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英
摘 要:攻擊性行為一般是指對他人身體或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行為,中職學生發生攻擊性行為已經成為當前中職院校內的多發事故,學生產生這種行為的原因和針對這種行為的應對措施,都是現在教師和家長比較關心的問題,文章通過分析中職學生產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闡述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中職學生;攻擊性行為;心理分析;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5.5 文獻標識碼:A
一、中職學生攻擊性行為的心理分析
1.青春期叛逆心理
處于青春期的學生,一般會出現自卑、焦躁、消極、逆反等心理問題。中職學生正處于叛逆、不服管的階段,所以一般的攻擊性行為是出于沖動導致的行為過激。
2.誤解個性化發展
文章所指的個性化發展一般是個人特有的心理、思維以及行為的發展。中職學生大多數都是住校的,所以校園環境對他們的影響最大。因為他們的思想還不成熟,對個性發展的理解不到位,往往是看到社會上某些怪異的著裝打扮,就將其理解為時尚,加上他們處在青春期,有逆反心理,教師和家長越不讓他們學,他們就越要學。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中職學生開始頂撞教師,出現打架斗毆等不良行為,導致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3.曲解社會認同感
現在的中職學生生活在信息異常發達的時代,他們所接收到的負面信息會對他們的身心產生了極大影響。而且網絡上經常傳播一些負面新聞,比如,非主流傳媒以及不健康信息的傳播等,這些對青少年的身心發展以及價值觀的形成都會造成不小的沖擊,產生不良影響。隨著這些負面信息的不斷增加,有些中職學生可能會以為這才是社會的主流,然后開始模仿,導致攻擊性行為的出現。
4.從眾心理很嚴重
一個思想、經驗、自制力都不足的中職學生,很容易出現從眾行為。我們剛剛來到一個新環境,在什么都不熟悉的情況下,就會觀察其他人怎么做,中職學生也不例外。比如,關系比較好的幾個同學到網吧去上網,或者到一個隱蔽的地方抽煙、打架,這時如果不和他們一起,就顯得很不合群,所以這些學生就會出現從眾心理,跟隨那些學生做出很多不良行為。這些情況在中職學生中很常見。
二、中職學生攻擊性行為的教育對策
1.正確認識青春期
每個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經歷青春期這一特殊時期,中職學生要做到積極地面對它。對于那些具有攻擊性行為的中職學生,教師一定要對他們進行正確的引導,幫助他們用正確的心態對待和度過這個特殊時期。對于一些中職學生的叛逆行為,教師不能用過激的語言去責罵,而是要適時進行引導,點亮他們正確道路的明燈。
2.正確理解個性觀
每個人都具有其獨特性,所以教師應該尊重每個學生。面對個性各異的學生,教師在尊重學生個性發展的同時,也要去留意每位學生的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分別對他們實施管理。教師還要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榮辱觀,教會他們做什么事是值得驕傲的,做什么事是不光彩的。
3.建設良好的環境
中職學生的生活環境是由社會、校園和家庭組成的,為了讓他們生活在良好的環境中,就要加強三方配合,通過生活環境改變學生不良心理。
在社會層面,要聯系相關的政府單位,讓充滿正能量的社會發揮作用;在學校層面,要通過因材施教,讓落后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和學生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在家庭層面上,教師要經常與家長溝通,讓家長明白不能打罵孩子,對處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要多進行溝通交流,慢慢轉變他們的心理。
4.正確了解社會認同感
學校在開展教育活動時要讓學生明白自尊和自愛的重要性,這兩種心理都是后天逐漸養成的,所以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讓學生具有這種意識,然后進行培養。應在教育中滲透羞恥心教育,讓學生逐漸有道德觀念,不盲目跟隨社會上的不良人員,讓學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教師還要引導其擺正榮辱觀,通過在班上開展班級優良事跡表彰大會,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榮辱觀。
參考文獻:
[1]余 鋒,徐大真.中職生攻擊行為的心理探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12).
[2]陳愷慥,許曉霞.中職生攻擊性行為的成因分析與對策[J].新課程學習(中旬刊),2014(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