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鈺浩
草長鶯飛,雜花生樹,這是江南游子夢縈的故里;大漠孤煙,塞上牛羊,這是關外漢子魂牽的土。每個人的心中都有個難以忘卻的故鄉,似沒有年輪的樹,瘋狂地在心底生長著。
從古代“鳥飛反故鄉兮,狐必死首丘。”到現代大規模的春運,故鄉的人、故鄉的月、故鄉的一草一木都是在外的游子靈魂安放的地方。
故鄉是夢過千百回的土地。席慕蓉生于上海,少時因戰亂輾轉多地,最終定居于臺灣。“父親曾經形容草原的清香,讓他在天涯海角也從不能相忘。母親總愛描摹那大河浩蕩,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遙遠的家鄉。”父母親告訴她“我們有生之年回不去了,長大后你一定要回到故鄉。”她成為一個執著的尋根者,始終心系草原,在探親禁制開放后,便不遠萬里、迫不及待地回到故鄉、踏上草原。當站在草原上時,她按耐不住長久的思念,淚落如雨。“我是草原的孩子,漂泊的孩子終于找到了回家的路。”她的根在這兒,草原與河是她魂牽夢縈的地方,是她一生的期盼與守候。從此,她點燃了內心的火種,她用詩歌來表達對草原深深的熱愛。她虔誠地說:“那是我靈魂棲息的地方。”
故鄉更是那片土地上永遠支持、永遠等待著你的親人。我們踏上遠方的征程,我們勇敢地搏擊社會的風風雨雨,是他們給予我們義無反顧、勇往直前的力量;我們困了,倦了,累了,那兒又是最溫暖的港灣、最溫馨的地方。讀《傅雷家書》時,便總會被那一封封噓寒問暖、諄諄教誨的信所觸動;又想起林清玄說起令自己無法忘懷的是每周來自母親的信,至今猶記得結尾的“寒霜露重,望君保重”。怎么能忘呢?這些永遠在故鄉牽掛著你的人啊。在前行的路上,我們依然頻頻回頭,將記憶帶在身旁。記憶里的剁椒魚頭、甜酒沖蛋、紅燒肘子,記憶里緊握的雙手、溫暖的擁抱,都化為前進的動力、悲傷時的慰藉、迷茫時的方向。
故鄉情結藏在每個中國人的身體里,是血脈中的滾燙血液。余光中筆下那灣“淺淺的海峽”,不知勾起多少人的鄉愁,令多少人動容。一九四九,多少人生離,從此故鄉便成了凝固的記憶。對故土,對親人,對祖國,多少刻骨銘心的思念紆結于心,無法釋然。我們是血肉相連的同胞,我們永遠是中華民族的兒女,“一個中國”的原則永遠不會改變。
“故鄉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
旅行中的人們啊,請抖抖你身上的塵土吧,你身后是等待著你的、永遠等待著你的故鄉。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南雅中學高三1410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