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朔遷


匠人,意思是一輩子只做一件事,并且把他這件事到極致。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木雕匠人是段四興,非物質文化遺產劍川白族木雕的代表性傳承人。
非遺傳承人更是扶貧專家
電影《五朵金花》,提起男主角便是“劍川來的木匠”,劍川出木匠,歷史悠久,深得人心,劍川木雕,也早已天下聞名。
段四興,就是這樣一個現代木匠。
他的劍川興藝木雕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就在劍川縣金華鎮滇藏南路上,里面有“木雕文化產業及傳承展示基地”,“木雕精品展示館”,學習傳承區等等。既傳承大理白族特色建筑,又可以展示木雕的加工工藝流程,還能讓參觀者親身體驗、觀摩學習,把大理的旅游、劍川的木雕傳播有機結合。
段四興的企業,有500多人。運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把工作生產放到農戶家門口,讓這些勞動力不出家門就踏入企業,尤其是出行不便的殘疾人,把技術傳授給他們,讓殘疾人從勞動中找回自信。
深山里的少數民族,也是段四興的幫扶對象。
在云南的少數民族中,獨龍族是一支人數較少,生活在崇山峻嶺中的民族,經濟發展緩慢,木材卻極為豐富,木雕藝術正好切合了獨龍族“變柴為寶”的期盼。
2015年,段四興的企業為獨龍族、傈僳族、怒族、藏族等43名學員開授培訓班,由工藝大師親自授課,學習包括木雕概述、木雕刀具磨制、識圖與制圖、木雕造型基礎、職業道德、法律常識、就業指導等課程在內的技能13周,課程完成后還有教學成果考評,讓參訓學員通過職業技能鑒定取得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
獨龍江鄉同胞從認識木雕、到學會初級木雕技術,再到增強木雕技術,最終都轉化為生產力,甚至是自主創業能力。
接到訂單,企業甚至把生產第二車間“搬”到山區,由企業提供原料、圖紙,經過機械粗加工后又放到一家一戶進行手工精細加工,最后驗收合格收回組裝成品。真正實踐了變外部“輸血”為內部“造血”的幫扶模式。
段四興親自當起老師,把自己學到的、總結的和開創的技藝交給更多喜愛和從事木雕藝術的人。
2007年,與劍川縣文化體育局聯合成立“劍川縣木雕技藝傳習院”,由他親自傳藝教授,以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對年輕一代進行劍川傳統木雕技藝的培養。
走過十余個世紀的劍川木雕,走到今天,已然完成了厚實的底蘊,留給段四興這一代年輕人的重任是走向未來,走出自己的工作室,走出自己的家族,走出大理,走到世界去交流、融化、碰撞,并且開拓自己特色的創新意識。
古老工藝的嶄新世界觀
劍川傳統的木雕本身就是在吸收白族、漢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形成的,利用紅木、西南樺、緬甸紅木,天然植物漆和彩花大理石等材料,圖案以人物、花鳥、山水以及龍鳳吉祥如意為主,用里對門窗、家具等進行裝飾。
段四興掌握了自家木雕特色之余,也去參觀考察全國各地不同流派的木雕特色,把他們和劍川木雕相融合,還把目光盯向了劍川地區的老匠人們,把劍川木匠生產生活的民間故事、歌謠和老一輩木雕藝人的經驗進行收集整理,編寫成教材。對劍川傳統木雕工藝的傳承和發揚做出積極貢獻。
有人說,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我們贊嘆龍鳳吉祥的精美,卻更喜歡國際化的藝術美。
鐘愛國外藝術的人可以去看看昆明“安圣堂”的木雕壁畫《最后的晚餐》,這幅作品告訴你木雕是劍川生活的發源,也是世界藝術的交融。
所以,傳統匠人更要走出去。
2013年6月,他在澳門參加了“根與魂”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8月,參加了在瑞士聯合國萬國宮舉辦的“感知中國·美麗云南”活動,傳承人現場演示制作,讓觀眾體驗云南傳統文化的深邃內涵及獨特技藝。
一個匠人的自我修養
16歲開始正式學藝,到現在挑大梁,在這二十幾年的歲月里,在一刀一刀的雕刻中從勤奮好學的好徒弟成長為追求技藝的好匠人。
從1995年,合創木雕作品《石寶情歌》參加云南省首屆旅游產品展銷會,獲優秀獎開始,段四興的木雕作品多次在各種博覽會和工藝美術評比中獲得大獎,從省內的“工美杯”到全國的“天工藝苑·百花杯”。2014年,世界工藝文化節暨第九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參展作品榮獲金獎。
這一路走來,數不盡的獎項里,全是金光閃閃的榮耀,但我們看到了木雕匠人段四興對木雕藝術的堅持不懈。從少年開始,拿著工具,不急不躁,從一毫米的細節,到一整幅巨作的藝術感,比如云南民族博物館收藏的木雕壁畫《張勝溫畫卷》,就是段四興帶領的一批木雕技藝超群的農民工,歷時18個月雕制成的由136幅組成,長為97.6米,高1.8米,是劍川木雕中最長的作品。對于外行的我們來說,這是一項超強毅力和耐力的不可思議,但對于段四興這樣的匠人來說,就這樣一點一點做下去,圖紙、位置、雕法、層次……從一層到兩層、到三層、四層、五層、六層……每一層都栩栩如生。至于計較幸苦、回報周期或者其他什么,如今,已然是頗有成就的大師了,依然無暇去想。
不管是云南震莊賓館里的木雕壁畫《美麗云南》;還是大理州駐昆辦外大廳有一幅《南詔王禮佛圖》地屏;甚至遠到北京國防大學里大型木雕壁畫《萬里長城圖》,當你某一天,無意中看到這些作品的時候,頻頻閃現出驚為天人的贊嘆,其實對于段四興來說,只是還好沒有辜負了這樣的好材料。
每一刀下去,都是對這樹、這木,那么多年長成的敬禮。
如果你還沒有去看過他的木雕作品,是不是該考慮開啟一段文藝之旅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