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滔
摘 要:在經濟全球化的現代社會中,中日兩國跨文化交流變得日益頻繁。培養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是當今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語言不能脫離社會文化而孤立存在,二外日語的教學既包括傳授日語知識,也包括日本文化的傳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以及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對二外日語教學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
關鍵詞:二外日語;中日文化;跨文化交際能力
中圖分類號:H36 文獻標識碼:A
一、跨文化交際的概念
文化既是一種歷史現象,也是一種社會現象。文化是人們在不同歷史時期下形成的產物,它受人們的生活文化、歷史背景、地理環境等影響。跨文化交際的定義是指本族語者與非本族語者之間的交際活動。人們要想學好一門語言,就必須深入了解該語言背后的文化知識,所以,跨文化交際能力是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內容之一。
二、二外日語教學過程中的普遍問題
1.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不夠強
對于廣大學生來說,日語是他們學習第二門外語的首選。盡管如此,有些學生對日語還是不夠重視。許多學生在剛開始時可能對日語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學到后面就失去了興趣,嫌棄日語的語法多且雜。最終,在日語的學習上純粹是為了考試而學習。
2.教學方法單一
此外,由于二外語言的教學課時較少,教師把日語的單詞、語法、結構等作為教學重點,而舍棄了日語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學生漸漸失去了對日語學習的興趣,最終造成學習效率低、學習效果不佳的現象。
3.教材選用不適當
目前的日語教材,大多是書面性語言配以具體語法解析的教材,而缺乏與實際生活相關的實踐性內容。不僅如此,口語、翻譯及寫作的日語教材更是少之又少。
三、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應對措施
1.合理安排好日語的教學計劃
筆者認為教師在教學計劃中應當考慮日語教學的各個方面,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教學計劃,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快、多。
2.轉變教師角色
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和督促者。作為教師,我們應當不斷地鞏固好自己的知識基礎,根據時代需要,豐富知識儲備,向學生展示豐厚的文化底蘊,發揮引導者和督促者的重要作用。
在課前,應當安排學生做好課前預習,使學生對要學的章節知識有個大概的掌握,了解日語的文化背景。這樣就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還能夠在無形之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差異的意識。
在講解過程中,教師應當摒棄傳統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應當抓住講解的難點和重點,化難為易;同時,又應適當側重學生跨文化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處理好學習過程中的各類問題。
此外,教師作為知識傳送的引導者,應當靈活運用好啟發式教學方法,既可以為學生做好知識歸納,又可以針對某個句子段落向學生展開討論,還可以組織學生對中日文化進行探討交流。
3.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
為了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除了課堂的必要書本教學,教師還應當有效利用好學生的課外時間,激發學生學習日語的濃厚興趣,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日本文化。因此,教師可以帶動學生多參加各類日語的課外活動。比如,參加日語的演講比賽、定時參加日語角活動、鼓勵學生學習日文歌曲和日語戲曲排練等。為學生打造各種日語的學習環境,結合日本的文化背景幫助學生鍛煉交際能力。
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是現代二外教學改革的方法及重要目標。由于大多數日語教學的教師是由中國教師擔任,學生在校內鍛煉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機會還是較少。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為學生多創造日語學習交流的機會,鼓勵學生多使用日語。此外,在二外日語的教學過程中,加入一定的日本文化,通過異國文化的沖擊,激發學生的日語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有趣多變的日語活動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這樣才能使之逐步成為社會發展所需要的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肖士瓊.跨文化視域下的外語教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0.
[2]劉鳳娟.二外日語教學培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