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璐,韓星煥
(吉林農業大學,長春 130118)
?
合作社模式下的蔬菜大棚發展
——以松原市民樂村為例
李 璐,韓星煥
(吉林農業大學,長春 130118)
蔬菜是我國重要的經濟作物,是農民增收的重要來源。大棚蔬菜的種植是解決蔬菜淡季、滿足蔬菜終年均衡供應的重要途徑,是我國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近幾年,尤其在農民合作社發展起來之后,我國的大棚蔬菜也迅速發展起來。在這一條件背景下,松原市民樂村緊跟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發展蔬菜大棚產業。
合作社模式;蔬菜大棚;松原市;民樂村
本文通過調研,對民樂村蔬菜大棚的發展現狀有一定的了解,民樂村蔬菜大棚合作社是在2008年成立的,成立之初僅有60棟冷棚,2009年之后由于政府資金和先進技術的扶持,民樂村蔬菜大棚開始迅速發展起來,截止到2016年底,民樂村共有366棟蔬菜大棚,其中冷棚309棟,日光加溫溫室57棟。并且民樂村大棚蔬菜合作社已經發展綠色蔬菜大棚基地,建立了綠色蔬菜品牌。在這一背景下,筆者調查了民樂村蔬菜大棚近三年的經營情況,也就是蔬菜大棚的投入產出情況,通過一系列調研數據的對比分析闡述民樂村蔬菜大棚發展現狀。

表1 不同設施類型種植不同作物的投入產出分析表 (單位:元)Tab.1 Input-output analysis of different crops in different facilities (Unit: yuan)
數據來源:調查問卷數據匯總
注:上表中冷棚和暖棚是按照單位面積相同情況下對比,均為1 000 m2,但是數量有區別,這里一畝地是建造一座冷棚,兩座暖棚。
通過對冷棚和溫室加熱大棚進行對比分析可知,對于不同的蔬菜品種,投入產出比不同。如果蔬菜的反季節品種消費者認可程度高,并且冬季對溫度的敏感性強,則需要建設加溫大棚。如果產品的反季節附加值較低,則選擇建設冷棚就已經可以滿足收益的需要。對民樂村蔬菜大棚的經營狀況的分析可以得出,相同面積情況下日光加溫溫室所產生的經濟效益遠遠高于冷棚,但是對于大棚類型的選擇,應根據實際生產的蔬菜品種來制定。除此以外,根據調研統計出的結果來看,民樂村冷棚建設成本4萬元左右,政府投入2萬元左右,使用壽命一般在7年左右,2~3年能收回成本。溫室加溫大棚一畝地建設成本在38萬元左右,政府補助30萬元左右,使用壽命在15年左右,農戶3~5年能收回成本。因此從總體來看,建設蔬菜大棚能較快得到建設成本的回收,也能在有限的土地面積上得到比之于旱地種植更高的經濟效益。蔬菜大棚的采用是成功的,但是在實際的調研過程中,筆者發現,還有很多細節性的問題需要處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蔬菜大棚的經濟效率。
2.1 種植品種過于單一
民樂村的大棚主要種植品種就是柿子、白菜、黃瓜輪作。雖然這幾種作物是為了迎合當地市場,從而足不出戶就能銷售一空,但是由于其價格較低,因此很難帶來更多的收入。而且單一的種植結構無法滿足市場對多樣化農產品種類的需求,從而無法充分發揮蔬菜大棚的作用。
2.2 生產管理技術落后
棚室蔬菜的優勢在于改變外界自然環境,從而比大地蔬菜成熟早,上市快,因此想要提高大棚蔬菜產品的生產效益苗期管理是關鍵,在管理上人工水肥要到位。據筆者冬季調研發現,民樂村加溫溫室大棚種植的白菜很容易患上病毒病,且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管理。這里種植戶80%以上文化程度為小學,基本沒有本科及大學以上學歷,接受新事物和科學知識能力較差,再加上合作社沒有農業專家長期指導,這樣很容易錯過棚室蔬菜作物最佳治療時期,從而使其產量有所下降。
2.3 缺乏農業信息服務
民樂村的農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薄弱,沒有自己的農業信息網絡平臺,不能及時的發布和收集農產品供求信息,而且民樂村網絡基礎設施不夠完備,農業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明顯不夠。
3.1 增加作物種植品種,優化生產結構
針對民樂村大棚種植模式科學安排應該3~4年倒茬一次。例如,可以在第一年生產白菜,然后,過兩年生產蔥蒜類,再過兩年生產茄子、西瓜、甜瓜類。也就是說,要把深根性作物與淺根性作物、生長期長的作物與生長期短的作物、種植密度大的作物與種植密度小的作物搭配種植,充分利用土壤養分,發揮溫室效應,提高溫室效益,推動大棚蔬菜生產良性循環發展。
3.2 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管理水平
民樂村蔬菜合作社內部,要加強蔬菜大棚的監督和管理,民樂村政府可劃分各個種植區域,在每一區域內的農戶中間,努力培育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利用其輻射和帶頭作用,加快傳播和推廣新技術的速度。借助這一模式,地區種植者的農業管理水平有望得到提高,自覺種植安全優質大棚蔬菜的意識也會進一步加強。除此之外,合作社應該常年聘請專業人才參與管理指導。
3.3 拓展農業信息服務,應對市場需求
民樂村大棚蔬菜銷售渠道大部分是直產直銷,雖然省去中間環節,但是近幾年銷售價格卻沒有太大的浮動,這就造成了當地農戶為節約成本很少去引進新品種,還沿用原來種植習慣。在這一發展狀況下,松原市寧江區應該發揮自己的傳媒效應,為種植大棚蔬菜的農戶提供最新的、方便、正確、快捷的科技信息,提高其知名度。民樂村蔬菜大棚產業也應該抓住當代農業信息化這一推銷平臺,積極引進新的管理方法,提升農產品質量,打造特色蔬菜大棚產品的同時加大媒體宣傳力度,尋找更能夠提高收入的銷售平臺。在農業信息服務的建設方面,應該加強農業信息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對于民樂村而言,應建設民樂村農業信息門戶網站,方便民樂村獲得一手供求信息。在信息的獲取方面,應加強對農產品市場信息,以及蔬菜大棚產業信息的獲取。消除信息的不對稱性,并根據信息指導農業生產。
3.4 借鑒先進銷售方法,增加產品效益
民樂村蔬菜大棚合作社應該抓住城市人們獵奇和想要吃到放心菜這一心理,改進生產方式,建立家庭農行棚室蔬菜模式。由合作社社員提供空間和種植經驗,種植蔬菜品種消費者自行選擇,消費者平時可以通過互聯網、手機客戶端視頻在線觀察自己種植蔬菜的發展情況,消費者在享受食品安全的同時還能從中得到快樂。這種生產和娛樂同時進行的生產經營模式,未來的發展前景是遠大的,民樂村的蔬菜大棚種植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就要學會大棚種植文化的多樣性的發展。
[1] 劉孝國,韓星煥.吉林省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現狀及對策研究[J].甘肅農業,2014,(14):24-25.
[2] 談海英.淺談大棚蔬菜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福建農業,2014,(Z1):84-86.
[3] 葉茂新.山東壽光蔬菜產業現狀分析及其可持續發展的策略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5.
The cooperative mode of vegetable greenhouse—taking Minle village of Songyuan as example
LI Lu, HAN Xing-huan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118, China)
Vegetable is an important economic crop in China and also an important source of income for farmers. Greenhouse vegetable cultiv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meet the balance supply of vegetable in off season. In recent years, China′s greenhouse vegetable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especially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cooperation mode. In this context, Minle village of Songyuan has followed the pace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to develop vegetable greenhouses industry.Key words: Cooperation mode; Vegetable greenhouses; Songyuan City; Minle village
2016-12-16
李璐(1992-),女,碩士研究生。
F327
B
1674-8646(2017)03-00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