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榮,賀秀英,徐偉亞,宋樂娥,佐桂芳,劉瑞菊,胡永山
(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病科,山東 棗莊 277103)
自我管理干預對酒依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楊玉榮,賀秀英,徐偉亞,宋樂娥,佐桂芳,劉瑞菊,胡永山
(棗莊市精神衛生中心老年病科,山東 棗莊 277103)
目的自我管理干預對酒依賴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探討。方法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酒依賴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6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用健康教育等對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護理干預,對比兩組患者的自心理狀況、自我效能評分及復飲率。結果觀察組患者的SF-36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自我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飲率為14.2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酒依賴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提高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健康教育;酒依賴;自我管理;生活質量
酒依賴為臨床常見性精神障礙,臨床表現主要為強迫性飲酒并失去自我控制,不能夠從酗酒結果反饋中選擇偏好[1]。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飲酒人數逐漸增加,因過度飲酒引發酒依賴患者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酒精為中樞神經抑制劑的一種,長期大量飲用會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質量,酒依賴患者多認為是醉酒,再加上酒精對人體損害的隱蔽性及緩慢性,患者常常意識不到大量飲酒的危害性,嚴重影響戒酒效果[2]。為了提高酒依賴患者的戒酒成功率,我院近年來對酒依賴患者開展健康教育等護理干預,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取得確切效果,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酒依賴患者112例作為研究對象。入選標準包括:(1)男性居民;(2)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上;(3)符合ICD-10酒依賴診斷標準。(4)對本次調查研究內容知情同意,并自愿參加對飲酒情況的調查。排除標準包括:(1)已確診為其他疾病、證候或合并癥;(2)已接受相關治療并可能影響效應觀測指標;(3)伴有可能影響效應指標觀測、判斷的其他生理或病理狀況。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6例。觀察組年齡24~64歲,平均年齡(47.5±3.6)歲;酒齡1~25年,平均酒齡(11.4±3.7)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10例,中學46例;婚姻狀況:已婚37例,未婚9例,離異10例。對照組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7.5±3.6)歲;酒齡1~26年,平均酒齡(11.4±3.7)年;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9例,中學47例;婚姻狀況:已婚35例,未婚10例,離異1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進行自我管理干預具體措施如下。
1.2.1 根據病人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護理人員以細心、耐心的態度接觸患者,關心患者,耐心傾聽患者訴求,尊重患者,向患者講解酒精會對人體精神及心理造成不良影響,提高患者的認識。保持良好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的信任感,鼓勵患者表達自己的感受。指導并督促患者通過唱歌、下棋、繪畫、閱讀等方式,轉移渴望飲酒心理,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幫助患者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
1.2.2 根據患者的經濟狀況、文化水平等情況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對患者存在的共性問題制定方案進行群體教育,對患者的個性問題,由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的客觀資料進行綜合評估,開展個性化指導,并發放宣傳手冊,宣傳內容包括酒依賴導致的精神障礙表現、常用治療方法、可能會引發的不良反應及處理方法,通知家屬可自愿參加,以提高患者的認知水平,提高授課質量。
1.2.3 糾正患者對酒精錯誤認知,提高患者自控管理能力:酒依賴患者多認為飲酒屬于正常生活與社交活動,不愿承認自身病態是由過量飲酒引起,認為飲酒能夠緩解郁悶情緒及精神壓力。護理人員通過對患者開展認知行為干預及全方位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飲酒引發疾病的認識。通過團體咨詢、自由討論等形式幫助患者樹立戒酒的決心與信心。對患者開展集體治療,由戒酒成功酒依賴患者將戒酒成功經驗傳授給其他患者。幫助患者制定戒酒計劃,由雙方簽名,幫助患者改變渴望飲酒的行為。
1.2.4 患者出院繼續護理干預以繼續加強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面對面指導:護理人員在患者門診治療結束后或出院前1天展開面對面指導性護理。由護理人員與患者通過一對一的關系展開宣教,護理人員需要基于對患者病史、情緒狀態、以及既往治療過程的研究,調查患者生理、心理上存在的壓力,引導患者掌握消除借酒消愁做法的對策。在護理干預的基礎之上向患者分發自行編制的健康手冊[5],健康手冊當中記錄包括:飲酒對人體危害;如何保持情緒穩定,減少飲酒次數;如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等內容。讓患者在出院后定時閱讀健康手冊中的內容,達到自我延續性護理的目的。
電話督導在患者出院后展開。為了達到良好的預防復飲效果,可在面對面指導開展后的第1個月~第5個月內分次進行。具體做法是由護理人員按照患者出院時預留的聯系方式,與患者進行通話,時間不宜過長或過短,建議控制在15.0 min~20.0 min內。通過電話督導的方式,提醒患者在生活中堅持健康手冊中所要求的內容。同時還需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做好健康宣教方面的工作,告知患者復診時間。督導中也可征求患者以及患者家屬對醫院護理工作、住院環境的意見與建議。
短信提醒同樣是對酒依賴性患者出院后進行護理干預的重要手段之一。具體方法是由護理人員以周為單位,將關鍵性的健康信息以文字的形式編輯短信發送給患者,一方面能夠使患者及時更新自我護理的具體內容與要點,另一方面能夠督促患者嚴格按照健康指導方面的內容,改善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從而達到提高防止復飲效果的目的。
健康日記是要求患者在出院后,將每天遇到的事情以及所采取的應對方式,以及在事件發生過程當中出現的情緒變化完整且真實的記錄下來,每月復診情況也應當記錄其中。護理人員在本方式干預后的3個月、6個月回收患者健康日記,并提供針對性指導。
家庭隨訪是指護理人員在病人出院后3個月、6個月時,應用健康調查量表(MOS SF-36量表)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隨訪,針對量表評價結果異常的患者需要到患者家中做進一步的了解、分析,以便能夠及時發現患者在自行糾正不良生活習慣方面所出現的問題并加以指導。
1.3 觀察指標
①出院3個月、6個月,家庭隨訪時以健康調查簡易量表(Medical Outcome Study,SF-36)對兩組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括軀體功能、軀體角色、肌體疼痛、總的健康狀況、活力、社會功能、情緒角色和心理衛生8個條目,得分越高則患者健康質量越高[3]。②以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自我效能進行評價,該量表共包括10個條目,總分40分,得分越高則患者自我效能越高。③患者出院6個月后,對患者進行隨訪,符合飲酒健康問卷對酒精使用障礙的分值劃分標準。即酒精依賴性疾患識別測驗問題1~10的總分≥7分確定為復飲,對比兩組患者的復飲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F-36量表評分
觀察組患者的SF-36得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s,分)

表1 兩組SF-36量表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軀體功能 軀體角色 肌體疼痛 活力 社會功能 情緒角色 心理衛生 總體健康觀察組 56 61.47±8.71 50.41±7.94 62.25±7.63 62.16±5.94 49.66±5.27 48.75±4.99 57.47±4.26 59.74±10.25對照組 56 52.08±4.73 43.16±5.26 54.58±6.31 53.26±7.03 41.88±3.07 40.25±5.17 49.33±6.27 48.77±4.05 t 4.094 7.226 5.133 5.851 5.274 11.036 12.941 8.36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自我效能評分
兩組患者護理前自我效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干預后均得到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自我效能評分比較(±s,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t P觀察組 56 21.48±4.36 33.26±7.14 6.904 <0.05對照組 56 21.25±3.99 25.41±5.22 3.264 <0.05 t 0.406 7.294 P>0.05 <0.05
2.3 復飲率
觀察組患者復飲率為14.29%(8/56),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50%(21/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酒依賴是一種社會性很強的疾病,是社會、遺傳、心理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住院治療只可消除期軀體上的依賴,無法消除患者的心理依賴性[4]。個人的毅力和決心為戒酒的關鍵,而家庭的支持對預防患者復飲,促進患者康復就具有重要價值。所以,應對酒依賴患者開展針對性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對飲酒對人體軀體及心理的損害的認識,幫助患者樹立戒酒的信心與決心,提高患者的應對能力。同時,對患者家屬開展健康教育,為患者提供更多的家庭支持,預防患者復飲。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健康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自我效能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復飲率為14.29%,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5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健康教育能夠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降低復飲率。
總之,對酒依賴開展健康教育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降低患者復飲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尹良爽,李澤愛,朱春燕,等.男性酒依賴患者的決策傾向研究[J].中華精神科雜志,2013,46(1):28-31.
[2] 孟艷芹.健康信念模式教育對酒依賴患者康復效果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學,2016,12(7):1101-1103.
[3] 張 瑋.積極心理學療法對酒精依賴患者負性情緒的影響[J].社區醫學雜志,2015,13(18):6-7.
[4] 余亞珍,武寧強,楊桂菊,等.心理行為干預對酒依賴患者的康復作用[J].中國藥物濫用防治雜志,2014,20(1):13-16.
本文編輯:劉欣悅
Self-management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alcohol dependence
YANG Yu-rong,HE Xiu-ying,XU Wei-ya,SONG Le-e,ZUO Gui-fang,LIU Rui-ju,HU Yong-shan (The mental health center of zaozhuang geriatrics,Shandong Zaozhuang 277103,China)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01.175.02
楊玉榮(1964-),女,漢,山東滕州人,本科,副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