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與激情


Executive
Editor-In-Chief

對于車迷來說,這個四月只有兩件大事,上海國際車展和《速度與激情8》的公映。關于車展,我們已經精心制作了一期專題,熱門車型一一在列并做出了犀利點評,至于速度與激情這部生命力最為頑強的汽車類電影,受版面所限只好在這里抒發一下情懷,當然,這不是影評。
正所謂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關于畫面,演員陣容,劇情我就不贅述了,不過影片中還是流露出不少汽車界的真理。
影片一開始,不在一個Level的兩部車就來了一場短道比拼,男主托雷多憑借“非法”改裝的動力、輕量化車身,以車毀人未亡的結果秒掉了哈瓦那一哥。之所以托雷多能夠獲勝,不僅僅是因為其擁有高超的車技,更是因為他更了解車的極限(例如什么時候自燃),也更能激發出車輛的200%潛能,這才是兩個車手最大的差距,也是托雷多贏得對手尊重的原因。
影片中最勁爆、最燒錢的場面無疑是上千輛“僵尸車”被激活,開啟自動駕駛模式后,協同合作一同突襲俄羅斯外長車隊那段鏡頭。與此同時,這組鏡頭也讓我們看到了車聯網與無人駕駛在未來發展中所要面對各種問題,尤其是芯片與車載系統的安全性,如果不得到有效解決并設立防火墻,未來被黑客利用成為“殺人機器”也并非不可能。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現在駕駛的車型其實有不少已經被 “白帽子”成功黑入,并實現遠程控制,足見車聯網的隱患還是蠻多的,需要慢慢完善。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不論是俄羅斯外長的車隊,還是在北極冰面面對叛軍追擊時所采用行車隊形,都相當有講究。外長的車隊是前有開路的摩托車,先導車,中有安全護衛車,后有保障車,收尾車,各司其職嚴陣以待。托雷多的團隊更是如此,讓工程鏟車殿后作肉盾,讓斯巴魯當頭車,蘭博基尼居中,安排也十分合理。其實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一個車隊出行,往往頭車和尾車是最具責任感、最有經驗的老司機,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整個車隊的行車安全,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
當然還有一個真理,那就是開快車容易禿頂,不信你再看看《速度與激情8》里這幾位男主頭發是真心少的可憐啊,所以我們要安全駕駛,拒絕超速!