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芬
伴隨著課改的腳步,使我們越來越認識到教學過程中隨堂評價的重要性。新《數學課程標準》要求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因此,我們教師應把評價的視角轉向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讓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成為新課程課堂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下面,我就結合教學實例,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學評價的開展策略略談淺見。
一、優化評價內容,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傳統的教學評價中,教師往往只關注學生是否掌握了知識,使得這種評價無形中成了一種甄別過程,能夠從中獲得鼓勵、體驗成功的只是少數的個別人而已。新課標下,對學生的評價更要關注其“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我們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評語,只有讓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內容改革真正走向多元和深層次,才能讓教學評價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周長”時,筆者先讓學生自行測量長方形的積木和書本等實物后,對話如下:
師:如果已經知道一個長方形物體的長和寬的長度后,可以求出它的周長嗎?
生1:可以,把四條邊相加就是它的周長。
師:很棒!還有其他更簡便的方法嗎?
生2:把長加寬乘2。
師:指圖,放慢語速重復一遍說道:長+寬×2……
很快,生2發現了問題所在,指出:長+寬×2的方法只求了三條邊,應該是長乘2,寬也乘2后再相加。這時筆者對他贊揚道:“看來只要用心思考,你不但能發現自己的錯誤,還能讓你的解題思路更加完善。”在上述過程中,教師以激勵性的語言誘導學生做出更進一步的觀察,并啟迪學生對自己的認識過程重新給予評定,使學生終于實現認知的飛躍。這樣的評價不再是直接的“對”與“錯”,而是關注其“過程與方法”的“延遲評價”,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二、優化評價形式,發揮學生主體作用
傳統的隨堂評價一般都以標準答案為中心,且評價主體單一,方法不夠豐富,自評、互評流于形式,削弱了課堂的數學魅力。教改的發展向課堂評價提出了挑戰,我們教師應積極發揮學生在課堂評價中的主體作用,讓評價方式多元化,才能通過積極、有效的評價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滿足學生多元智力發展的需要。
例如,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以學生評價為主;統一性評價與分層評價相結合,以分層評價為主;批評性評價與激勵性評價相結合,以激勵性評價為主;單一陛與多樣性評價相結合,以多樣性評價為主;結論性評價與建議性評價相結合,以建議性評價為主;即時性評價與延時性評價相結合,以延時性評價為主等。以多種評價方式的有機融合,不僅發揮學生在評價活動中的主體作用,更能在良好的評價效果中讓學生體驗教學過程的價值和樂趣。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不僅要從多個角度去衡量、評價學生,也要積極創新評價的形式,引導學生在同伴評價、教師評價以及自我評價中全面、客觀地認識自己,這樣的評價形式更能激發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三、優化評價語言,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評價語言以激勵為主,但是激勵性的評價語言不是一味地夸張贊美和過分肯定,“你太棒了”、“真聰明”、“非常正確”等評價語言雖然具有一定的激勵性,卻也少了些許準確、精練和客觀。因此,我們教師在隨堂評價中應避免從過去的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以激勵、肯定又客觀的評價語言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思維過程中的優點與不足,更好地激勵學生主動學習。
例如在“有余數的除法”一課中,筆者讓學生學習豎式寫法的環節中,讓學生思考:23支鉛筆,每5支分一組,能分幾組?然后問:現在你能列出算式來嗎?剩下的這個余數怎么表示呢?引導學生在獨立嘗試的基礎上說出不同的意見,其間,筆者在課前巡視,及時反饋了解書寫情況,同時有意識地搜集一些典型的錯誤方法在投影儀上展示,師生共同糾正其錯誤:有學生指出“數位沒有對齊”時,筆者這樣評價道:“你的眼睛真尖,數位要對齊,平時大家做作業要認真細致。”也有學生提出“要用尺子”時,筆者這樣肯定道:“老師喜歡誠實的孩子,以后同學們都要像他一樣,注意用尺子畫線。”還有學生指出“格式不對”時,筆者這樣說道:“現在挑戰來了,你敢不敢把你認為正確的格式寫到黑板上?”在學生將正確格式書寫完后再予以肯定:“正確,21不能空一格,直接寫,大家以后都要注意格式。”在師生共同評價、指出錯誤的基礎上,同時也不能忘記對出現錯誤的學生進行激勵:“知道是哪兒出錯了嗎?其實正是因為你的不小心,出現了這次美麗的錯誤,同學們才進一步明白了正確的寫法。”
在上述過程中,教師以激勵、肯定的教學評價不僅讓學生認識到了自己思維的缺陷,又能保護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以激勵、準確、客觀的評價幫助學生掌握正確的書寫格式。
總之,教學評價是挖掘學生數學能力和發展數學思維的有效途徑,也是深化教學改革、推動素質教育的有力手段。我們教師應以新課標要求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為指導,不斷推陳出新,積極探索實施評價的具體方法,真正把課堂還給學生,才能讓小學數學課堂煥發出新的活力和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