還要求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在此過程中需要認真貫徹實施黨中央、國務院的“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統籌城鄉發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優農、惠農政策。其中關鍵的實踐經驗為資源稟賦原則,也就是說發展農村經濟的核心舉措為尋找當地具有比較優勢的資源稟賦,并將資源稟賦與現代產業發展相結合,從而促進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3、完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制度環境
培養與拓展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不僅需要黨和政府提高對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重視程度以及改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還需要完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制度環境。現代產業組織理論認為,經濟組織的運行效率取決于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具有制度化、體系化的組織其內部交易成本必然是極低的。這也就是說,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廣大干部群眾應積極轉變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觀念,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進一步的,在統籌協調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文化管理體制和機制的創新,深化農村文化體制改革需要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新常態發展理念相結合,以市場配置資源為基礎原則著力培育農村文化市場,同時輔之以財政支持,促進農村文化市場的繁榮與發展。
四、結語
毫無疑問的是,包括學習、娛樂、文體等活動在內的文化生活對農村青年的成長、生活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這就要求農村基礎組織在建設文化生活環境時必須提高認識,深入挖掘當地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興趣培養的困境,并理性分析和著力破解當前主要存在的問題。這里需要注意的是,農村基礎組織在建設文化生活環境時尤其需要關注內容形式、格調品味以及制度體系三個層面,以改善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物質基礎為核心,輔助以有效的制度措施和行業規范,為促進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黃麗云. 福州市農村青年文化生活的現狀與對策——福州市農村青年文化生活調查[J]. 農村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 2009.
[2] 陳林, 陳麗, 周婉清.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文化生活的調查與分析——以福州市城郊為例[J]. 福建農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03).
[3] 梁瑋. 城市化進程中城郊失地農民的可持續生計分析——以河北省A市D鎮城郊失地農民為例[D]. 南昌大學, 2012.
[4] 張宜劍. 湘南永州地區農村青年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狀況的調查研究[J]. 學園:學者的精神家園, 20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