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桂濤++李志敏++賀秋冬
摘 要:“中國制造2025”是習總書記在2015年5月提出的強國戰略第一個十年的行動綱領,其中明確了中國工業的發展方向。工業是我國目前經濟發展的根本,自動化水平體現著工業發展的高度,為此,提高我國自動化專業人才的培養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的基礎。文章對各大自動化系教學模式進行研究,根據自動化專業課程的問題以“多元整合”為專業人才培養的理論作支撐,研究了課程目標、課程進度和教材內容,為面向“中國制造2025”的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中國制造2025;自動化;改革
中圖分類號:TPI-4 文獻標識碼:A
一、引言
工業在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占主導性的地位,中國已經成為工業大國。但是,從生產力角度來看,中國只是生產規模上的大國,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在工業生產的高端產品中仍然牢牢掌握著核心技術。
近幾年,國際正在掀起一輪新的工業改革浪潮,全球的工業格局將被重新打破,中國要想不在此次改革中被淘汰,必須面對挑戰,實現“中國制造2025”。
學校是培養人才的搖籃。為能夠向社會輸送更多的適應“中國制造2025”發展計劃的人才,為滿足“中國制造2025”的需求,實現培養目標是高校的首要任務,本文以“多元整合”為指導,對自動化專業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和教材選擇等多方面因素進行討論,優化了自動化專業的課程體系,為下一步的全面推廣提供了基礎依據。
二、自動化專業課程體系和設計理念
自動化專業課程的設計理念是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只有科學地對課程體系進行設計才能實現完整的教學目標。
自動化專業課程的設計決定著課程體系的方向,目前其在我國的各類高校中應用時間較短,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關于課程的目標定位,自動化專業設置及教學內容選擇上都存在很多問題,主要表現為以下方面:
(1)自動化專業課程目標方面。許多院校在進行自動化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基礎知識的重要性,要求學生掌握大量的基礎課程,在整個教學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基礎課程要占到整個教學時間的70%,而實踐和專業自動化操作只占到課程的29%,畢業設計的時間所占的比例更是少得可憐。
(2)自動化專業課程設置方面。整個課程設置主要為實現最終教學目標。目前,我國的各高校在進行課程設置過程中課時比例沒有統一標準,課時不一,忽視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只注重公共基礎課程。
(3)自動化專業課程內容方面。自動化專業課程內容是實現“中國制造2025”目標的人才培養載體,內容是自動化課程專業方向。目前,我國的各類高校卻都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內容教學,而忽視了自動化專業實踐能力的培養,重學輕術,課程內容也比較陳舊,不能適應現階段先進技術的發展。
三、自動化專業培養模式改革
1.應用型自動化專業課程目標
專業課程必須以培養“中國制造2025”為目標進行設計。確定目標,即能明確將高校學生向什么方向進行引導。必須滿足工業生產一線的需求,同時還要結合我國的國情和社會技術的發展,保證課程的科學性。
課程目標的設定是多元化的,自動化專業課程要滿足學生的社會需求,因此,必須對社會中自動化人才的需求進行調研。得到調研結果為,在未來的自動化專業人才的需求中本科學歷學生占60%,需要大力對本科類學生進行適用性培養,在自動化人才培養過程中,設備維修操作及安裝高工等領域是重點。
2.自動化課程設置
要加強素質類課程學習,素質類課程主要分為綜合素質、服務素質和工具類使用素質。在對課程設置過程中要加大對思想理論、法律知識等的學習。在工具使用類中,要加大對計算機水平和英語水平等的培養,服務類課程中要加強對動手能力和管理能力的培養。
3.專業課程開發
教學中的課程開發要具有獨立的單元,對自動化內容進一步細化,表達明確。要綜合考慮社會需求、專業特色及國際標準,滿足本科層次的基礎性和階段性,同時體現應用性特色。為了更好地把握課程目標定位,將其分為課程方案總目標、具體課程目標及教學模塊目標,依次遞進,互相配合,共同促進課程目標的實現。
4.結構設計
確定好自動化課程后要將所有課程組成一個整體,即教學課程結構設計。確定好課程的開展順序,第一階段學什么,第二階段學什么,等等。課時要按比例進行分配,即基礎占比、選修占比和實踐占比各為多少。
四、結語
隨著中國工業的發展和經濟大幅度的增長趨勢,高校必須培養出面向“中國制造2025”的自動化專業人才,為此,筆者提出一種新的教學改革模式,希望為教學改革提供一個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胡敏強,程 明,李 揚.新形勢下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知識體系框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3,25(2):44-46.
[2]張 蓮,李 山,胡曉倩,等.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改革和實踐[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203-204.
[3]馬修水,鐘偉紅,何小其,等.區域創新體系中地方高校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探索與實踐[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5):129-133.
[4]莊 嚴,白 晶,孫和平,等.應用型本科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及就業對策的研究與實踐[J].現代教育科學,2008(4):112-114.
[5]趙 舵,馮曉云.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及課程改革的研究[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8(S1):91-92.
[6]崔桂梅,賈玉瑛.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28(11):114-116.
[7]朱曉春,陳小虎,汪木蘭,等.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4(9):24-25.
[8]方 紅,雷 霖,譚建敏.對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32(3):6-7.
[9]魏立明,韓成浩,桑丹虹.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3(5):7-8.
[10]賀廉云,王志娟.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調研分析[J].職業時空,2010,6(9):72-73.
[11]賈 媛,佟 威,嵇啟春.地方高校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冶金教育,2009(5).
[12]楊桂花,馬駿馳,劉開緒,等.地方院校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探討——以大慶師范學院為例[J].中國電力教育,2012(35):21-22.
[13]梁 良.淺談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工程技術(引文版),2016(12).
[14]方如舉,張元敏.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J].許昌學院學報,2012,3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